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福,榮立蘋,吳榮哲,趙成日,劉繼生,周燕,樊磊
(延邊大學農學院,吉林延吉133002)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城市建設對園林從業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亟須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較強專業技能的高水平園林專業技術人才。目前,全國開辦園林專業教育的大中專院校200余所,并呈現逐年遞增的態勢,其中絕大多數為地方院校,且普遍辦學時間不長。園林專業是一門講究科學與技術相結合的綜合型專業,具有較強的應用性。而現階段大多數院校園林專業的教學中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現象,這與社會對園林專業人才的要求嚴重脫節[1-3]。如何確保自身培養的園林專業人才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是各高校面臨的共同問題。延邊大學園林專業成立于2005年,是在原有林學專業的基礎上開辦而成的,同年9月開始招生。作為延邊地區唯一一所培養園林專業人才的高等學府,延邊大學肩負著為地方社會經濟發展培養合格的園林專業人才的神圣使命。
近年來,延邊地區城市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尤其在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延龍圖省級開發區設立等政策方針的指引下,延邊地區的城市建設日新月異,東北虎豹國家公園、恐龍化石遺址公園、朝鮮族民俗園以及地方城鎮綠地建設都需要對當地民俗文化有深入了解、實踐技能豐富的園林專業人才。為了更好的掌握延邊地區園林行業不同崗位的專業技能需求,課題組對本地園林相關企事業進行走訪調研發現,用人單位對園林專業畢業生的理論知識儲備、實踐動手能力都有很高的期待,并且與單純的理論知識相比,實踐能力強更容易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根據崗位的不同,目前園林專業畢業生普遍在實踐技能方面表現不足,詳見表1。

表1 園林行業就業崗位與畢業生實踐技能需求
延邊大學園林專業最初教學計劃中的專業課程體系,是參考國內園林專業辦學較為成熟的北京林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北華大學等院校制定而成,經歷了2007年、2011年、2013年三次修訂,形成了現行的園林專業教學計劃。但目前仍存在一些較為顯著的問題:
園林專業的核心課程如園林建筑、園林規劃設計、園林工程、植物造景等都集中在大三下學期開設,這些課程理論學時和實驗學時均較多,且實驗任務重,僅利用課上時間根本無法完成課程任務,需要學生們投入大量的課余時間。而大一、大二時課程任務較少,到大三時學習任務猛增,學生很難適應,教學效果不理想。
園林部分專業基礎課如美術基礎、畫法幾何等課程由其他專業教師講授,教學內容往往比較寬泛,相應的實踐操作環節缺乏針對性,沒有根據專業的特點加以訓練,重點不夠突出。
由于很多專業教材的知識結構相對較為完整,僅是在某一方面有所側重。部分課程過于依賴教材,不同課程之間的知識點重復,界限不夠清晰,使得原本有限的教學學時沒有充分利用,而本應重點講授的部分又由于學時不足的緣故不能講解的更為透徹。
園林生態、園林藝術、綠地系統規劃等骨干課程的教學內容僅有理論教學,沒有實踐訓練,使學生不能切身感受到相關理論知識與客觀實際的聯系,更無法參與其中。
園林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是一項系統工程,概括起來主要涉及目標體系、條件體系、課程體系、評價體系、管理體系等五大模塊。
地方民族院校園林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應為地方城市建設和區域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必要的專門人才[4,5]。在此總體目標的指引下,依據園林行業主要就業崗位,即園林規劃設計、園林工程施工與管理、園林植物養護與管理等三大主要方向分別制定相應的實踐教學目標,并進一步明確各方向相應的專業課程實踐教學的具體目標,化整為零逐個掌握,循序漸進地實現教學總體目標,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6]。此外,地方民族院校園林專業應將當地的地域特色、民俗風情等元素融入實踐教學,既有利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又可為地方提供特色鮮明的園林專業人才(見圖 1)。
良好的實踐教學條件是實現實踐教學培養目標的重要保障,通過開放實驗室、加強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配備專業導師等形式為學生實踐學習創造必要條件。
3.2.1 開放專業實驗室園林專業美術室、繪圖室、機房、溫室、苗圃等都是專業實踐教學的重要場所,采取全天候開放式管理,有利于學生在課余時間鍛煉自身各項專業基本技能,完成創新創業訓練項目、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論文)等實踐內容,此外,方便實驗室中不同年級的同學相互交流、學習,有利于提高低年級學生的專業認知,激發學習熱情,形成良好的“傳幫帶”氛圍。

圖1 園林專業實踐教學目標分解
3.2.2 建設實踐教學基地校園是園林專業實踐教學的重要載體。校園綠化景觀建設每年需要大量的人力,通過與校園綠化辦公室合作,讓園林專業學生參與校園綠化景觀的設計、施工以及后期養護管理的各個環節,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又能增進學生與校園之間的感情,愛護花草樹木。此外,加強與各大公園、風景名勝區、民俗風情園、城市廣場、濱河綠地、環境優美的居住區以及園林相關的企事業單位聯系,使其作為園林專業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
3.2.3 配備專業指導教師學生在完成專業基礎知識的學習后,根據自身的專業發展意愿選擇相應的指導教師,由指導教師為學生制定相應的實踐訓練內容,也可以參與指導教師的科研項目、工程實踐或由教師指導開展各類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等。大四期間,派遣學生到校外園林相關企事業單位實習,由實踐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員擔任校外指導教師,與校內指導教師一起指導學生完成畢業設計(論文)。
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是培養高水平園林專業技術人才的先決條件。由于很多地方院校園林專業的開設較晚,大多數是依托學校原有與園林相關或相近專業的辦學模式基礎上,進行調整形成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缺乏針對性。園林實踐教學內容主要為基本技能訓練和專業綜合技能訓練兩部分?;炯寄馨ɡL畫能力、制圖能力、植物認知、識圖能力等,專業綜合技能包括方案設計能力(各類園林綠地規劃設計、園林建筑設計、廣場設計等)、園林工程施工與現場組織管理能力、園林綠地養護管理能力(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修剪等)、園林綠化苗木繁育能力等[7]。同時,地方民族院校園林專業應開設講授地方歷史與文化、民族風情與習俗等相關課程,組織學生參加地方傳統節日、參觀民俗旅游景點等,使其切身感受地方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此外,各課程實踐教學應從自身教學目標出發,教學內容清晰,重點明確,避免重復,并注重先修、后續課程之間的相互銜接,理順相互關系。對于實踐性較強的專業課程,縮減理論教學學時,加大實驗、實訓環節所占比重,強化實踐能力訓練。
以往的園林專業實踐教學評價主要包括實踐作品或實驗報告(占70%)和平時出勤與表現(占30%)兩部分組成,過于看重實踐結果,而對于實踐過程中規范程度、參與多少、團隊協作等環節不夠重視,這與旨在通過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專業技能的目標相背離。因此,實踐教學評價應采取形成性考核(占50%)與終結性考核(占50%)相結合的方式。對于要求獨立完成的實踐教學內容,形成性考核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獨立思考、規范操作、態度端正,能夠按要求完成各項內容。終結性考核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在完成前期的實踐學習內容的礎上,按照實踐任務要求獨立完成指定的實踐訓練項目,如園林規劃設計方案、園林建筑設計方案等。對于需要小組合作完成的實踐教學內容(通常工作量較大,一個人很難或無法完成的訓練內容,如測量實訓、園林工程課程設計等),形成性考核要求全體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全面掌握實踐操作的基本要領,并由組長隨機安排組員的具體任務,要求組員不僅能完成自身任務,同時能勝任其他各項任務。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出勤率、參與度、學習態度、操作能力、項目完成情況將作為主要評價標準。終結性考核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實踐訓練小組通過團隊協作按項目要求共同完成實踐訓練,評分依據為成員團隊協助表現、項目完成度及完成質量等。
園林專業實踐教學管理體系應在校、院、系相關規定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專業特點,制定出有利于學生專業技能培養并切實可行的管理體系。如分別制定園林繪圖室、園林機房、苗圃等實踐教學場地的設備使用記錄、儀器操作規范、水電管理要求、安全防火須知等一系列文件,并在日常管理中,由專業教師以定期和非定期相結合的檢查形式,督促學生養成正確的操作習慣、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識,為實踐教學場地的正常運轉和其他學生的專業技能訓練提供保障。
由教研室成員共同商定各相關專業課程的實驗(實訓)大綱、教學內容、進度計劃、教案等教學文件,權責清晰。充分調動專業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從一人承擔多門課程逐漸向多人共同承擔一門課程轉變,發揮每個人的專業特長,從而提高實踐教學的總體質量。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訓練是園林專業學生學習專業技能的重要途徑。只有加強專業實踐技能訓練,才能讓學生更好的掌握專業理論知識,并運用其指導專業實踐。地方民族院校的園林專業構建地域特色凸出、民族特色鮮明、適宜地方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實踐教學體系是一項復雜而又艱巨的任務。因此,制定園林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時,應從事物的認知規律、專業技能的難易程度、各部分實踐教學內容的相互關系等方面出發,結合地方民族院校自身特點綜合考慮,不僅有利于學生對專業知識、實踐技能的掌握,而且對實現地方民族院校服務地方、為地方建設提供合格專業技術人才的使命有著重要意義。
[1]種培芳.基于低碳理念下園林專業實踐教學改革[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5,17(04):126-130.
[2]馮瀟,李雄,劉燕,等.北京林業大學國家級園林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思路[J].中國園林,2013(06):19-22.
[3]陳涵子,汪小飛.應用型本科園林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廣東園林,2014(06):7-9.
[4]李素華,蔣亞華,張穎,等.高校園林專業實踐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探索——以宿遷學院為例[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13(09):87-89.
[5]趙麗芳.風景園林專業校企合作“訂單式”人才培養方案與實施途徑[J].教育教學論壇,2017(07):30-31.
[6]偶春,姚俠妹,劉樂,等.基于卓越計劃的地方院校園林專業實踐教學思路探索[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32(02):134-138.
[7]谷頤,韓冰,邢世通.風景園林專業“3+1”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綠色科技,2016(11):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