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鵬 朱利群
(南京農業大學區域農業研究院 江蘇 南京 210095)
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在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發展的如火如荼,這也離不開國家頂層設計的支持,如2017年中央1號文件、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文件都要求以農村電子商務為抓手促進農村發展、激發農業轉型、帶動農民致富,由此足以證明國家對農村電子商務的重視。隨著中國互聯網時代的來臨,互聯網技術這個代表科技進步的現代性產物在城市和鄉村的普及率不斷提高。互聯網提高了人們獲取信息的能力,一定程度上也改變了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等等。
2.1自發形成階段:“領路人”嘗到點甜頭。早在2000年左右,由農民利用網站、貼吧、論壇在網上展示、推銷自己種植的花卉苗木。但是,那個時候網上銷售量微乎其微。由于農村社會是熟人社會,其他村民很快注意了這個新現象,這些領先者們也不好意思拒絕其他花農的請教,村里部分人也開始走上電商之路。有些農民以自家種植的花卉作為主要產品;有些農民根據消費者的需求,先接受網上訂單,再到村子里去收購產品;有的外出務工的農民看到這個是新機會,選擇返鄉創業做網商。
2.2快速擴張階段:“跟隨者們”直接復制。在農村電子商務還沒有全面覆蓋之前,新河苗木銷售的模式還是以傳統線上交易為主,外地苗木商往往直接到當地苗木中介那里購買產品。花木批發市場不斷完善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網商個體,而開網店賣花卉苗木是一項趨于“零風險”的生意。賣家首先從網上接受消費者的訂單,然后再根據訂單到花卉市場購買產品,最后再打包通過物流送到消費者手中。
2.3轉型升級階段:“支部+電商”科學引導。新河鎮建立“支部+電商”的管理模式。黨員通過多渠道解決網商在經營網店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地方政府通過定期到高校請電子商務方面的專家來新河給網商培訓,發動大學生村官、黨員干部結對幫扶等措施來解決網商遇到的問題,并采取措施對網商進行合理化和科學化引導。
3.1網商成為首選職業。在實地調研過程中,在探討一些本地年輕人為什么選擇返鄉創業時,從村里的墻體標語可以看出一部分原因,比如“在外東奔西跑,不如回家開淘寶”、“在家上網開店鋪,家庭事業兩不誤”等等。當然不同的人選擇成為網商的原因也不太一樣,一部分人只是認為網上開店賺錢容易而且工作時間自由;還有一部分人懷著一顆創業的心,準備在電商創業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3.2農民到雇工的轉變。在實地調研中發現,農民選擇成為雇工的原因主要包括:文化水平相對較低,不會操作電腦;對雇工的待遇還比較滿意,而且工作時間自由。雇工不需要面對風險;無法從網店中獲得又不愿意出去打工,所以不得不選擇成為雇工。
本文對互聯網技術在鄉村社會中推廣和應用進行了研究,技術與社會的關系不是技術決定論也不是社會絕對論,而是技術與社會互構論。國內外學者在對技術與社會關系進行研究時,更加重視技術變革的社會基礎,并且重點討論技術變革過程中利益相關群體的相互作用以及技術與社會的互動。
因此,技術會引起專業和職業的分化,同時技術也會改變原有的社會結構。由于不同社會和經濟環境構造不一樣的社會結構,技術的變革所帶來的社會變遷就可能朝著極不相同的方向演進,并且反過來對技術變革也會產生不同的推動甚至阻礙作用。
[1]邱澤奇.技術與組織的互構——以信息技術在制造企業的應用為例 [J].社會學研究,2005(2):32~54.
[2]史蒂文·瓦戈著,王曉黎譯.社會變遷 [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3]張茂元.近代珠三角繅絲業技術變革與社會變遷:互構視角 [J].社會學研究,2007(1):2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