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昌,姚宗花,張嶺
1.山東省濱州市中醫醫院骨傷科,山東濱州 256600;2.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婦科,山東濱州 256600
踝關節骨折在當前的臨床當中比較常見,踝關節最主要的功能是是進行屈伸,其承載的負荷比較大,是進行運動比較關鍵的部位,其也起到了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1]。當前臨床中對踝關節骨折的治療主要是通過手術來進行,其對于踝關節骨折的治療效果比較好,但是隨著醫療事業的逐漸發展,相關的研究表明在進行手術治療前對患者進行正骨,并糾正組織錯位,對患者的恢復具有重要的作用[2]。該次就中醫正骨配合手術治療踝關節骨折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選擇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120例踝關節骨折患者作為該次的研究對象,所有的患者都經過臨床的診斷,確診為踝關節骨折,沒有誤診和漏診的情況。按照隨機分組法將這120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觀察組中,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齡為22~62歲,平均年齡為(46.4±8.5)歲。導致踝關節骨折的原因為:28例交通事故,14例扭傷,10例墜落;8例砸傷。Lange-Hansen的分型為:20例旋后-外旋型,15例旋后-內收型,13例旋前-外旋型,12例旋前-外展型。在左側32例,右側28例。對照組中,男性35例,女性 25例,年齡為 21~62歲,平均年齡為(45.4±8.3)歲。導致踝關節骨折的原因為:30例交通事故,12例扭傷,8例墜落;10例砸傷。Lange-Hansen的分型為:26例旋后-外旋型,14例旋后-內收型,11例旋前-外旋型,9例旋前-外展型。在左側35例,右側25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骨折情況等基本資料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的手術接受治療,在進行手術前先固定住患者的踝關節骨折部位,從患者的踝關節的外側作為切口,方向為縱向,將患者的脛骨干和外踝充分的暴露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動作要比較溫柔,注重對患者的腓腸神經的保護[3]。如果患者的脛骨骨折線是斜行的但是無碎骨快,就要利用拉力螺桿來進行固定;如果患者的骨折在脛骨下,利用髓內型螺絲釘來進行加固;如果患者的內踝骨發生了骨折,利用石膏進行固定即可;如果患者是粉碎性的骨折,則需要利用張力帶和克氏針來進行加固。
觀察組患者采用中醫正骨配合手術來治療踝關節骨折,首先需要對患者進行神經阻滯的麻醉,之后牽引患者的骨折部位,對踝關節進行內翻,同時將患者的外踝向外推出。患者的復位矯正是要根據患者具體的骨折情況來進行的。如患者的脛骨下端發生了骨折,就要對其下脛腓的分離進行糾正,讓其能夠復位;如果患者的后踝折塊出現了脫位的情況,這時需要對抗牽引,從而對患者的脛距和前后的脫位進行矯正[4]。中醫手術復位的工作完成以后,注重對患者的臨床觀察。如果患者的恢復情況比較好,可以外敷中藥來治療,如果患者的骨折情況相對比較嚴重,在利用手術來對患者進行治療,手術與對照組相同。
利用AOFAS的評分標準來判斷踝關節骨折患者的治療效果,具體的標準為:90~100為優;75~89為良;50~74為中;50分以下為差。
應用SPSS 24.0統計學軟件做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配對設計的計量資料采用配對t檢驗。 計數資料通過(%)描述,計量資料以(±s)描述,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手術后對患者進行12個月的隨訪,從表中能夠看出觀察組的優良率為90.0%,遠高于對照組的61.7%,其差異有統計學的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的手術時間為(106.5±14.7)min,骨折愈合時間為(2.6±1.1)個月,沒有患者出現切口感染的情況,僅有1例患者在愈合后出現了外踝疼痛的情況。而對照組的手術時間為(216.7±18.2)min,骨折愈合時間為(3.5±1.8)個月,有5例患者出現切口感染的情況,有15例患者都出現了愈合后外踝疼痛的情況。從中能夠看出,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和愈合的時間均比對照組短,但是只有手術時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觀察組的切口感染例數和骨折愈合后的外踝疼痛例數均比對照組的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踝關節主要是由脛腓骨的下端以及距骨組成的,踝關節骨折在當前骨科中比較常見,其形成的原因大多是由于間接性的暴力導致踝部扭傷引起的。其臨床表現為踝關節疼痛感比較強烈,皮下有瘀斑和青紫,踝關節不能發力和活動,患者不能夠行走。近些年來踝關節骨折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當前臨床對于踝關節的骨折主要是通過手術來進行治療,雖然比較有效,但是其還有存在一定的局限性[5]。
而中醫正骨屬于手法的治療,是通過雙手對踝骨折患者進行特定的技巧來對患者的受損骨骼進行糾正,其能夠直接對骨折部位起到效果,促進受損的骨骼和筋脈的通暢,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在該次研究中,觀察組應用中醫正骨配合手術進行治療,對照組采用傳統的手術進行治療,結果顯示出觀察組的手術時間更短,切口感染和骨折愈合的病例都要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中醫正骨配合手術應用在踝關節骨折中的治療中所取得的臨床效果比較好,對于患者踝關節功能的恢復具有促進作用,應該在臨床中加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