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眾所周知,現在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層出不窮,了解心理健康標準,研究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并促進大學生運用自我實現理論有效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變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心理健康;大學生;自我實現;自我調節
一、自我實現相關問題的提出
“自我實現”是指個體有意識地支配自己的天賦和才能,使之充分展現并獲得完善的過程。自我實現不僅代表一個人個性及潛能的充分發揮,更重要的是,它代表著個體更高層面的心理健康狀態。
自我實現不僅是個體獲得生存與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手段,也是個體必須努力去實現的成長使命。大學時期是人一生發展最為關鍵的時期,也是決定一個人身體發育是否良好、心理成長是否健康、未來事業能否成功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急劇形成,他們所面對誘惑和選擇大大多于青少年時期。如果強調“自我”的發展,大學生容易將自我實現錯誤的與“自我為中心”結合起來,嚴重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馬斯洛認為,自我實現屬于成長性需求,人人有使自己趨向更健康,更道德,更智慧,更美好的自我實現的需要。自我實現要求個人將自己先天的享賦及潛能最大限度地顯現和發揮出來但是它也帶來了許多負面影響,自我實現的個人極少出現不健康、心理疾病和能力的缺陷。如果這些問題長期得不到妥善解決,必將對我們大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
因此,了解大學生的心理矛盾有助于更加有針對性的開展大學生的心理調適與心理輔導工作,更好的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自我實現人生理念,防止或減少心理問題、心理障礙,甚至是心理疾病的發生。
二、大學生主要心理矛盾分析
當代我國大學生主要的心理特點總結為興趣多樣,樂觀自信,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復雜化。易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但由于種種原因,其心理發展也暴露出許多問題。
(一)學業需求標準與自我管理能力較弱的矛盾
剛結束高考的大學生會有一種解放了,自由了,不用學習了的感覺。應該意識到,考入大學只是一個開始,將來的就業,一定是基于大學四年的艱苦學習的。脫離家長,老師的管理,第一次在學習上做自己的主人,很多大學生找不到努力的方向,開始懈怠。部分學生則由于壓力或感到考入大學就是完成了自己的人生目標,造成目標缺失、產生厭學情緒,無法努力用心學習。但是又由于學校提出的各項學業需求,又使很多人長期處于過級考試的備戰狀態,長期產生失眠,神經衰弱,考試焦慮癥等。
(二)情感需求與沉浸其中不能自拔的矛盾
伴隨的生理的成熟,大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情感需求與生理需求。同時由于很多人是第一次離家,孤單,寂寞使得大學生情感需求無法從家人,朋友那里得到滿足,便極度憧憬一段美好的感情。但是大學生的感情心理發育不成熟,對于戀愛沒有一個深刻的認識,忽略現實的各種因素。一旦現實打破了理想的情境,感情破裂,失戀給大學生造成的心理傷害則是巨大的。每年都有因為失戀而產生生理心理疾病,甚至輕生的案例存在。
(三)復雜的人際關系與大學生社會化程度不高的矛盾
大學是一個小社會,人際關系的處理和解決不再像是之前高中同學之間那樣單純。由于之前在高中的學習中備戰高考,與社會分離,人際關系技能沒辦法得到鍛煉,很容易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產生沖突和矛盾,從而導致焦慮,抑郁等消極的情緒體驗,再加上沒有有效的處理方式的提出,大學生很容易產生心理方面的問題。
三、運用自我實現理論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
大學生應能夠以平和的心態來對待上述矛盾,接受性是自我實現者的特點之一。學會從多角度看問題,接受外界挑戰,學會冷靜地、客觀地面對社會現實,盡管現實可能會使心理感到壓力,會存在痛苦的事實,要學會不應該盲目地一味對抗。要像自我實現者那樣,馬斯洛稱他們為“有自制力的人”,能夠表現出“而臨厄運、打擊、剝奪、挫折等時的相對穩定”。保持平和的心態。大學生更應該懂得傾向于服務社會而非專注于自我,自我實現的人是愛他人的、謙遜的。大學生應了解,付出和回報是一種等值交換的關系。對人真心,別人自然會對你真心。學會關愛他人,有助于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促進心理健康。
養成良好的生活模式。生活有規律、勞逸結合、科學用腦、堅持體育鍛煉、少飲酒、小吸煙、講究衛生等。積極參加業余活動,如辯論賽,演講比賽,運動會等。參加業余活動不僅可以鍛煉能力,同時可以保持心靈充實。在遇到心理問題時要及時察覺,到學校心理咨詢中心積極尋求老師的幫助,還要懂得自我調節心態,從而促進心理健康。
四、大學生自我實現者心理健康的自我調節
1.在對待感情問題上應該把感情的出口放寬
我們在認識客觀事物的過程中,因客觀事物是否滿足人的主觀需要而產生各種各樣的情緒情感,這本身是正常的,關鍵在于如何使這些情感以適當的方式得以發泄。所以為了保持心理健康,該笑的時候就笑,該哭的時候就哭,適當表達,適可而止。
2.在任何情境中都嘗試從積極樂觀的角度看問題
這是一種積極的認知方式,不同的認知方式對人的心理有不同的影響,同樣的事情對于不同的個體會產生不同的作用。積極的認知方式就是要求人們在看到事物不利方面的同時,更應該看到有利的方面。我們在看待問題時,應該從長遠考慮,從大處著眼,眼前暫時的困難、損失等都是微不足道的,不必斤斤計較。
3.設定積極而可行的生活目標,然后全力以赴求其實現
馬斯洛認為自我實現者是潛能充分挖掘并發揮作用的人,為了充分挖掘人的潛力,馬斯洛經常鼓勵他的學生把目標定得高些,但并不是高不可攀,而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有實現的可能性。
4.與人坦率相處
讓別人看見你的長處和缺點,也讓別人分享你的痛苦與快樂。人是社會的人,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也不敢脫離別人而生活。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來自他人的支持對人的健康成長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與人坦率地相處,包括家人、朋友、同學、同事等,讓別人了解你。同時,在自己高興或痛苦時,不妨把它拿出來,與別人共同分享。這樣不就可以減輕自身的痛苦而獲得到多一份的開心,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作者簡介:
王瀟,蘭州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2015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