杜兆君
夏莊中心衛生院婦產科,山東高密 261505
分娩是女性特殊生理過程,分娩后機體將發生較大變化,加之分娩過程中產生的巨大疼痛感,因此如何有效提供產后保健已成為保障產婦生理健康的關鍵[1]。該文將選取該院于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 000名產婦作為該次研究對象,探討產后保健護理對產婦生理康復的臨床影響效果,為提高產婦生活質量、身心健康提供可靠依據,現報道如下。
1 000名產婦均順利分娩新生兒,年齡21~37歲、平均(28.17±1.06)歲,分娩方式:剖宮產 121 名、自然分娩879名。利用隨機數字表法將該次入選的1000例產婦分為研究組(n=500)、對照組(n=500),上述相關數據研究組、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納入與排除標準:①排除死胎、新生兒畸形及死亡等異常情況;②排除存在妊娠期并發癥、產后并發癥者;③具有正常的心、肝、腎功能;④無惡性腫瘤疾病;⑤排除血液、精神、免疫等系統疾病者;⑥產婦無殘疾、癱瘓等情況。
1.2.1 研究方法 對照組產后給予常規護理,如監測體征、遵醫囑給藥、預防并發癥等;研究組產后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用產后保健護理措施。根據兩組產婦產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判斷其生理康復效果,如陰道脫垂、腰骶性疼痛、張力性尿失禁、子宮后傾后屈、子宮恢復不良等,將所得數據輸入SPSS 19.0統計學軟件后給予相應分析并得出結論。
1.2.2 產后保健護理 ①提供科學的飲食指導,食物應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營養物質,適當增加魚肉、碳水化合物攝入量保障乳汁分泌,可根據產婦日常飲食習慣制定食譜提高其進食欲望;②產后早期若產婦生命體征穩定即可實施運動保健,如鼓勵產婦盡早下床活動促進胃腸蠕動,指導產婦實施產后保健操促進子宮復舊;③指導家屬為產婦提供柔軟舒適的衣物避免過度摩擦乳房,哺乳前適當熱敷乳房、哺乳后對乳頭實施有效清洗;④會陰處保持清潔干燥,存在切口者應遵醫囑更換敷料,乳房、會陰護理期間應提供獨立空間,如單人病房、擋板、布簾等,從而有效保護產婦個人隱私提高其護理依從性;⑤給予必要的心理干預,將稱呼改為媽媽使產婦順利轉變社會角色,產后若產婦及新生兒生命體征穩定可盡快安排二者接觸;⑥告知產后注意事項,通過例舉既往典型病例使產婦了解未遵醫囑可能導致的嚴重后果;⑦指導家屬對產婦給予必要的產后生活、心理及社會支持;⑧鼓勵產婦做縮陰運動及盡早自解小便,排尿困難者可提供流水聲、熱敷下腹部、按摩膀胱等措施促進排尿;⑨給予科學的生活指導,避免產后過度勞累、保持身心愉悅、注意勞逸結合。
上述研究所得兩組產婦產后陰道脫垂、腰骶性疼痛、張力性尿失禁、子宮后傾后屈、子宮恢復不良等產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均經[n(%)]表示,數據經SPSS 19.0統計學軟件給予分析 (傳入Excel表)并實施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兩組產婦產后42 d情況記錄可知,研究組陰道脫垂、腰骶性疼痛、張力性尿失禁、子宮后傾后屈、子宮恢復不良等產后不良反應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研究組產婦產后生理康復效果更優,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產婦產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n(%)]
研究表明[1],分娩后產婦生理極度虛弱,需醫護人員、家屬悉心照料方可使其盡快恢復各項生理機能,加之妊娠及分娩過程將對部分機體組織器官造成一定影響,如分娩過程中將過度擴張盆底組織、肌肉及周圍筋膜,因此使上述組織彈性有所下降及肌纖維斷裂并引發盆腔功能障礙;產后因生理虛弱及疼痛從而使產婦運動量顯著下降,而血液粘稠度則呈一定程度上升趨勢,增加血管栓塞幾率等,此外產后需提供大量營養物質幫助機體恢復,因而科學合理的膳食營養將對產后生理康復具有積極意義。因此,產后護理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若部分產婦產后生理康復效果不良,將顯著增加某些不良反應發生率,對其生理、心理健康均造成一定影響。但以往常規產后護理大多側重于預防產后出血等嚴重并發癥發生情況,對產婦產后生理康復情況未引起足夠重視,因此并無法使產婦獲得理想的產后生理康復效果。
有學者提出[2],針對上述產婦產后不良反應發生原因提供相應產后保健護理,有利于提高產婦生理康復效果。產后保健護理是針對產婦產后可能出現的不良情況發生原因、分娩及妊娠對機體的相應影響,從而提出的針對性、個性化、科學性的產后護理服務理念,其主要目的在于有效降低產婦產后不良反應發生率、提高其生理康復效果[3]。目前已有大量資料證實[2],對產婦提供產后保健護理將對提高其生理康復效果、維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具有積極意義。此外有研究顯示[4],分娩后將使產婦機體內雄激素含量顯著下降,從而導致腦中兒茶酚胺種類物質水平降低,腦活動狀態變化并引發抑郁,而不良的心理情緒將不利于產婦產后積極配合各項保健護理服務,因此將顯著降低生理康復效果,生理康復效果不良則將對負面情緒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二者相輔相成相互影響,應引起相關護理人員注意。由此提示,在給予相應保健護理基礎上應增加針對性心理干預內容,從而通過緩解產婦負面情緒達到提高其接受護理依從性、積極性的目的,最終保障其產后生理康復效果。
該文研究可知,對照組產婦產后僅給予常規護理,該組陰道脫垂、腰骶性疼痛、張力性尿失禁、子宮后傾后屈、子宮恢復不良等產后不良反應發生率均較高;研究組產婦產后在提供常規護理基礎上加用產后保健護理服務,該組上述產后不良反應發生率均較對照組顯著減少,此結論與胡艷紅等人[5]研究結果相符。但該文因篇幅有限,并未過多涉及產后保健護理對產婦的心理情緒影響效果,應在今后實際工作中深入研究。
綜上所述,為產婦提供產后保健護理有利于其獲得更為理想的生理康復效果,對并保障產婦生活質量、身心健康均具有積極意義,值得今后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