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水地。半冬性、中熟,成熟期與“石4185”相當。幼苗半匍匐,葉色綠色,苗期長勢強,分蘗力較強,畝成穗較多。抗寒、抗倒,抗干熱風,落黃較好。株高76cm左右,株型較緊湊。長芒、白殼、紡錘穗,穗粒數35個左右;白粒,半硬質,千粒重41.3g左右,容重816g/L。
1.2 旱地。半冬性、中早熟,成熟期較對照“洛旱7號”早1 d。幼苗半匍匐、生長健壯。分蘗力中等、畝成穗多;抗寒1級、抗倒性好,耐中后期高溫,抗干熱風,落黃較好。抗旱指數0.818。株高77 cm左右,莖稈彈性好,株型較緊湊。短芒、白殼、長方穗,穗粒數35個左右;白粒,半硬質,千粒重39.2g左右。
2.1 抗旱。2016年國家黃淮旱地區試,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陜西、5省15點匯總,最高畝產490.23kg,平均畝產447.2 kg,較對照洛旱7號增產6.7%,達極顯著水平。2017年續試,16個試點,最高畝產618.52 kg,平均畝產431.9 kg,較對照洛旱7號增產6.1%,達極顯著水平。2017年生產試驗,8點匯總,7點增產,最高畝產528.33 kg,平均畝產408 kg,較對照洛旱7號增產4.7%。
2.2 高產。①省冀中南水地區試結果:2016年冀中南水地區試,12點匯總,最高畝產737.2 kg,平均畝產595.9 kg,較對照“石4185”增產11.3%,差異極顯著;2017冀中南水地區試,10個試點匯總,最高畝產730.2 kg,平均畝產607.2 kg,較對照“衡4399”增產6.5%,差異極顯著,居區試三組14個參試品種第1位。2017年冀中南水地生產試驗,12點匯總,最高畝產654.3 kg,平均畝產582.3 kg,較對照“衡4399”增產5.1%。②國家黃淮北片水地區試結果。2017年,19點匯總,最高畝產689.3 kg,平均畝產597.9kg,較對照“濟麥22”增產3.3%,極顯著。
2.3 抗倒性好。株高78 cm左右,株型緊湊、葉片透光性好,莖稈厚壁組織發達、韌性好,抗倒性突出。2.4 抗寒性好。經遵化市國家農試站多年鑒定,屬一級抗寒品種。
2.5 綜合抗病性好。經省農科院植保所2014、2015兩年鑒定:高抗-中抗條銹病、慢-中抗葉銹病、中感-高感白粉病;經省區試鑒定,在田間自然發病情況下,表現高抗條銹病,中抗-高感葉銹病、白粉病。
2.6 該品種抗旱、抗寒、抗倒、抗病,群體自我調節能力強,水地旱地均可種植。
適宜冀中南中等以上水澆地種植。山西省南部、陜西省咸陽和渭南、河南省、河北省和山東省旱肥地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