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萍
紅塔區玉興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采購科,云南玉溪 653100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軟骨組織退變為主要病理性特征的臨床綜合征,患者在發病后常表現出膝關節酸痛、麻木、難以完全屈伸,同時還有可能會出現局部紅腫,痛感明顯[1]。盡管目前臨床上在治療此種疾病時可供選取的治療方式較為多樣化,但臨床療效及安全性仍未達到理想化程度。該文將探討采用中藥內服聯合熏洗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臨床療效、安全性以及復發率情況,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該院所收治的150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患者依據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1(50例),對照組2(50例),觀察組(50例),所有入選患者均經實驗室及X線檢查結果,同時結合臨床表現確診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其中對照組1男23例,女27例,年齡39~76歲,平均(58.6±3.7)歲;對照組 2男 26例,女 24例,年齡40~77 歲,平均(58.7±3.5)歲; 觀察組男 25 例,女 25例,年齡 40~78 歲,平均(59.2±3.4)歲。 對比 3 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統計資料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組間對比研究。
對照組1:采取中藥內服治療,開具風濕骨痛湯:制川烏(配方顆粒)10 g,(白芍配方顆粒)5 g,當歸(配方顆粒)3.33 g,全蝎(配方顆粒)1.67 g,蜈蚣(配方顆粒)0.5 g,九子 30 g,土黃芪 30 g,土鱉蟲 20 g,獨活 15 g,小麻藥 15 g,桃仁 15 g,紅花15 g,牛膝 15 g,白花丹15 g,刺天茄 15 g,甘草 10 g,桂枝 10 g,木通 10 g,細辛6 g,開水煎服 (450 mL),配方顆粒開水沖服,(150 mL),3 次/d,持續治療 1 個月。
對照組2:采取局部內熏治療,開具小活絡丹合羌活勝濕湯:地龍、乳香、沒藥各3 g,草烏、川烏、獨活、防風、川芎、蔓荊子、伸筋草、透骨草、威靈仙各6 g,藳本9 g。煎熬熏洗,1次/d,1 h/次,持續治療1個月。
觀察組,采用中藥內服聯合局部熏洗治療,方法同上。
依據美國膝關節委員會評分標準(AKSS)對患者的治療效果展開評價。治愈:經臨床治療后患者自覺膝關節無任何不適感,關節屈伸活動范圍達到30~180°,經X線拍片檢查顯示無任何病理性變化;顯效:經臨床治療后患者自覺膝關節偶有不適,休息一段時間好轉,關節屈伸活動范圍達到30~180°,經X線拍片檢查顯示無典型性病理性變化;有效:經臨床治療后患者自覺膝關節行走有明顯痛感,影響正常行走,關節屈伸活動范圍有所好轉,經X線拍片檢查顯示病理性變化有所下降;無效:經臨床治療后與治療前相比未有任何改善,經X線拍片顯示膝關節病理性改變未有變化[2]。總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將相關研究統計資料錄入至SPSS 21.0統計學軟件內實施統計學分析,以[n(%)]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1治療總有效率為84%,對照組2治療總有效率為86%,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對比3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高于對照組1及對照組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 1。

表1 3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n(%)]
對照組1共出現不良反應患者6例,其中轉氨酶升高4(8%)例,惡心嘔吐2(4%)例,總不良反應發生率12%;對照組2共出現不良反應患者5例,均為皮疹患者,總不良反應發生率10%;觀察組共出現不良反應患者2例,其中轉氨酶升高1(2%)例,惡心嘔吐1(2%)例,總不良反應發生率4%。對比3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其中對照組1患者治療6個月后復發8例,治療12個月后復發16例,復發率32%;對照組2患者治療6個月后復發12例,治療12個月后復發17例,復發率34%;觀察組患者治療6個月后復發6例,治療12個月后復發7例,復發率14%。對比3組患者的復發率情況,對照組1與對照組2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1及對照組2,且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該次研究結果表明,采用中藥內服與局部熏洗聯合治療的方式,可達到較高的臨床治療效果,且不良反應發生率及復發率均相對較低。中藥內服風濕骨痛湯劑中的制川烏可起到祛風除濕的效果,桃仁、紅花活血化瘀,用于淤血內阻的疼痛,刺天茄、桂枝、細辛等則有散寒止痛之效,蜈蚣、九子、土鱉蟲、全蝎、小麻藥、當歸等可起到活血通絡之效,白芍、當歸可起滋補肝腎之效,諸藥并用可有效解決致病因,且能夠預防再次復發[4]。而熏洗療法則可借助藥物的滲透效果,起到溫經散寒、祛風除濕等工效,臨床治療效果明顯,有效高安全性與低復發率的顯著優勢[5]。
綜上所述,臨床上在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時,可采用中藥內服聯合局部熏洗治療方法,能夠顯著提高臨床療效,且安全可靠,復發率低,可予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