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煒+彭芳瑩
摘 要: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社會物質水平在不斷地提高,當今的社會相比于新中國成立以來已經是一個質的飛躍,產生這種飛躍的核心因素就是創新。時代的進步需要創新,科技的進步需要創新,教育的進步同樣也需要創新。針對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課程,既要做到完善教學體系,又要調整教學措施,這對于高職院校來說是一個嚴峻的考驗。本文將針對在新課改潮流下對高職體育教學方法提出一些新穎的意見,希望對其有良性的幫助。
關鍵詞:教學方法;完善;創新;調整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思想水平的提高,人民越來越重視素質教育這一塊,希望新時代能有更多有素質的人才。體育是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現階段的高職院校的體育教育課程并不理想,學生們對這一塊總是敷衍的態度,加上老師的教學方法一成不變,墨守陳規,總是按照書本上的理解教導學生,沒有很好的將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調動起來。為了讓學生們能有個良好的身體狀態,高職院校的老師們應該調整一下自己的教學方法,革新教學思維,把同學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體育鍛煉中,將素質教育更好的落實在實處,為社會提供優秀的人才。
一、對體育課堂的設計的革新
新課改針對體育課堂的要求是讓課堂活躍起來,讓學生們動起來,但是現階段的情況卻不容樂觀。目前老師們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規矩死板,對每節體育課的設計沒有出入,每節課的設計都是用傳統式的灌輸思想,這種做法不僅沒有調動同學們的興趣,往往是適得其反,讓學生出現疲憊,排斥等心理。對此,老師們應該緊跟著潮流運用創新的思維充分設計每堂課的教學內容,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調動同學們對體育鍛煉的積極性,提高每堂課的質量,讓學生能充分感受到老師的智慧。老師們應當在體育教育中應當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發揮學生的主導地位,可以更換一下教學模式,讓學生指導學生,跟學生互換身份,這種做法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組織和語言能力,還能夠了解老師,能夠激發他們對于課堂的興趣,還能讓老師對“民情”更加了解并將課堂進一步的升級,爭取做到適應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融入課堂,愛上課堂,享受課堂。這種師生交流的模式能讓學生更好的吸取體育知識,在快樂中學習,在自我審視中學習,有效的提高了課堂的質量,很好的符合了新課改的要求[1]。
二、對體育授課理念的創新
在新課改背景下的體育授課,老師們應該摒棄以前相對自私的教學模式,要以一種關愛的態度去教導每一個學生。一個班集體里有差不多50個人,這50個人就如同手指一樣有長有短,不同個體間存在著不同的差異,比如在身高、體重、身體素質、是否健身等等,這些因素的差異會增加老師對教學的難度,老師們面對困難應該迎難而上不應該自暴自棄,面對這些差異老師們要以一種愛的態度去解決。針對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制定相對的體育鍛煉課程,在保證體育鍛煉課程質量的前提下還要能適應班集體的每個同學。老師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對于身體素質差,不經常運動的同學要多加的鼓勵,不因為其不滿足標準而采取打罵的態度,高職院校的老師們要讓個體和整體相互依賴,相互發展,協調好兩者之間的關系,充分的做到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學生們都能體驗到體育課的意義。在課堂上,老師們要學會激勵學生去研究和質疑在體育鍛煉中的每個問題,讓學生養成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習慣,這樣做可以讓學生在體育實踐訓練中,不僅提高了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還能讓學生養成一種拼搏精神,更重要的是擁有一個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身體,這對一個學生的成長是很有幫助的,能讓學生在未來的路走的更遠,如果每個高職院校的老師都能落實到這點的話,那么素質教育的發展將會越來越好[2]。
三、對體育課堂組織形式的創新
目前課堂的枯燥和缺乏生機是制約高職院校學生對體育課積極性的主要因素,這種課堂模式只是老師一個人在講,學生們在下面做自己的事情,沒有做好學生和老師的交流。體育課與文化課不同,老師通過灌輸式的教育或許在文化課上市一種相對不錯的教學模式,但是體育課是一種戶外的健身課程,必須要學生自主的去參與下去才有作用,老師要做好對學生的引導,應該多進行一些趣味活動,比如接力賽跑、男女兩人三足、足球比賽等等這些體育健身項目,這些項目可以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進去,相互競爭,相互制約,讓學生們自發的參與到體育活動中,養成一種健身的習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當學生對體育運動產生興趣后,就會自主的去舉行一些體育活動,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這樣就成了一種良性循環,老師們也不需要過于的操心,若每個老師都能夠做到這一點,那么相信國民的身體素質一定會日漸變好的[3]。
四、重視體育課堂中的情感融合
在以往的教學體系中,老師只會注重學校的任務,過渡提高教學的進度,沉醉于自己的自圓其說,缺乏了對學生們的情感滲透,對學生過于嚴格,把自己的身份放的過高,沒有很好的對每個學生做出考量,忽視了學生的天賦。如今新課改的到來,高職院校的體育老師們應該將注意力集中在對學生的情感滲透上,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自主選擇,尊重每個學生,將每個學生的天賦和能力都釋放出來。老師們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以一種柔和的口吻和學生一起探討問題,學會和學生們開玩笑,一起玩游戲講故事,做學生們的知心老師,在學生遇到困難和心情不好的時候適時的開導,幫助每個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這種做法很好的做到了師生間的情感交流,能讓課堂以一種輕松愉快的氣氛進行下去,老師們也會受到學生的尊重和認可,讓學生們都積極參與體育鍛煉中來[4]。
五、結束語
從本文的敘述來看,傳統的教學模式我們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增強高職院校體育老師們的創新能力,總所周知,創新是發展的動力和源泉,為了讓素質教育能更好的實現,就必須先從國民身體素質上抓起。高職院校的老師們要能摒棄以往的教學方案,在設計思路、授課理念、組織形式方面革新自己的思想,做到讓每個同學們都能享受體育課堂,享受老師的關愛,享受新課改下的變化。
參考文獻:
[1]易誠.初中體育多樣化教學方法研究[J].好家長,2017,(39):223.
[2]史海東.新課改下高中體育教學思路與方法創新研究[J].考試周刊,2017,(55):144.
[3]孟凡偉.淺談中專院校體育教學方法實施及創新[J].課程教育研究,2017,(11):218.
[4]王文雯.新課改背景下的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創新思維探討[J].新課程(下),2016,(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