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芹
(伊通滿族自治縣伊丹農業技術推廣站,吉林伊通130700)
玉米是我國的主要出口農作物,為了改善其種植密度,增加其產量,需要不斷研發出新興技術來擴展其種植基地,目前我國已經研發出了玉米地膜肥球育苗技術,從而提高其成熟率,可增加年產量,以促進我國農業發展。
玉米肥球育苗技術的關鍵點在于育苗過程,所以要選取一個類型合適的苗床,才能保證后續進行。苗床應該選在平坦的地面,并且背風,光照條件好,一般可以選在農家院的空地,以保障其排水作用正常進行。
玉米種植不需要加入過多的營養素,生產環境也多是處于濕潤、多陽光照耀的環境,但是玉米生長必須要有合適的營養支撐,這需要根據營養過程配制合適的營養土。配備營養土時,需要土的狀態為松軟的,成分由肥土和雜肥土共同合成,按照三七分的狀態配備。另外,在土壤里加入多種營養元素,按照比例配制,比如草木灰、碳酸鈣等。
制作時需要借助成型器,將之前配制好的土壤放進圓形的成型器里面,并且每個肥球的重量也是有一定要求的,約為200克。肥球做好以后,它就是玉米種子的主要生存環境了。將玉米種子按照數量限制,播種在肥球中間,種子必須選用精心培育篩選的高質量種子,每個肥球選取一個種子,將包裹好種子的肥球按順序排列起來,將其間隙用細泥土填充起來,并且噴灑適量的清水,覆蓋起膜,待幼苗生長到2葉時,將其分揀成苗,等到晴天的正午,拿出來晾曬,烘干水分,之后再拿去降溫,最后把地膜覆蓋起來,下午再把膜揭走[1]。
在種植之前,需要把這些苗狀態調整好,制成苗床狀態,并且控制好溫度、濕潤度,使之處于呼吸氧氣的狀態,溫度比室外要高一點,水分要保證膜內可見水滴即可,氧氣要時刻供應了。
合理的種植密度是種植過程中應該考慮到的問題,幼苗在2葉時需要選取陰天或者溫度不高的晴天栽培,每兩棵幼苗之間相距30厘米左右,大約每畝地種植5000株左右[2]。
栽植好的玉米,需要精心管理呵護,才能保證幼苗在合適的狀態下健康發育。玉米發育時期有三個時期:即苗期、穗期和花粒期,其田間管理,就是按照這三個時期分類進行。
玉米的苗期,是最脆弱并且最需要呵護的時期,這個時候必須要細致入微的觀察其種植狀態,及時觀察調整,主要觀察其苗葉稀疏茂密情況是否達到期望值,苗的整體數量是否達到要求,苗生長是否勻稱,苗的生長是否健康茁壯,苗的根深是否達到狀態要求,苗的顏色是否正常。
另外,苗的生長應該達到全苗狀態,才能達到高產,保全苗其實并不難,只要在上述管理目標中能夠完全達到要求,就有可能實現。或者可以通過幼苗的移栽,也不能過少,也可達到全苗的要求。
防治害蟲,這時多是通過噴灑殺蟲劑,將害蟲從根部消滅,但是這些藥劑也會對玉米幼苗產生一定的影響,只針對3齡害蟲噴取藥劑進行消滅,并且是經過稀釋的藥劑,才能保證不使幼苗的基因產生變異[3]。
穗期管理主要是觀察穗苗的生長情況,以及植株是否健壯,水分也是一個控制因素,這些過程,通常由一系列規定的管理辦法共同完成。在穗期將其開溝處理,將雜草清除,提高生產溫度,將根部土層加厚,利于吸水,防止稈部斷裂和傾倒,并且施肥,一般穗期都比較好處理,到這個時期已經可以保證其健康生長了。
花粒期,要控制好害蟲和稈葉的衰竭,因為此時的衰竭可能直接造成植株死亡,衰竭的原因多是缺乏水分造成,還有些是缺乏營養,只要控制好這兩方面的生長要素,一般是不會出大問題的,但是由于玉米已經到了要結果實的狀態,就會產生許多害蟲,可以采取噴灑農藥的方式進行防治。
玉米種植技術可有效提高我國玉米種植和生產總量,不僅能解決農業供給問題,也可對我國農業技術發展起到促進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農業技術的不斷研發。
[1]程瑜.淺析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要點[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5(11):6.
[2]趙云.玉米高產栽培技術要點分析[J].北京農業,2015(33):24-25.
[3]黃后林.玉米高產栽培技術要點分析[J].四川農業科技,2016(02):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