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淼 許寧 許春 李娜 鄧光遠 單偉東 宋建新(河北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 河北 石家莊 050011)
河北省常年西瓜播種面積105萬畝,是河北果蔬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形成了許多優勢產區。設施西瓜改應季露地生產為提前或延后栽種與收獲,是四季生產均衡供應的重大措施,有利于保障西瓜持續穩定供應,控制病蟲危害,減少農藥使用,代表著西瓜的先進生產方式。在此,針對適宜在河北省種植的4個設施西瓜新品種(華欣、京欣2號、瑞星2號、星研7號),研發了適宜種植茬口和配套技術,構建了一套設施西瓜高效栽培技術。
集約化育苗具有操作簡便、省工省力、節種省藥、秧苗健壯等優點,嫁接是克服西瓜連作障礙的有效措施,在西瓜生產中廣泛應用。
1.1主要技術內容。一是穴盤育苗。選用50~72孔穴盤,育苗基質選用草炭、蛭石、珍珠巖等輕質材料,基質配比為草炭∶蛭石=2∶1,或草炭∶珍珠巖∶蛭石=3∶1∶1。二是嫁接育苗。砧木選用南瓜或瓠瓜,嫁接方法主要有頂插接法、貼接法和斷根嫁接法,嫁接前2d用68%金雷700倍和72%農用硫酸鏈霉素1200倍混合液防病,嫁接前1d上午苗床適當補水,但不能達到飽和。
1.2技術效果。集約化育苗成苗率98%,健康種苗率達到95%以上,節約成本7%~8%。
1.3適宜推廣區域。阜城、樂亭、安次、青縣、清苑、新樂等地。
河北省早春易出現倒春寒現象,強降溫給早定植的西瓜帶來較大危害。為避免低溫危害,提早上市,提高前期產量,在多年多點試驗示范的基礎上,建議實施四棚五膜等多膜覆蓋技術。
2.1主要技術內容。在大棚內加扣3m中棚、2m小棚和地膜,五膜覆蓋是在四膜的基礎上,大棚膜內15~20cm處增加1層二膜,早春必要時在大棚外圍上草苫增溫保溫。
2.2技術效果。經調查統計,采用四棚五膜后,棚內溫度提高3℃左右,保溫能力增強,可提早定植20d左右,一般5月上旬開始上市,比普通大棚早上市15~20d,平均畝產值1萬~1.2萬元,畝均增收約1300元。
2.3適宜推廣區域。阜城、清苑、樂亭、青縣、新樂、安次等縣。
河北省水資源嚴重匱乏,西瓜又是耗水作物,主要用地下水灌溉,近幾年隨著種植面積的增加,用水出現緊張問題。目前生產上普遍存在肥料多施、浪費嚴重等問題,因此建議實施水肥一體化技術,節水節肥效果明顯。
3.1主要技術內容。膜下灌溉,降低濕度,鋪設管帶,滴灌、微噴主管帶選用¢40mm或50mm的PE管,滴灌帶選用¢16×0.4規格。主管橫貫于棚頭或中間位置,滴灌帶縱貫大棚鋪設于種植行,管帶鋪好后覆地膜。大棚西瓜全生育期澆水7次,每次10~15m3,共70~80m3水,追肥選用水溶性好的沖施肥,隨水沖施。
3.2技術效果。應用滴灌和微噴技術節水35%以上,同時降低大棚內相對濕度12%以上,減輕了病蟲害發生,減少了農藥使用量,全生育期可減少用藥2~3次;通過微滴灌實現水肥一體化,可節省肥料20%以上。
3.3適宜推廣區域。阜城、樂亭、青縣、新樂、安次等縣。
細菌性果斑病是目前西瓜生產上的主要病害之一,發病普遍,導致減產甚至絕收。從種子消毒、苗期防病、成株期防病以及加強田間管理等環節入手,建議進行西瓜細菌性果斑病的綜合防控。
4.1主要技術內容。因種子帶菌,防控果斑病種子處理是關鍵。用40%福爾馬林100倍液浸泡1h,或2%硫酸鏈霉素1000倍液浸種30min,再用清水沖洗干凈;出苗后用2%春雷霉素500倍液+農用鏈霉素3000倍液預防保護;如幼苗發病,可用50%氯溴異氰尿酸水溶性粉劑(消毒靈)800倍液、或3%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等藥劑噴施。
4.2技術效果。經調查,果斑病發病率比對照降低3%。
4.3適宜推廣區域。清苑、阜城、樂亭、青縣、新樂、安次等縣。
[1]王景華.西瓜集約化育苗生產技術規程 [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6(4):76~78.
[2]徐錦華,張玉明,侯茜,等.西瓜設施早熟輕簡高效栽培技術 [J].江蘇農業科學,2016,44(10):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