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明
(哈爾濱市山河實驗林場,黑龍江 哈爾濱 150326)
目前在我國林業建設中,本土常發性有害生物及外來有害生物成逐年上升的趨勢發生,給林業發展帶來了嚴重的損失。對林業有害生物的控制是林業發展的保障,關系到我國林業的建設,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及責任。在保護森林資源的過程中,提高營林技術對病蟲害防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這項工作中,要以有效的營林技術措施為基礎,在林業有害生物的控制工作中以“預防為主”,運用科學合理的防御措施進行全方位的防控。把有害生物在未形成災害前進行控制,實現促進林木健康生長和保護環境的作用。
林業有害生物是指影響樹種及成林等正常生長,造成嚴重損失的林業病及其它有害生物。我國在世界上屬于發生林業有害生物嚴重的國家之一,根據相關的統計來看,我國已經存在的林業有害生物高達100萬種以上,而且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尤其是在近幾年更為嚴重,每年受林業有害生物危害的面積在8千萬hm2以上,直接造成900億元以上的損失。林業有害生物是破壞森林資源的隱形“殺手”,所帶來的災害是“不冒煙的森林火災”,也可以說是破壞森林最主要的自然因素,因此必須提高對有害生物控制的重視程度,結合先進的技術提高營林水平,保護我國豐富的森林資源。
事實證明要想對林業有害生物進行有效防治,必須采取有效的營林技術等根本性措施,可以應用生物工程技術,廣泛的推廣高抗能力的優良品種。根據不同條件,進行選育,選擇不同的樹種及密度。實施科學化育林,因地制宜有效避免林業樹種的單一化形式,重視林業管理保障植物快速的生長。做好每一個環節,及時清理蟲害木、快速恢復林地、構建隔離帶、進行科學采伐等。
撫育中幼林的過程中應該第一時間發現蟲害木并及時處理,避免蟲害的擴散造成嚴重的災害。在處理的過程中對于有害生物產生的危害進行有效的清理,要嚴格根據技術規定進行操作,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選擇針對有害生物抗性的造林進行更新。對砍伐的樹種要進行有效的嫁接,為進一步減少造林產生的費用,可使用強大的伐根根系進行迅速林分的恢復。可以利用隔離帶來防止害蟲遷移過程中造成的危害,對于經常出現害蟲遷飛的林區,可采用種植非寄主的林帶,避免害蟲的擴散與傳播。適當的減少采伐樹木的周期,也能達到控制森林有害生物的作用,可在害蟲侵害之前就進行大范圍的采伐,不僅能夠控制有害生物還能夠提升林木的經濟價值。
選擇合適的土壤,選擇苗圃地時一定要注意,避免地勢低濕、土壤粘重等因素的出現。避免硫化二氫等有害物質的積累,保證苗圃地的土質,確保林木根系的正常呼吸,良好的灌溉排水系統必不可少,可以提高樹木自身的免疫力。在易于排水沙地上建立苗圃時,應離同種林木的林分盡可能保持一定的距離,避免有害生物的傳播。
選用抗病蟲的良種造林,提高有害生物寄主的抗病能力。不僅不同樹種有不同的抗有害生物能力,在選用無病壯苗的過程中,控制樹種栽培范圍。為形成良好的森林環境,可實施混交林營造。增加有益微生物,混交林可發揮一定的屏障作用,調節土壤性質。
對病害發源基地及時發現,并結合實際情況采取有效措施對病死樹及時處理,防止病害的進一步蔓延擴展,避免造成更大的損失。由于松爛皮病菌存在于枯枝上,應該正確處理弱枝、弱樹及枯枝,注重對枯葉的及時修剪,避免林木或枝條的死亡。
保護好現有的森林資源,是需要面對的嚴峻問題,林業有害生物具有極大的危害力,甚至關系到我國的國計民生。林業生物災害防治是現代林業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屬于一項基礎性公益事業,對林業有害生物控制的措施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而逐漸豐富。面對多種多樣的營林技術,要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選用抗病蟲能力的樹種,做好監測預報,加強植物檢疫工作,加快林業生態平衡進程的發展。事實證明,生物防治是最為有利的營林技術,應給予高度的重視。堅持預防為主,以其他營林技術為基礎,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對林業有害生物的有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