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金梅,林文學
(1.雙遼市國有林總場;2.雙遼市林業局,吉林雙遼136400)
白榆是一個優良的用材林樹種。干型高大,紋理通直,木材致密,有多種用途。為培養樹干直、生長快、產材量高的白榆林,需要采用有效的栽培技術。
白榆通常高達25米,胸徑保持1米左右。平展型枝條,常見卵圓形或圓形樹冠。灰色小枝,常見橢圓狀卵形或橢圓狀葉子并為披針形,多見不規則復鋸齒或單鋸齒葉子邊緣,葉下無毛或少有簇生毛。通常每年3~4月長葉再開花,花性兩種,呈簇生發育。每年4~6月為花果成熟時期,是圓形或倒卵狀圓形的翅果,成果時期沒有絨毛并呈黃白色。
小葉榆呈通直樹干,樹頂卵圓形,披針形葉片,有較強的適應性,耐旱,抗病蟲能力突出,樹質優良。
爪榆呈圓球形樹冠,稍彎樹干,側枝平伸,曲狀開展,小枝下垂,生長緩慢,抗病蟲較強,欣賞性強。
垂枝榆呈傘形樹冠,稍彎樹干,灰白光滑樹皮,生枝時間長且下垂。有較強適應性,生長發育迅速。
經研究表明,白榆為喜光的物種,有較強的抗寒性。有良好的耐旱性,即使是在不足200毫米降水量,濕度不足50%的地區,如荒漠也可以正常的生長發育。生長所需土壤為濕潤度好、土質深厚、地質肥沃、排水良好等沙壤土和輕壤土,當然在固定干旱的沙丘和貧瘠栗鈣土上也可生長發育。
同時植株有較強的耐鹽堿性,pH值為9的土壤也可以正常生長。植被根系繁茂,生命力頑強,具備主根、側根,抗風能力較突出。但缺點是不耐水濕,當地下水位過高或種植在洼地時會排水不良,導致主根容易腐爛。此外,對有毒氣體如煙和氯化氫等有較強抵抗力。年生長速率快,植被生命年限長,一般30年可成材。
白榆物種對于生長環境并不挑剔,在常見的土壤中均可種植。但要保證白榆扎根的土壤層品質良好。在完成選土地考察、調研測試后,利用機械作業的方法對種植地進行翻整。一是將地表向下延伸20厘米處的土層進行機械翻深,松動此處的土壤層,以便白榆樹根可更堅實地扎根在土壤層或更深層;二是選擇復合肥作為施加的底肥,均勻的將其播撒在土地里,并保證20公斤/畝的控制量;三是根據犁距控制起壟的間距,通常采用60厘米為行間距標準,徹底翻整土地后,再進行播種。
先要在土地上挖整小溝使種子播撒在其中,通常小溝深為5厘米,位于壟土上。撒種時注意均勻性,保證5公斤/畝。用腳輕踩溝內的種子,保證其牢固的播種在土地里,不被風吹走。不能在種子的最上方蓋土,由于種子質薄,這會干擾白榆的出苗率。完成以上步驟后,要將土地所需的噴灌設備連接裝好,進行噴灌作業,連續噴灌3天,平均每天4~5小時的作業。在完成播種后的5天內,就可以發現白榆苗已長出土壤層。在苗高5厘米之前的階段,都被稱為白榆的幼苗期,在此過程中依舊要重視合理的田間管理。
在此過程中的田間管理方式較容易操作,一般就是除雜草和田間澆水。
5.1.1 除雜草在進行幼苗期的田間管理時必不可少的環節是清除雜草,若不及時清理,則雜草會與幼苗爭奪養分,耽誤幼苗的正常發育。主要可以利用人工清除雜草的方式進行幼苗管理,并沒有嚴格的作業次數和時間要求,當發現田間存在雜草時就要除去。除雜草的過程也包括松土,通過松土讓苗根充分的呼吸,保證其生命力的旺盛。但要注意苗根很脆弱,不能過分松土,要控制深度,僅松動表層土壤即可,以免傷及根部。
5.1.2 澆水 幼苗期需水量很大,通過噴灌多次澆水,3天為一個周期進行澆水,澆水時必須要浸濕所有土壤,在管理后的1個月內便可發現白榆苗高可至5厘米,此時為壯苗期。
5.2.1 清除雜草 在白榆苗生長階段進行田間管理時都要清除雜草,主要是人工除草,不得借助除草劑,其會導致白榆苗枯萎至死。無規定時間和除草次數限制。壯苗期鋤草,也可借助長柄鋤頭,使得除草更干凈。
5.2.2 間苗與補苗 通常苗高15厘米時,實施間苗。間苗最佳時間為雨后,若晴天間苗,先要在壟上噴水濕潤土壤,避免傷害到苗。隨后控制種植間距,對生產狀態良好的苗根進行保留。為避免造成浪費,可將苗體移植在寬3厘米、深3厘米的小坑穴中,保證間距與種植苗的間距相同。一般最佳移栽時間為雨后,不需澆水。晴天移栽時,為保證存活率必須要澆活根水。株距過大之處,適時補苗。方法與移植相似。
在早春季節成蟲上樹產卵前,采用人工震落的方法。可使用敵百蟲配制液將幼蟲,成蟲毒殺。
在成蟲肆意期,通過人工震落捕殺結合燈光誘殺或敵敵畏乳劑配制液毒殺。
主要是秋季后挖蛹,或震動樹干殺蟲;當幼蟲集聚時,使用敵百蟲8配制液噴灑毒殺;可利用夜間燈光誘殺成蟲。
營造白榆用材林有著豐厚的經濟效益,值得大力推廣。本文結合相關工作經驗以及參考資料,闡述了白榆栽培技術,希望能夠為廣大林農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