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 莉
(陜西省商洛市蠶果站 陜西 商洛 726000)
果業是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果業是優化農業內部結構、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土地產出率的重要途徑。近年來,商洛市立足資源優勢,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動力,強力推進商洛生態果業轉型升級,實現了“果業強、果鄉美、果農富”。
1.1 果園面積不斷擴大,標準園建設初具規模。全市大力實施獼猴桃“東擴南移”工程和特色農業攻堅戰,推進以采摘、休閑、旅游觀光為一體的標準化果園建設,實現水果業與旅游業深度融合,指導新建各類生態標準果園29個,建成獼猴桃標準園7個,其中商南、洛南建成3個千畝生態獼猴桃示范園,商南縣在“佳憶德果業有限公司”的輻射帶動下,成立了商南縣富龍果蔬專業合作社,引進陜西豫龍生態獼猴桃發展有限公司,在富水鎮龍窩村和桑樹村各發展獼猴桃示范基地1 000畝;在洛南、丹鳳、商州等建成櫻桃標準園14個、葡萄標準園7個、黃桃標準園1個,各類標準園建設以點帶面,齊頭并進,實現產業轉型升級,農民增收致富。
1.2 綠色果業建設取得突破,品牌建設持續發力。2008年在全省率先完成7縣區無公害農產品基地整體環評,2009年完成7縣區無公害產地環境合格縣創建。以“秦嶺最美是商洛山地農產在商洛”為發展契機,目前全市已認證無公害果業產品17個,其中水果類3個。登記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果業產品7個,其中水果類2個。申請注冊水果類商標2個。
1.3 果業產業化進程加快,果品營銷成效明顯。全市培育組建果業加工營銷企業8個,引導成立果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12個,其中櫻桃專業合作社4個。配合組織企業參加“第十五屆國際農產品交易會”、“獼猴桃產業發展大會”等展示展銷活動,在北京、南京召開了推介會,通過現場推介、發放資料等方式全方位進行宣傳對接。同時大力推廣“基地+合作社+農戶”的合作模式,引導果農生產無公害、綠色、有機果品,定期供應西安市場,為產銷對接搭建了平臺,營造了更為順暢的營銷網絡體系,有效提升了品牌知名度,進一步拓寬了果業銷售市場。
1.4 現代果業產業技術服務體系建設加快。圍繞全市果業產業發展,市農科所、蠶果站、農廣校加強合作,組建商洛現代果業產業技術培訓隊伍,7縣區分別組建成立了特色產業發展中心,形成了市縣區現代果業產業技術服務體系,有效提升了商洛果業發展水平。
2.1 加強組織領導,扎實安排部署。堅持領導親自抓業務,研究解決產業發展中的具體問題,把生態果園、一村一品和休閑農業建設與退耕還林、美麗鄉村、脫貧攻堅相結合,組建果業、休閑農業產業扶貧支援隊,整合有關項目和技術力量,保證各項措施落實到位。把果業、一村一品與休閑農業建設納入年度目標責任考核體系,實行督導考核。
2.2 強化產業發展基礎,加快標準園建設步伐。依據《商洛市果業發展規劃(2015-2020年)》,以“建基地、擴規劃、重科技、提效益”為總體思路,將標準園建設與休閑農業和一村一品、美麗鄉村建設、脫貧攻堅結合起來。市政府撥付200萬元支持獼猴桃園區建設,整合農業綜合開發、扶貧資金500多萬元用于果園建設,用美麗鄉村建設資金發展休閑采摘觀光果園,有效發揮了生產示范引領作用。
2.3 引進良種苗木,提高科管水平。樹立果業發展“良種先行”的理念,引進了一些品質好、產量高、市場需求好的新品種進行試種、繁育。引進意大利早紅、早大果、福辰、福星等8個大櫻桃品種,“徐香”、“紅陽”、“金桃”、“金艷”等獼猴桃品種,“戶太8號”、“新華王”、“白雞心”、“赤霞珠”等葡萄品種,四季藍莓等其他果品,長勢良好。圍繞供給側改革,做實生產環節,以質量求效益,以商洛生態果園、大櫻桃、鮮食葡萄生產技術標準為指導,重點對老園進行改造、施肥,提高果業產量和品質;推廣果樹刻芽、定干、拉枝、修剪等科管技術和農業防治、物理誘控、生態調控、生物農藥等綠色防控技術,引導果農科學施用有機肥,實現農藥零增長,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增加果樹需要的營養物質和微量元素,提高果品品質。
2.4 加大技術培訓力度,提升服務水平。組織技術干部結合果業農時季節,邀請省市果樹專家進行果樹技術培訓,同時組織果企、合作社有關技術人員參加省市舉辦的各種技術培訓。建立產業脫貧技術服務110指揮體系,技術人員上門開展點對點、面對面、手把手技術服務,24小時待命為農戶解決生產中的難題。同時還自編教材3萬多字,深入鄉鎮舉辦各類培訓班70余場次,發放各類培訓材料3萬多份,受訓人數達到2萬多人次。
2.5 加強宣傳推介,提升品牌建設。組織企業參加北京農交會、獼猴桃產業發展大會、“雙安雙創”展示會、南京農業嘉年華等活動,利用展會對果企及基地進行宣傳對接,采取印刷宣傳資料、招商引資等形式,對企業實現走出去,有效提升商洛市果業知名度。充分利用“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這個國字號金招牌,擴大三品一標無公害果品認證范圍,登記丹鳳葡萄、孝義灣柿餅等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果業產品6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