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莉莉,陳 林,侯 薄,張佳敏,王 衛
(成都大學,肉類加工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四川成都 610106)
食品毒理學是毒理學的一門分支學科,它是研究食品中有毒有害外源化學物的性質、來源,以及對人體健康的損害作用及其作用規律,評價其安全性,并確定其安全限值,以及提出預防管理措施的一門學科[1]。該學科從毒理學的角度,研究食品中可能還有外源化學物質對食用者的毒作用機理,檢驗和評價食品(包括食品添加劑)的安全性或安全范圍,從而確保人類健康為目的。“食品毒理學”有非常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分析毒理學事件、解決毒理學問題,還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完成毒理學實驗。食品毒理學研究的快速發展,新的理論、新的研究手段和方法不斷涌現。研究領域從最初的描述毒理學,到機制毒理學發展到管理毒理學。經歷了由宏觀到微觀、由整體到細胞再到分子、從分析到綜合、又至整體和群體、試驗到理論、理論到實踐的發展過程。當今的食品毒理學是諸多學科的交叉,涉及廣泛的領域,且相互滲透[2-3]。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已經不適應現代的“食品毒理學”教學。
習明納(Seminar)教學又稱為研究式教學,起源于德國,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就某一課題結成小組,在大量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師生共同參與討論的一種交互式教學方法,從而達到教學和科研的雙重目的的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Seminar教學具有拓寬學生知識面,提高自學和研究的能力、培養合作,以及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等優勢。毒理學事件的分析是“食品毒理學”教學中的重要環節,要求學生應用毒理學基礎知識分析食品毒理學事件的原因,了解外源化學物中毒機理和中毒后急救方法,以及如何管理外源化學物避免再次發生。探討Seminar教學手法應用于“食品毒理學”教學課程,對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學生的影響。
“食品毒理學”是食品專業的一門專業課,是在藥理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綜合學科,需要應用多方面的知識和方法,如食品衛生學、微生物學、分析化學、生理學、藥理學、生物學、病理學等[4]。因此“食品毒理學”中涉及的知識點和概念有100多個,加之理論學時有限,學生在學習起來枯燥乏味且記憶量大。傳統的教師講授法,容易導致學生對學習內容興趣不高,難以掌握知識點,更加難以應用。因此,如何能將眾多的知識點,全面地串聯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解決傳統教學模式的問題成為了目前教學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根據教學大綱要求,選擇運用Seminar教學的內容,選取乙醇產生毒性的可能性途徑為主要研究內容,5~8人為1組,準備1~2周時間,根據討論內容,做好充分準備,包括相關材料的文獻查閱、分析、整理、總結,并按照要求,制作成PPT。這個過程鍛煉了學生查閱文獻資料,歸納總結和科學研究的基礎,分工合作能力,最終由1位學生進行發言匯報。
在Seminar教學中,教師主要是主持人,控制講解的時間大約5 min。小組發言人根據團隊所搜集的資料和制作的PPT,對乙醇產生毒性的可能途徑進行簡明扼要的闡述。發言結束后,進行討論交流,可以是學生之間的討論,也可以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討論。此時,教師可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鼓勵學生發言,同時也要把握討論的注重點。最終對教師學生提出的觀點和討論結果進行總結,對每個小組的報告作出簡要評價,結合教學大綱進一步強調重點和難點內容。
通過開展Seminar教學,利用“食品毒理學”中的理論知識對乙醇產生毒性的可能性途徑進行了分析,通過各小組的匯報講解,學生與教師的討論,最終闡明了乙醇在體內的吸收與代謝,乙醇產生毒性的途徑為最直接的途徑,通過吸收、分布、代謝、排泄過程中所產生的毒性。
乙醇在人體的吸收與代謝見圖1。
Seminar教學過程中,增進了師生感情,增加課堂中的互動與交流機會,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教師的教學質量,達到了顯著的教學效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提升學生學習主動性。整個Seminar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把握整個討論的方向,而學生通過已搜集的資料進行主動發揮,通過提問、回答、討論等形式將食品毒理學中的問題越討論越清晰,知識點越運用越熟練。通過這種方式,將枯燥的理論知識,利用乙醇產生毒性的可能性途徑這個問題,立體地串聯起來,成為了一個看得見、摸得著、感受的到的知識,使學生感受到學以致用,進一步加深了所學知識的認識和理解。
(2)鍛煉了學生綜合能力。Seminar教學準備階段,要求學生對相關知識進行文獻查閱,不僅僅停留于字面上的關鍵詞,擴大知識面,且資料來源不僅局限于書本,提高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由于是分組完成,也鍛煉了學生分工合作的能力。在討論階段,也提高了闡述問題的表達能力。
Seminar在“食品毒理學”教學中,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但由于班級中人數較多,課時有限,能向大家匯報的人數受到限制,無法對完成過程中的每個學生的狀態進行掌握和了解,不能兼顧到每一位學生,這還需要多提供討論的問題和機會,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總的來說,Seminar教學模式在“食品毒理學”教學中是有效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