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自然》雜志1月15日文章,原題:中國加入人工智能人才爭奪戰以寺廟和蘑菇生產出名的北京西部地區注定會變成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的中心。上周,中國政府宣布將為這個人工智能產業園投入138億元——這是中國為實現2030年前成為該領域世界領導者這一計劃而投下的第一筆重大投資。但是科學家們想知道,這個擬議中的占地55公頃的人工智能產業園能否吸引到足夠多的研究人員。
得到有成就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員是全世界與人工智能相關的公司和研究中心都面臨的一個問題。微軟中國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大衛·威普福說:“人工智能的未來將是一場爭奪數據和人才的戰爭。”中國的人工智能公司正以令人目眩的速度向前發展。那里的很多人工智能公司正拼命雇用研究人員。2016年,國家工信部估計中國還需要500萬名人工智能工作人員才能滿足該產業的需求。
經驗豐富的全球人工智能人才庫較小,中國的企業不得不與跨國公司進行激烈的競爭,比如谷歌公司,一些人擔心這類公司正通過高薪吸引大學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員和學者。而大學等學術研究機構若缺少研究人員則可能導致整個行業發展的減緩。
在中國國內,也面臨著爭奪人工智能研究人員的激烈競爭。上海紐約大學人工智能研究人員張征(音)說,中國大多數一流的人工智能科學家都去了產業界而不是在學術界。威普福說,微軟在北京設立研究院,部分原因就是為了招聘來自附近的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的優秀畢業生。上個月,谷歌也在北京建立了自己的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以吸引這些天才。
中國政府意識到,如果想到2030年時成為該領域的世界領軍者,就需要培訓和留住更多的人工智能畢業生。烏鎮智庫董事長張曉東表示,中國的大多數人工智能指標仍然落后于美國,比如私人投資和專利數量。但這個差距正在快速縮小,尤其是在計算機視覺等應用領域。“中國在今后10年內是否能取得開創性的突破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中國缺少基礎創新”,北師大系統科學學院教人工智能的張江說,“中國仍然是一個好的學習者,但卻不是一個好的創新者。”▲
(作者大衛·克蘭諾斯基,陳一譯)
環球時報2018-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