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義平
富臨醫院急診內科,四川綿陽 621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臨床中一種常見的疾病,患者處于急性加重期時病情會變得較為嚴重,大多合并有呼吸衰竭的癥狀,在臨床上具有一定的治療難度[1]。目前臨床上無創通氣對COPD合并呼吸衰竭進行治療,但是因為多種原因的影響,往往難以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除此之外,COPD的發病通常于氣流受阻有很大的關系,當有害氣體或者是顆粒物侵入到肺部時會產生異常的炎性反應,并且會導致骨骼肌萎縮以及體重指數降低等不良情況,因此,在臨床上對于此病的治療一直是一大難點[2],現報道如下。
隨機選取2015—2016年收治的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度呼吸衰竭的患者100例作為該次的研究對象,并按照治療方式的不同,將這組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5 例,年齡 58~72 歲,平均年齡(63.74±1.24)歲,病程9~32 年,平均病程(16.7±1.2)年。 觀察組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齡59~73歲,平均年齡(64.12±1.26)歲,病程 9~33 年,平均病程(16.8±1.1)年。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以及病程等基本資料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在入院之后均進行氣管插管將人工氣道建立好,進行有創-無創序貫機械通氣治療。同時使用支氣管擴張劑、糖皮質激素以及常規抗菌藥物等。對患者肺部感染控制窗嚴格把握,有效地控制肺部感染。當患者表現出膿性痰液變為白色,痰量顯著減少,肺部啰音明顯降低,呼吸衰竭癥狀得到初步控制之后,且吸氧的濃度低于40%,pH大于7.35,血CO2分壓不足以50 mmHg的情況時,血氣分析接近正常正常水平,要在合適的時機撤機,之后轉變為進行無創通氣對呼吸繼續支持。觀察組的患者在此基礎上進行肺康復治療,主要操作為①呼吸鍛煉:在有創機械通氣下,進行每日喚醒,如果患者出現意識恢復且表現出自主呼吸功能時,要正確指導患者進行腹式呼吸練習。根據患者體力的不同每次可進行1~3次的充重復練習,練習時間持續3~5 min/次,至少間隔30 min/次。當切換至無創通氣時,正確指導患者進行縮唇呼吸以及腹式呼吸練習,根據患者體力的不同可進行3~5次的重復練習,練習的時間持續5~15 min/次,間隔時間至少為30 min/次。②運動鍛煉:在無創通氣下,在每日翻身時要自主性地進行上肢伸臂運動以及下肢抬腿運動,根據患者身體的具體情況,應用康復手法輔助患者進行鍛煉。進行 1~2 次/d,持續 5~10 min/次。通過脈搏的顯示來測評運動強度,一般的目標心率為最大心率的70%~85%。③營養支持:根據每位患者具體情況的不同,給患者制定飲食計劃,按照熱量、蛋白質、維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的攝取為基礎,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②心理指導:對于意識剛剛恢復的患者,要進行充分的解釋,言語輕柔耐心,對患者的恐懼心理進行消除,觀察患者內心情緒的變化,對患者進行鼓勵,增強信心。想患者講解有關COPD的知識,正確指導患者進行日常的鍛煉以及呼吸調整,并制定相應的康復計劃。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對兩組患者的資料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 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患者中得到顯效治療的患者有22例,有效16例,無效12例,治療總有效率為76%;觀察組患者中得到顯效治療的患者有27例,有效20例,無效3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4%,兩組之間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之后兩組患者的PaO2、PaCO2、pH值等血氣指標都得到了改善,且兩組數據比較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氣血指標的改善情況(±s)

表1 兩組患者氣血指標的改善情況(±s)
組別PaO2(mmHg)治療前 治療后PaCO2(mmHg)治療前 治療后pH值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觀察組48.7±8.4 48.2±8.7 78.4±8.5 81.2±8.2 107.2±7.2 47.4±13.1 108.1±6.5 46.9±12.5 7.20±0.14 7.18±0.11 7.38±0.05 7.40±0.03
COPD是是一種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且病情危重,特別是在急性加重期聯合呼吸衰竭的患者生活質量會顯著地下降,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以及日常工作,給家庭帶來壓力[3]。臨床當中使用機械通氣對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進行治療十分常見,且臨床效果較為顯著,其中采用的無創通氣能夠對患者的呼吸衰竭的癥狀進行顯著地改善,能夠顯著降低氣管插管率以及死亡率[4]。
該文觀察組的患者在進行機械通氣的同時進行肺康復干預的效果要顯著好于對照組的患者。肺康復能夠對癥狀有效地緩解和控制,降低功能障礙以及心理影響,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社會功能以及生活能力。除此之外COPD造成呼吸道阻力,減弱了肺彈性,對氧的需求更大,聯合其他因素導致營養不良,對于護理的要更高的要求。
綜上所述,在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度呼吸衰竭進行常規治療的同時,對患者有效地進行肺康復干預,能夠顯著提高臨床上的治療效果,有助于患者肺以及呼吸功能的康復,效果顯著,值得廣泛推廣于臨床治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