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鵬 盧艷敏 劉 言
(衡水學院生命科學系 河北 衡水 053000)
衡水學院生物科學專業是生物類師范教育專業,主要以培養中小學生物教師為目標,于2012年獲批為河北省專業綜合改革試點,近幾年圍繞地方本科院校應用型轉型,對師范類專業如何轉型,為地方培養專業化的教師人才,做了一些探索。本文以衡水學院師范類專業生物科學專業為例,對轉型期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師范專業轉型發展提出了一些思考。
1.1 師范專業的轉型定位。生物科學專業是師范類專業,其專業定位是培養中學骨干生物教師,但在傳統的人才培養過程中,往往側重生物學基礎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在地方普通院校向應用型大學轉型的背景下,部分院校一味的追求應用性,甚至是“去師范化”,這些都背離了師范專業轉型的方向。師范專業轉型應朝向加強師范教育的深化,通過改革課程體系,豐富強化實踐教學,增強學生師范技能,增強其應用性,滿足當前社會對應用型、技術技能型和復合型人才的需求。
1.2 改革人才培養方案。根據當前社會多元化的需求,修改了生物科學專業的辦學指導思想,拓寬了專業途徑,確立了師范人才、研究人才和應用人才三個培養方向。一是保留生物科學專業師范特色,強化師范技能教育,為地方中小學培養高素質生物教師;二是挖掘具有一定科研素質的學生,為高校或科研院所培養后備科研人員;三是為地方培養部分從事生物技術產業的應用型人才。在培養過程中,遵從學生就業意愿,做到有針對性地培養,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1.3 改革課程體系。課程體系主要以“平臺+模塊”的結構為主,教師教育平臺主要圍繞培養合格師范生為目標,減少傳統理論課程,增加師范特色課程,與教育學院合作,開展系列提高師范生從教技能的課程,如 《教學論》、 《中學生物學課程標準與教學研究》、 《中學生物學教學設計》、 《教師語言》、 《中學班級管理與教師心理》等課程,選修課平臺則開設科研或生物技術應用類課程,如 《細胞工程》、 《基因工程》、 《生物制藥技術》、 《食用菌栽培技術》、《經濟動物養殖》、 《經濟植物栽培》等課程。整個課程體系涵蓋了師范、科研、應用三個方面,其中師范課程是核心課程,通過師范理論課和實踐課的學習,參加各類師范技能大賽,微課比賽、校內試講、地方中學的教育實習實踐,讓每位學生都能掌握合格的生物教師的必備技能,增強其在就業市場中的競爭力。選修課程則滿足了部分學生有意從事科研工作或生物技術產業的意愿,從而做到了人才培養的多元化,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1.4 改革教師隊伍。在進行生物科學專業綜合改革的同時,專業教師隊伍的改革必不可少。一是建立雙師型教師隊伍,通過外出培訓、參加各類教師基本功大賽、與地方中學合作辦學、到企業掛職鍛煉等一系列活動,增強教師隊伍應用型建設,從而為培養應用型學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生物科學專業改革的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難,其中突出的問題是,在對師范生進行職業理想調查中,幾乎有近四分之一的學生還不能把教師作為自己從事的職業,甚至表現出不感興趣,如果沒有強烈的從教愿望,那么對師范生實施的各類教育技能培訓的效果將會大打折扣,因此如何在入學初完成對師范生的心理培訓則是師范專業改革的關鍵一步。此外,改革中還面臨著實踐教學體系結構層次不完整、實踐教學反饋體系不及時等多種問題,因此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生物師范類專業改革還任重道遠。
[l]張慧研.關于教師教育專業化的幾點思考 [J].教育探索,2007(6):78~79.
[2]孫建華.教師專業化面臨的問題與對策 [J].當代教育科學,2004(4):19~20.
[3]宋曄,張云婷.地方高等師范院校師范專業 “應用型轉型”反思 [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1):78 ~ 81.
[4]郭培霞.轉型背景下地方院校師范專業教育改革的路徑 [J].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5(3):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