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級黨組織要認真履行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切實把基層黨建工作重心轉移到服務發展、服務民生、服務群眾上來。日前,《共產黨員》雜志社畢立峰圍繞黨建引領,專題采訪了邢臺市農科院黨組書記龍興洲。現刊發該院在黨組織自身建設和作用發揮、黨員教育管理、黨建工作促進事業發展等方面的創新做法和實踐,供廣大黨員和基層黨組織學習、借鑒。
邢臺市農科院黨組按照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強化責任擔當,發揮黨建核心統領作用,堅持黨建、科研、服務、人才、項目工作“五位一體”整體推進,實現了黨建貫穿、引領和夯實業務發展,激發了創新活力,為創建特色明顯的高水平現代科研院所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堅持不懈的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提高思想政治素養。該院黨組把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突出農科院特色,創新載體形式,制定實施方案,狠抓督促落實,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切實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以支部為單位,組織廣大黨員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開展專題學習討論,撰寫體會文章,查擺本部門和自身問題,強化自我整改,進一步理解鄉村振興戰略的科學內涵,準確把握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要求。倡導甘于奉獻、潛心科學的創新文化,積極弘揚熱愛農業、服務農業、獻身農業和開拓創新、勇攀高峰的科學精神。做到忠誠于農業科研事業,始終把“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服務三農”作為農科人的畢生事業追求,做到不忘初心使命,帶著信念、感情、責任做好本職工作,為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偉大事業貢獻力量,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實現自身價值。該院先后獲得市文明單位、市創建文明機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一是加強班子建設,發揮引領作用。圍繞建設“學習型、創新型、服務型農科院”,院黨組每周二利用半天時間為集中學習時間,開展中心理論組學習。要求每個黨組成員每周自學不少于3.5個小時。要求班子成員確定3個聯系點,每個支部確定3個涉農企業聯系點,采取發放調查問卷、召開座談會、上門走訪等形式,開展蹲點調研活動,深入農業、農村基層一線,傾聽一線呼聲,解決一線困難。同時,黨總支牽頭成立了由院“一把手”任團長,小麥、玉米、棉花、花生、蔬菜、林果、畜牧、栽培等專家組成的專家志愿服務團,在院網站公開專家服務熱線和投訴電話,公開服務承諾書,熱情受理農民來電來訪。每年召開培訓觀摩會20余次,發放技術資料萬余份,在市電視臺等媒體開展林果、蔬菜等專題講座,受到農民好評。該院連續3年被評為邢臺市“辦實事、搞服務、促發展”先進單位。二是搞好支部建設,發揮堡壘作用。按照科室職能,設置了后勤、科研、服務等四個黨支部,配齊配強支部班子成員,推動黨建工作深化開展。探索創新黨建工作新方式,通過開展重溫入黨誓詞、黨的知識競賽、“農科夢、我的夢”攝影大賽等活動,教育大家感受傳統、感悟黨恩、牢記使命,增強職業自豪感和責任感。“十二五”以來,該院先后育成小麥新品種6個,花生新品種5個,玉米新品種3個,榮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4項,市科技進步一等獎9項,小麥育種、花生育種鞏固全省先進地位,玉米育種強勢崛起,新興學科科學推進。機關黨總支多次被評為市直農工系統先進基層黨組織,多名黨員被評為市直農工系統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培養和造就一支既勇于創新,又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高素質專業化的科技工作隊伍,對于實現農業科技事業跨越發展,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順利實施具有重大意義。院黨組有針對性的建立和完善人才工作體制機制,積極搭建人才施展才華的舞臺,創造人才成長成才環境,為全市農業科技創新和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一是動員科技人才樹立發展新理念,增強學習的責任感、緊迫感和使命感。院黨總支牽頭,改變傳統“一人授課,百人聽講”的培訓教育模式,結合農業科研單位實際,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田間學習觀摩等形式,不斷豐富學習培訓內容,創新培訓模式,拓寬培訓渠道,著力提升培訓質量和效果。二是大力實施人才進修獎勵政策,院黨組研究出臺 《繼續教育獎勵辦法》,鼓勵在職職工攻讀碩、博學位。目前,博士1人,碩士26人,大量青年才俊聚集在創新一線,為科技事業快速發展提供了寶貴的人力資源財富。三是大力引導科技人員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和成才觀。培育一個新品種至少需要十年以上時間,無論是科技創新、成果轉化,還是服務“三農”都是一項長期艱辛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為此,院黨總支牽頭開展了“學習李保國先進事跡演講比賽”、“弘揚塞罕壩精神學習體會交流”等一系列主題活動,引導科技人才把工作熱情和科學態度結合起來,始終腳踏實地、埋頭苦干。四是搭建鍛煉平臺。依托“三區”科技人才專項等平臺,積極給科技人才搭梯子、壓擔子。先后向全市10個貧困縣派駐了54人次科技特派員。先后有3名同志被評為“河北省優秀駐村工作隊員”。五是營造良好氛圍。探索建立面向高層次人才傾斜的崗位津貼、科研經費保障等制度。對優秀青年人才在職稱評聘、榮譽稱號等推薦工作中給予傾斜,切實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和政治待遇,先后推薦省黨代表、省人大代表、市黨代表和市政協委員各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