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秀溪


9月10日下午,記者一走進柳州市第十九中學初三(4)班教室,就被活躍的課堂氛圍吸引住了,學生們在教師的引導下,時而專注傾聽,時而翻開課本或資料查證,時而進行熱烈的爭論,時而埋頭書寫。“現(xiàn)在的課堂很精彩!很有活力!很有效果!”授課教師韋榮林連連感嘆道。
如此有活力的課堂,柳州市第十九中學以前是沒有的,這得益于該校于2016年引進了柳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的“基于增值性評價理論的學校辦學效能提升工程”項目(以下簡稱項目)。“該項目通過不斷改善學校的管理效能、教師效能、學生效能,從而全面提高學校的辦學效能,有助于進一步推進區(qū)域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柳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副所長、項目負責人廖先祥說。
基于實際,有效落實
柳州市第十九中學過去因為生源質量較差、管理欠科學、教師職業(yè)倦怠嚴重、師資水平低且年齡結構偏大等問題,成為柳州市柳北區(qū)一所“有名”的薄弱學校。“我們的教育教學質量長期處在城區(qū)的倒數(shù)位置,許多群眾甚至談十九中而色變。”該校校長李泰森搖頭道。
與李泰森有同樣感受的,還有柳州市第三十四中學及附屬小學校長龐家建。“教師活力差、學生底子薄,這是我們薄弱學校普遍存在的問題,種種不利因素制約著學校的發(fā)展。”龐家建說,“但面對這些問題,我們自身又沒有足夠的能力去解決,這就需要專業(yè)力量對我們進行指導,才可能突破發(fā)展困境。”
2015年臨近放寒假的一天下午,李泰森偶遇廖先祥,便向他訴說了心中的種種困惑。這次談話之后,廖先祥又與柳州市幾所薄弱學校的校長進行了溝通,并深入這些學校的課堂聽課。幾經(jīng)調研后,廖先祥腦中浮現(xiàn)了“教學質量”“增值性評價”“辦學效能”等詞匯,這與他近幾年來開展的我區(qū)“十二五”規(guī)劃重點課題“民族地區(qū)中小學教學質量及其監(jiān)測體系的研究”的內容十分契合。“要提升一所薄弱學校的辦學質量,不能‘見子打子,而要進行整體策略性設計。于是,我們引進了增值性評價理論及辦學效能概念。”廖先祥說。
據(jù)介紹,“增值性評價”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在西方發(fā)達國家興起的一種辦學評價理念,該理念以學校領導班子、教師、學生、學校文化等為評價對象,采用“自己與自己比較”的縱向評價方式,關注評價對象的階段性進步。“辦學效能”則是指學校發(fā)揮積極作用的能力及實際效果。有研究表明,影響一所學校的辦學效能有很多因素,其中一支強干的領導班子、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有效的德育工作、符合實際的校本教研、三位一體的和諧教育體系及良好的學習氛圍是最重要的6項,它們對學校辦學效能的貢獻率達到88.16%,僅學校領導班子的貢獻率就達到41.56%。整個項目就是通過改變原有的評價方式,優(yōu)化學校領導班子、教師、教研等因素,構建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增強學校向前發(fā)展的內動力,從整體上提高學校的辦學效能。
明確理論基礎后,一幅如何引領薄弱學校發(fā)展的藍圖便在廖先祥心中明晰起來。藍圖的第一筆是2016年在柳州市第十九中學畫下的。與李泰森談話后,廖先祥便利用寒假時間對該校的領導班子成員和教師進行相關培訓,讓教師知道什么是增值性評價和辦學效能,以轉變領導班子成員和教師固有的觀念。
“理念培訓后,廖副所長又對老師進行了多次技能培訓,還經(jīng)常深入我們的課堂現(xiàn)場‘問診。他幾乎把辦公室搬到課堂上了。”柳州市第十九中學教師葉舟笑言,“我工作二十幾年了,不免產(chǎn)生倦怠感,是廖副所長、是這個項目讓課堂重新煥發(fā)活力,讓我找回了久違的工作激情。”
引進效能提升項目兩年來,柳州市第十九中學的變化是有目共睹的。該校不僅在柳北區(qū)期末統(tǒng)測中各年級總平均分由過去城區(qū)的倒數(shù)上升到中等位置,數(shù)學、英語、生物等學科的平均分排在了柳北區(qū)的第五名或第六名,而且還實現(xiàn)了近10年來中考沒有學生獲得A+的零突破,2018年中考有4名學生獲得了A+。“這一項目大大提高了十九中的辦學質量。辦好老百姓家門口的每一所學校是我們的目標,也是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的要求,所以我們會把這個項目繼續(xù)做下去。”柳州市柳北區(qū)教育局長彭景忠表示。
隨著項目成效逐漸顯現(xiàn),柳州市第十六中學、柳州市第三十四中學及附屬小學、柳州市第二十一中學也先后參與該項目,給學校辦學注入了新的活力。
學校領導班子“動起來”
“我覺得,這個項目的每一槍都打中了薄弱學校的要害,瞄準了薄弱學校痼疾,非常有針對性。”柳州市第二十一中學校長黃冬感慨說。該校在今年9月份才引進效能提升項目,可在兩個月的時間里,學校各方面就有了可喜的改變。“領導動起來了,教師動起來了,學生動起來了,整個校園煥發(fā)出過去沒有的活力。”黃冬連用3個“動起來”表達自己的喜悅之情。
黃冬所說的“針對性”,主要是指效能提升項目的工作目標明確、方法有效。據(jù)以上所述可知,學校領導班子、教師隊伍、德育工作、校本教研、學習氛圍等是影響學校辦學效能的關鍵性因素,也是該項目的主要攻堅目標。“都說看一個校長可以看到一所學校,這話雖然有些偏頗,但也說明了領導班子對于一所學校的重要性,40%多的貢獻值呀!”廖先祥說。
針對學校領導班子建設問題,效能提升項目提出“動起來”的目標,讓學校各層領導走出辦公室、走進課堂。走進課堂做什么?一是監(jiān)督教師是否能有效完成課堂教學;二是能及時發(fā)現(xiàn)教師教學過程中的問題,然后一起研討解決。該項目要求,項目學校的每個中層以上領導,每天至少進課堂20分鐘。“開始時,我也不知道為什么要走進課堂,進課堂做什么。后來,廖副所長給我們做了很細的指導和培訓,教我們如何聽課評課,如何發(fā)現(xiàn)課堂上的問題,如何幫老師出主意解決問題。”李泰森說,“現(xiàn)在,學校領導是徹底動起來了。老師們還開玩笑說,以前到辦公室就可以找到我,現(xiàn)在要走遍學校的教室才能找到了。”
學校領導班子建設引起了良好的連鎖反應,首先是激發(fā)了教師的活力。柳州市第三十四中學教師黃清萍對此深有感觸,2016年大學畢業(yè)后就走上工作崗位的她,由于缺乏經(jīng)驗而難以應付各種教育教學問題。幸運的是,該校引進效能提升項目后,學校領導經(jīng)常走進她的課堂,針對她在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疑問給予指導。如今,黃清萍已褪去初進學校時的青澀,能夠有條不紊地處理各種教育教學問題了。“我個人覺得,領導進課堂并未給老師帶來壓力,而是帶來了動力。有領導的監(jiān)督和引領,才能更好地激發(fā)老師們的活力。”黃清萍說。
學校領導班子“動起來”的另一個效果是,各項目學校的校本教研逐步走向了規(guī)范化、常態(tài)化。引進項目后,各項目學校紛紛結合各自校情制定校本教研工作方案,要求領導班子成員帶頭并指導教師做課題,同時將教研工作與績效、評優(yōu)評先、獎勵等掛鉤;而各教研組也要依據(jù)學校的方案制訂具體的教研計劃,將教研任務落實到教師個人,構建從個人到教研組再到學校“三級聯(lián)動”的校本教研體系,從而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的專業(yè)水平。
“隨著教研內容的不斷豐富,學校的德育工作也被帶動起來了,因為效能提升項目和集團總校都要求老師將課程研發(fā)作為一項重要的研究內容。這一兩年,我校老師積極參與特色課程研發(fā)工作,開設了不少備受學生喜愛的課程,深化了學校德育工作的內涵。”柳州市第十六中校長石文銘告訴記者。
此外,效能提升項目組還利用自身資源,不定期邀請家庭教育專家到項目學校做專題講座,并指導項目學校開展各種家校活動,逐步建立起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教育發(fā)展體系。“效能提升項目對學校各種因素進行了科學的分析,具有極強的針對性,所以能做到一針見血、直擊要害。對于薄弱學校來說,它既像是一盞明燈照亮前路,又像是一股春風吹來希望。”柳州市城中區(qū)教育局長陳遠鏘評價說。
“六六三”體系,喚醒課堂
“把頭抬起來,把書翻開來。把眼看過來,把腦動起來。把話說出來,把手動起來。”這是效能提升項目提出來的“六起來”。采訪過程中記者發(fā)現(xiàn),每個項目學校的每間教室都張貼著“六起來”,且作為每一節(jié)課的“開場白”。“我覺得,這‘六起來就像是一劑興奮劑,課前讀一遍能讓我們的精力迅速集中起來,短時間內就能進入學習狀態(tài),而且能時刻提醒我們,要認真聽課、認真思考、認真討論。”柳州市第十六中學初二(1)班學生羅凱文說。
薄弱學校的課堂往往存在這樣的問題:教師教學比較隨意,學生學習比較無力,課堂教學缺少活氣。這一問題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影響了學校辦學水平的提升。因此,改革課堂就成了效能提升項目的一項重要工作。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關鍵在教師,為此,效能提升項目針對薄弱學校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在“六起來”的基礎上針對教師備課提出了更為細致的“六追問”。
“六追問”具體為:這節(jié)課要教哪些知識點?學生要學到什么程度?怎么教才能達成目標?如何檢驗教學的效果?課堂結束時教學目標完成到什么程度?課后應該如何跟進,促進學生發(fā)展?“六追問”看起來很簡單,但許多教師連這些內容是什么都不清楚,更不要說能夠做到了。“六追問”中“教什么”的問題比較好回答,但對于如何教、教到何種程度、如何鞏固等問題,一些教師若想解決就不免抓襟見肘。為了幫助教師更好地進行“追問”,效能提升項目組一方面定期組織教師參與職業(yè)技能培訓,一方面深入課堂對教師的教學進行診斷和指導。
“以前,我很少思考這些問題,課本上有什么就講什么,講完就算完成任務了。而且,說實話,學校剛提出‘六追問的時候,我也覺得很多余,心想我教書二十幾年了還不就這樣過來了?能完成任務不就可以了嗎?”柳州市第十九中學教師鄭強對記者說,“可經(jīng)過廖副所長幾次培訓后,我才發(fā)現(xiàn)這些想法都錯了。原來,要上好一節(jié)課有這么多學問,不僅要研究教材,還要研究學生,還要根據(jù)教學內容設計相應的教學方法,還要適時鞏固學生的學習。現(xiàn)在,我每準備一節(jié)課都嚴格按照‘六追問來做,效果特別好。”
為了進一步發(fā)揮“六起來”“六追問”的作用,效能提升項目組進一步提出了“三流程”,也就是“三標教學法”。所謂“三流程”,就是課堂教學的3個流程:一是“明標定學”,即教師通過個人備課、集體備課確定某節(jié)課的具體教學目標;二是“依標導學”,即教師根據(jù)教學目標設計符合生情的教學思路,引導學生學習;三是“據(jù)標測學”,即教師要在完成教學后,根據(jù)預設的教學目標進行有效的練習,測試學生學習的效果,并依此對今后的教學進行調整。
“六起來”目的是確保學生有效學習,“六追問”目的是確保教師有效備課、教學,“三流程”目的是確保課堂教學有效落實,“六六三”體系徹底激活了薄弱學校的課堂。“以前上課是老師講自己的、學生做自己的,有些學生甚至伏臺睡覺,課堂很沉悶。現(xiàn)在上課老師充滿激情、學生充滿熱情,課堂教學效果很好。我們的課堂真是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柳州市第三十四中學及附屬小學校長龐家建感嘆說。
如今,柳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實施的效能提升項目已經(jīng)進入第三個年頭,項目研究逐步向“深水區(qū)”邁進,柳州市第十九中學、柳州市第十六中學兩所項目學校又有新舉動,成立了“廖先祥教學研究工作室”和“基于質量標準的課堂教學研究實驗基地”,確保項目工作穩(wěn)步、持續(xù)、深入地推進,切實幫助薄弱學校提高辦學效能。“今后,我們將進一步鞏固項目學校的成果,并逐步吸引更多薄弱學校加入項目行列,不斷縮小學校與校之間的辦學差距。”廖先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