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金平
(云南省紅河州金平縣大寨鄉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云南 紅河州 661511)
基礎設施十分短缺,一些村組交通不便,更不要說水渠網絡或是機耕道的利用了,外加偏遠的惡劣條件,導致農業機械只能局限于比較小型且輕便的器具。在搶水練田過程中,還需添加保水技術,這便無形的增加了機手的操控難度,導致農機具所具備的效用與價值無法充分的發揮出,從而影響農機化腳步。
因諸多文化素養相對較高的青壯年外出務工,據不完全統計,山地農機手中,高中學歷為8.64%,中專學歷為1.75%,初中學歷為35.2%,占據主體的卻是小學以下學歷,如果機手不能有效掌握維護技術,會使農機存在的效用無法充分發揮,還會使農機的應用年限受影響,無形中使農機投入成本加大。山地農機化無法全面發展,同山區農民的文化素養有莫大關聯。
傳統的耕作習慣與滯后的生產條件,會使山區農民無法全面認識農業機械,因農民購買力較弱,使農機配置不能得到及時優化,工作很難實現系統化與專業化。先進的農機具比較貴,對于山區農民來講無法承擔,這對山區農機化發展十分不利。
山區農民的人均耕地相對較少,傳統式的耕地模式所帶來的利潤空間較小,土地產值偏低。改革以后的政策為文化素養相對較高的新生代農民,提供了諸多外出務工與創業的機會。他們不再繼續過著每日面朝黃土的日子。而由于大量的青壯年外出務工,導致諸多土地荒化因此,提升農機化水平對于山區農業發展來講十分迫切。
由于我國“三化一強”戰略的實行,山區經濟提速、進位、以及脫貧,財政收入會大幅度提高,縣財政對農機化發展的投入力度會逐漸加大,機耕道建設問題就會得到有效解決,因此農機化快速發展勢在必行。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增長,使得山區農業發展項目得到了有效拓增,比如機耕道建設、水稻插秧機械化等,這些項目的都需要引進農機具進行示范,積極探索新技術與新機具在山地中的適用性,為山區農機化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以“一條主線、二個產業”為主線發展現代農業機械化。山區若想轉變傳統的生產模式,需要合理利用機械設備,這是山區人民致富的根本要素。農業產業化發展所構成的集約化與規模化,對山區糧食機械化生產十分有利,不但能夠加強農業產品質量等級,提升秸稈應用效率;還能培養農機專業合作組織,確保山地農業效益達到最佳,此種山地農機化發展是當前農民所需要的。
兩項優先,優先發展規模化的農機化;優先發展節能效率高.簡便安全適合山地農業生態環境的農業機械。這對于農機化發展具有推動作用,是改善山地農機化水平的有效條件。遵守三項原則:因地制宜,分產業、分作物、分鄉鎮展開推進的原則;統籌規劃,積極穩定的原則。在全面調查的前提下,構建科學有效的長期發展目標,引導并推動山區農機化快速發展;堅持以人為本,內部培養外部引入的原則。
完善推廣渠道。因農機化作業水平偏低,會使農業技術無法大范圍推廣,因此構建農機技術推廣途徑十分重要。常規情況下,一個縣只布設農機技術推廣站,相應的工作人員數量較少,未在鄉鎮配置推廣路徑。為了改變上述情況,相關政府部門需提高鄉鎮農機管理者薪酬待遇,優化所處的工作環境,進而使農業部門留住應用型人才,并且給予充足的活動推廣費用,來確保農機業務有序開展,加大農機生產宣傳力度,會使山區農民接受新興技術的渠道增加,認識新器具與技術的條件變多,進而推動山區農機化快速發展。
農民對農機的需求由農作物轉變到經濟作物、畜牧業等,機械化水平與農民生產意愿有直接關聯,目前,農業機械化已成為了農產品穩固發展的有利條件。為了使我國農業快速發展,優化山地農機化發展的因素勢在必行。
[1]陳澤軍,周訓謙,肖潔.畢節山地農業機械化發展建議[J].農業裝備技術,2017(2):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