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尚月,王延輝,孫金才,何 雄
(浙江醫藥高等??茖W校食品學院,浙江寧波 315100)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罢n程思政”建設的基礎在“課程”,重點在“思政”。要尊重課程建設規律,切實強化課程建設管理是“課程思政”建設的根本基礎,而在現實的教學實踐中往往認為“價值引領”僅僅是“思政課”的任務和責任,其他專業課程則只管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2]。因此,如何加強專業課的課程思政建設,充分發揮“價值引領”作用在專業課程中的重要作用是高職教育面臨的重要挑戰。
“果蔬加工技術”是一門實用性和實踐性很強的綜合學科,課程以“食品化學”“食品微生物”“食品添加劑應用技術”“食品營養與衛生”的課程知識為基礎,是浙江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食品貯運與營銷專業的職業核心能力課程。課程旨在使學生掌握果蔬加工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能進行食品加工的工藝設計、加工操作等,并具備將單項技術進行組合創新的能力。課程總課時為48課時,理論課與實踐課比例為1∶1,教學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采用模塊教學模式,內容涉及果蔬基礎知識、果蔬罐藏加工、果蔬汁加工、果蔬糖制品加工、蔬菜腌制品加工、果蔬速凍制品、果蔬干制品加工、果酒釀造八大模塊,為學生畢業后在食品行業能從事食品開發、生產加工、管理、售后服務等工作奠定基礎。
因此,文章在尊重“果蔬加工技術”課程自身建設規律的前提下,在實現課程的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等基本功能的基礎上,如何挖掘并凸顯其價值引領功能,從課程思政教育建設意義和如何踐行課程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徑做了闡述和探討。
中國是農業大國,中國果蔬業已經成為僅次于糧食作物的第二大農業產業,果蔬加工業是中國農產品加工業中具有明顯優勢和國際競爭力的行業。隨著果蔬加工業的發展,其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并對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職院校教育的本質就是以就業為導向,適應行業、企業(市場)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其中“果蔬加工技術”這門課程旨在培養滿足果蔬加工企業的一線工人、技術人員、質量管理人員等崗位需求的食品專業技能人才。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越來越多的人們對食品的品質、營養和安全性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而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曝光事件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課堂教學是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中的關鍵環節,是育人的主渠道、主陣地。而大學階段是學生的心理趨于成熟、發展變化最大,是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3]。因此,為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為社會、行業和企業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在“果蔬加工技術”課程建設和課程教學中,在傳授食品安全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通過有意識地增強和發揮 “價值引領”功能,強化課程的“育德”功能的教育理念,注重“知識傳授、能力提升和價值引領”的同步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在教師,教師是教書育人實施的主體,也是課堂教學的第一責任人[2]。思想觀念的轉變是正確行動的先導。為了充分發揮課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發揮隱性思政教育在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的引領作用,教師擔當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是培養人才的關鍵。作為專業教師,要積極轉變和加強培養思政教學理念,要堅持立德樹人,圍繞學生價值取向、行為規范、職業道德的培養,實現“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有機統一,推動“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的立體化育人轉型,使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協同發展,充分發揮專業課程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如果一味依賴傳統的思政教育模式,將很難滿足當前高職食品加工專業人才培養的需要。因此,專業教師應該通過參加課程思政系列活動和培訓,結合“果蔬加工技術”的課程特點,從課程內容構建、教學方法改革、多手段載體運用等途徑推進課程思政的實效性。
中國是有著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底蘊的民族,充分利用豐富的傳統文化資源,加強弘揚和培養大學生民族精神,是當下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重要途徑和舉措[4]。我國是農業大國,水果、果蔬資源豐富,我國更是世界上最大的果蔬生產國和果蔬制品加工基地,并且果蔬加工方法及其制品有著久遠的歷史,凸顯著各地域各民族的特色和傳統文化。此外,果蔬加工制品在農產品出口貿易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其出口占農產品出口總量的1/4,尤其是果蔬汁、果蔬罐頭、脫水和速凍果蔬制品及鮮食果蔬在國際市場上已形成非常明顯的比較優勢[5]。在果蔬加工技術課程干制品、罐藏制品、糖制品、腌制品等部分內容的教學中,注重傳統食品加工方法的引入和地方特色食品的介紹,加強學生的民族傳統文化的深入了解。例如,果蔬罐頭是中國果蔬加工的主導產品,是果蔬加工行業的一個傳統出口產品;糖制品加工是中國古老的食品加工方法之一,早在西周人們就開始利用蜂蜜熬煮果品蔬菜制成各種加工制品,并稱為“蜜餞”,在“武林舊亭”中也有“雕花蜜餞”的記載,如今的蘇式“雕梅”“糖佛手”蜜餞,湖南“花卉”“魚鳥”蜜餞等,另外還存在以北京、蘇州、廣州、潮州、福州等地的產品為代表的中國傳統蜜餞;蔬菜腌制更是中國古老的傳統加工方法,不少有名特產品,不但國內馳名,還遠銷國外,如重慶涪陵榨菜、四川泡菜、宜賓芽菜、北京大頭菜、江浙醬菜等。通過視頻等多媒體的應用,引導學生對我國傳統果蔬加工工藝及其傳承和發展的認識,培養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感。但是,我國果蔬產品在進出口貿易中仍面臨著嚴峻的競爭現狀,又研究表明中國的果蔬出口多數為未深加工的初級產品,因保鮮技術較差,保質期相對較短,出口基本維持在低檔、低附加值的產品上,此外一些發達國家以保護環境、食品安全等為理由,采用相應的手段限制發展中國家外貿產品出口。因此,在課程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就我國該如何打破這種局面,維護我國對外貿易產品的利益,全面提高我國對外貿易產品的競爭力進行思考,激發他們努力學習,報效祖國的情懷[3]。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是人類社會延續的前提條件和限制,而食品安全狀況是一個國家整體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質量水平的重要反映指標[3]。近些年,我國果蔬加工業得到較快發展,從新聞媒體等多方面的報道,可以了解到我國果蔬加工和進出口環節還存在一些安全方面的問題,影響了消費者的身體健康,限制了相關農業生產、果蔬加工業、銷售業的健康發展,如果蔬干制品、蜜制品微生物超標的問題,農業生態環境的惡化,農藥殘留問題,重金屬污染問題,添加劑過量使用的安全問題,加工和貯運過程中有害物質的產生問題,食品包裝問題等[6]。
作為食品專業的大學生,在學習專業相關知識的同時也需要培養其社會責任感并樹立起食品安全責任意識。在理論和實踐教學中,在培養學生扎實理論知識基礎和專業技能的同時,不斷強化學生的安全責任意識的教育,從原料選擇和預處理著手,加強學生原料標準化意識,包括果蔬收獲、運輸和貯藏過程的標準化處理,保證果蔬的品質、衛生和安全,到果蔬加工過程中操作標準化的意識和技能提升[7]。作為食品專業的學生,只有通過努力學習強化自身的專業技能,并具備食品安全的責任意識,自覺維護和保障食品安全,才能為食品安全的建設添磚加瓦,為社會、食品行業和企業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對于從業人員的道德素質要求提出了愈來愈高的要求,不僅體現在對專業技能的要求,還體現在職業道德素質要求上,尤其是愛崗敬業、踏實肯干、團隊合作,遵規守紀,誠實守信等基本倫理職業道德素質。在果蔬加工實踐教學過程中,通過項目教學的實施,采取項目課程小組,根據學習項目任務書,小組成員自主分配任務,設計并確定產品方案,通過PPT展示和評比、答疑的形式,對方案進行修改和調整,形成最終方案,最后在集中實訓時進行實驗實踐操作,對實際問題通過小組交流、討論和老師指導進行改進和解決,最后檢驗產品方案的可行性并撰寫總結。在工作任務的實際操作中,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獨立思考、交流溝通、團結合作、自主創新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強化學生的自身綜合素質。通過學生的考勤和參與度,注重強調課堂紀律和實驗室規章制度,強化學生遵規守紀的意識。此外,對于實驗數據的收集和產品工藝參數的設置記錄,強調數據的科學性和真實性,并加強學生的誠信意識的培養。充分利用課堂及課堂教學,不斷引導學生道德素養的提升,菜才能為社會、食品行業和企業培養高素質的專業技能人才。
專業課程的思政考核評價,是了解和檢驗思政教育在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學效果的有效方法[8]。通過確立新的專業課程考核評價模式,增加思政考核要素比例,包括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2個部分組成。在過程評價中,針對學生在專業課程學習過程中的“德、能、勤、績”等多方面表現進行考量,由學生自評、互評與教師考評的形式來完成。著重考核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對學生是否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是否具備了良好的職業道德進行評估。評價方式要多樣化,包括學生自評、兩人互評、小組自評、組間互評、教師評價等,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的自我認知,還可以實現成果共享、相互學習、相互進步和提高。評價內容應包括知識、能力及素質考核評價主要圍繞學生“創新思維、價值取向、團隊協作”等評價指標進行綜合評價[9]。對于“果蔬加工技術”課程,評價可以包括學生的考勤、相關實訓的設計能力、儀器操作的規范度、組內合作協作能力、實驗報告規范性、產品展示與表達、實訓后的總結和分析能力,同時,在產品展示中,可以邀請其他專家老師,同學和行業、企業人員參與評價。通過實施和構建與思政教育相適應的新課程評價理念和考核評價方法體系,從而確保達到一定的教學效果,并有效地將課程思政教育落到實處。
課程是人才培養的重要實現途徑,專業課教學是知識傳播的主渠道和主陣地,也是培養職業道德的第二課堂,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人才培養的效果。高職院校作為高技能型專門人才培養的搖籃,更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我國作為果蔬加工生產大國,食品行業對德才兼備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結合“果蔬加工技術”專業課程特點與學生興趣特征,教師將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及現代多元化信息技術融入到本門課程思政教學之中,充分發揮了課堂教學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以期為社會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1]高德毅,宗愛東.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 [J].中國高等教育,2017(1):43-46.
[2]李國娟.課程思政建設必須牢牢把握五個關鍵環節 [J].中國高等教育,2017(Z3):28-29.
[3]寧喜斌,晨凡.高?!笆称钒踩珜W”課程思政教育的設計與實踐 [J].安徽農學通報,2017,23(17):153-154.
[4]馬曉芳.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路徑探究 [J].新西部:理論版,2016(1):97- 97.
[5]單楊.中國果蔬加工產業現狀及發展戰略思考 [J].中國食品學報,2010,10(1):1-9.
[6]丁占生,范柳萍.果蔬加工和進出口環節存在的安全問題及防治對策 [J].食品科學技術學報,2014,32(1):17-21.
[7]陳慶金.“食品原料學”課程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探討[J].農產品加工,2017(5):77-78.
[8]呂玉龍,屠君.基于藝術設計專業的高職課程思政實踐途徑探究——以浙江農業商貿職業學院藝術設計專業為例 [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7,33(10):91-93.
[9]史建磊.高職“果蔬貯藏與加工”項目課程設計與實施研究 [J].職業教育研究,2013(7):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