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玥
北京四季青醫院麻醉科,北京 100083
高齡患者的年齡偏大,身體的各項機能逐步減弱,對下肢手術的耐受能力也大幅度降低,因此對手術麻醉的要求更為嚴格[1]。一旦麻醉方式選擇不合理,很可能引發患者出現呼吸功能、認知功能等障礙。為了分析比較全麻與硬膜外麻在高齡患者下肢手術中的應用情況,此次研究隨機抽取了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對象進行了詳細的分析,現報道如下。
運用數字隨機選擇的方式,從該院骨科臨床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高齡下肢手術患者中抽取100例展開分組,即甲組與乙組,每組50例。甲組包含了20例女患與30例男患;年齡均處于66~85歲之間,平均是(70.8±5.0)歲。乙組包含了22例女患與28例男患;年齡均處于65~87歲之間,平均是(72.0±4.6)歲。100例對象中,20例屬于全髖置換手術、40例屬于人工股骨頭置換術、40例屬于DHS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所有患者對于該次研究已經知情和同意,對比兩組的基礎資料,結果表明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實施下一步的對比。
1.2.1 甲組 50例高齡患者的下肢手術采取硬膜外麻醉,取患者的側臥位后將麻醉穿刺點選定于L2~L3的間隙部,于頭側進行置管3 cm后協助患者保持仰臥位,然后開展實施麻醉誘導。先采取5 mL的利多卡因進行試驗,觀察患者是否還存在全脊麻癥狀,然后再將10 mL 2%的利多卡因混合同樣劑量0.75%的布比卡因,之后抽取混合劑13 mL再次注射,最后術中每隔40 min,增加5 mL的麻醉藥物。
1.2.2 乙組 50例高齡患者的下肢手術采取全是麻醉,以氣管插管復合全麻為主,患者接受氣管插管后與呼吸機連接,然后按照0.04 mg/kg的標準吸入咪達唑侖,按照5 μg/kg的標準吸入芬太尼以及0.4 mg/kg的依托咪酯。手術過程總靜脈泵注瑞芬太尼與丙泊酚,同時間斷地吸入七氟烷、追加維庫溴銨維持麻醉[2]。
采取VAS評分方法對兩組高齡患者麻醉后的疼痛情況進行評價,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疼痛感覺越顯著;同時借助MMSE量表評估兩組患者麻醉后的認知功能情況,滿分是3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麻醉后認知功能越好。最后,比較兩組術前、術中、術后的各項指標變化情況。
甲組50例患者術后12、24 h的VAS疼痛評分依次是(1.76±0.64)分、 (1.48±0.55)分;乙組 50 例患者術后12、24 h的VAS疼痛評分依次是 (3.15±0.70) 分、(2.58±0.54)分,甲組術后 12、24 h 的 VAS 疼痛評分顯著低于乙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甲組 50例患者術后術后 12、24、72 h的 MMSE評分依次是(25.50±0.69)分、(29.12±0.52)分、(29.44±0.50)分;乙組 50 例患者術后術后 12、24、72 h 的MMSE評分依次是(25.49±0.68)分、(29.08±0.55)分、(29.15±0.51)分,術后12、24 h甲乙兩組的MMSE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72 h甲組的MMSE評分明顯高于乙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術前兩組患者的HR、MAP以及PaO2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中與術后優于乙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各手術階段的指標變化情況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各手術階段的指標變化情況對比(±s)
指標組別術前術中 術畢HR(次/min)MAP(mmHg)PaO2(mmHg)甲組乙組甲組乙組甲組乙組72±16 71±17 120±11 118±12 78±17 79±18 63±15 76±14 92±12 97±19 121±20 146±15 65±15 93±19 84±13 101±18 85±18 114±17
隨著近些年來我國總體經濟水平不斷提升,廣大群眾的生活水平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加之其健康意識越來越深入,對臨床手術麻醉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骨科手術中最常用的兩組麻醉方法是全身麻醉與硬膜外麻醉,均可獲得良好的效果,但同時麻醉效果也存在一定差異。其中,全身麻醉主要是通過吸入以及肌肉注射、靜脈注射等途徑給藥,使得患者能夠處于全身麻醉狀態下,失去全身痛覺以及神志、反射抑制等等,可促進手術順利完成,待術后麻醉藥效消失其痛覺與神志等可恢復。此組研究中,甲組行硬膜外麻醉,乙組則接受全身麻醉,結果提示術后甲組的疼痛評分、認知功能評分均優于乙組(P<0.05),且甲組機體各指標水平優于乙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對手術患者采取硬膜外麻醉有利于整個手術過程中保持良好的機體狀態,避免機體指標發生大幅度變化而引起應激反應,影響手術療效。特別是對于高齡患者而言,降低術后疼痛有利于保障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這是由于硬膜外麻醉以局麻為主,經硬膜外腔將麻醉藥物注射后達到良好的局麻效果,常常用于腹部及以下部位的手術中。與此同時,硬膜外麻僅需少量麻醉藥物即可發揮良好的鎮痛鎮靜作用,藥物使用總量遠低于全麻,因此麻醉藥物不會對患者中樞神經造成較大影響,可保護認知功能。最后,經過L2~3間隙給藥后可以顯著阻斷疼痛神經的傳入途徑而達到顯著鎮痛效果,保障患者各項指標水平保持平穩,有利于提高手術效果[3]。
綜上所述,與全身麻醉相比較,在高齡患者的下肢手術中積極應用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更佳,應用價值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