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秀梅
(凌源市小城子鎮農業技術服務站 遼寧 凌源 122500)
在農作物有害生物防治中,農藥已成為必不可少的生產資料,強化農藥鑒別,把失效、假偽農藥拒之于農業生產之外,是保證農業增產增收的基礎。推廣應用正確鑒別農藥技術、合理保管農藥知識、科學配用農藥,從第一環節上確保了廣大農民不受假偽農藥和失效農藥危害,在促進農業增產增收上起到了前置的保護作用。
1.1對不同類農藥根據其不同特點實施外觀直觀鑒別。首先,對于農藥中的乳油型農藥來說,當進行直觀觀察時,農藥里如出現沉淀物或有明顯的分層絮結時,此時可以將裝有藥液的玻璃容器放在熱水中不動靜置0.5~1.0h,如果沉淀物已經全部分解,原有的絮結全部消失,則充分說明農藥沒有失效,否則說明農藥全部失效,如果再用于農作物防治有害生物,則就會造成不應有的經濟損失。對于可濕性粉制劑農藥來說,如果外觀直視表現為農藥已結塊并比較難以粉碎,說明農藥失效,堅決杜絕再用于農業生產。
1.2乳劑型農藥主要鑒別技術。對于乳劑型農藥來說,采用封閉容器震蕩后,再靜置0.5~1.0h后仍然有明顯的分層并不消失,就可以確定為已經失效農藥,不允許再用于農業生產。也可采用水溶解技術進行鑒別:將適量農藥置于玻璃瓶內,然后加入適量清水,不斷攪動,后靜置30min,如發現玻璃瓶底無沉淀且顆粒懸浮均勻,則此藥沒有失效。此法也可用于乳劑農藥是否失效的鑒別。
1.3可濕性粉劑、粉劑劑型農藥主要鑒別技術。可濕性粉劑型農藥如果已經結塊,可以把結塊的粉劑碾碎,然后加入適量清水,如果發現粉劑在短時間內很快溶解,則表示該粉劑農藥沒有失效。對于粉劑來說,可將少量粉劑型農藥加入少量的清水,然后調成糊狀,此后再繼續加入少量清水進行攪拌均勻,當發現農藥的粉粒表現細少且沉淀速度極為緩慢,說明此農藥尚未失效,如若不然即為失效。
2.1觀察分析包裝是否完整,分析價格是否合理。進行農作物有害生物防治,在進行購買農藥過程中,首先看外包裝的完整性,再檢查包裝袋相關標識,對于沒有農藥產品名稱、農藥有效成分的含量、商標標識、藥劑凈重、采用標準代號、農藥劑型標識、農藥科學使用方法、農藥生產廠家及其準產證名、登記證等標志的農藥,說明農藥來源不正,不要進行購買和使用。
2.2觀察分析農藥的主要外觀性狀。對于粉劑、可濕性粉劑的農藥來說,外觀表現為疏松粉末,尚未結塊,如若已經結塊或顆粒感較強的粉劑農藥,說明農藥已經受潮,如果農藥的細度不夠,說明農藥不符合標準,有效期限、有效成分含量尚未達到相關國家標準。對于乳劑型農藥來說,外觀觀察則表現為液體均勻,無沉淀無懸浮物,對于出現分層情況、混濁情況,還有加水稀釋后的乳狀液上下不勻或仍然有浮油、沉淀物存在,則該農藥質量尚未達到相關國家標準,拒絕使用。對于熏蒸用的片劑來說,如若農藥片劑呈粉末狀,可以說農藥已失去藥效。對于顆粒劑型的農藥來說,農藥應粗細均勻,不允許含有許多粉末,否則說明已失效。
2.3觀察農藥施用后的藥效表現。在進行農作物有害生物防治用農藥時,如果配制技術、配制濃度、噴藥環節無任何過錯,農藥施用后沒有相應的防治效果或者效果極差,更為嚴重的是,有的還造成防治的農作物生長發育受到嚴重的抑制,停止生長甚至出現死亡,可以判定為假偽農藥、劣質農藥、失效農藥。
3.1最大限度的減少貯存量和貯存時間,并單獨存放。在進行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時,應避免農藥多購導致農藥積壓變質,給生產生活造成安全隱患。將暫時不用的貯存于安全場所極為必要。農藥保存過程中應當保持原包裝不變,在貯存期間要求包裝完整、牢固、清晰的標簽,密封貯存于封鎖嚴密的專用倉庫內,調換包裝容器、用其它小型容器分裝剩余農藥的做法均不允許。農藥嚴格禁止與糧食、種子、化肥、油料、生活用品混存一起,兒童經常活動的地方、家畜進入的地方杜絕放置農藥,防止人畜誤食引起農藥中毒事件的發生。
3.2應特別強調配制農藥安全技術。配制農藥時,注意嚴禁在農戶住宅區內、牲畜欄和人畜接觸的水源處進行,必須做到農藥藥劑隨配隨用。噴施前配好的農藥藥液必須實施密封,即日配好的藥液即日噴施完畢。開裝后余下的農藥不允許轉移到其它包裝內。農民以往用瓶蓋量取農藥或用裝飲用水桶配藥的行為要堅決杜絕,裝盛農藥藥液的器具嚴禁直接入溝河內進行取水,決不允許人體手掌及胳臂直接伸入農藥藥液、粉劑或顆粒劑中進行混拌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