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偉賢 ,汪 琢 ,楊玉紅,王虹玲*
(1.沈陽工學院生命工程學院,遼寧,撫順113122;2.沈陽農業大學生物科學技術學院,遼寧沈陽110000)
近年來,隨著社會科技與人才培養計劃的發展,接受大學教育的人越來越多。由此,畢業的大學生將面對更大的就業競爭壓力,崗位少,人口基數大,如果沒有過硬的實踐動手操作能力和較好的邏輯思維將難以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據優勢。為了提高大學生競爭力,各大高校對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培養十分重視。但是目前仍有許多高校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教育工作開展緩慢。從而導致教學成果不明顯,對大學生的就業質量造成一定的影響[1]。為了提高畢業生的社會競爭力,需要學生在大學期間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培養高素質的專業知識、積累工作實踐經驗、提高創新創業素質和動手能力,對于提升涉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2]。
大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直接決定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和科技發展速度,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也將有力地促進我國的經濟驅動,因此對于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應開展各類的科研創新活動,讓學生將學習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并加深理解與運用,培養學生對未知知識的主動性,促使學生具備探索、自學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能力,這將為以后在激烈的工作崗位競爭壓力下脫穎而出打下堅實的基礎。
隨著農業科技創新速度的不斷加快,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及其在農業中的廣泛應用,農學正煥發著勃勃生機。因此,應打破傳統教學框架,構建農科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體系,從專業培養方案修訂、實踐教學平臺構建、學校科研創新氛圍營造與指導、專業技能競賽等多維度推動大學生創新活動的開展,注重建立長效機制,培養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這既是現代高等教育發展的要求,也是彰顯學科、專業特色與優勢的發展途徑[3]。
課堂教學是最基礎的教學方式,在高校教育中顯得尤為重要。任課教師應在備課時精心準備,反復研究,想學生之所想,要將最基礎最精煉的概念細致且生動的教授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就能熟練掌握所學知識。同時,應在課本之外給學生介紹一些最近學科前沿領域的重大科研成果和發現,激發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學習動力,同時也為學生提高自身創新能力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傳統的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現在社會對大學生的需求,這就要求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豐富課外實踐活動,一方面讓學生加深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另一方面可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探索尋求能力,將課外實踐活動變得更加有意義和內涵。活動的主題應以創新為主,讓學生提出自己的想法與方案,并進行動手實踐操作。這樣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拓展視野,對知識掌握更加熟練。
常規的理論課已無法滿足大學生適應當代激烈的社會競爭需求,所以教育部鼓勵全國大學生參加創新創業大賽,這就要求學生自己有創新想法,通過查閱文獻,理清思路,進行試驗的設計與研發,按照既定方案進行動手實踐操作并完成結題報告和答辯。在比賽中與各大高校學生切磋,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在以后的學習、工作、生活中思維變得更加縝密。
畢業設計作為教學過程中的最后一個環節,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大學生畢業設計的完成質量決定著其是否能夠畢業。而畢業設計的創新點是決定質量的因素,也是衡量一個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指標。因此,高校必須加強對農業工程類大學生畢業實習的管理和指導,加強與學生的聯系,加強對大學生畢業實習工作的指導,著眼于學生的就業與深造,重視畢業實習的實效性,將所學專業知識技能與生產實踐充分結合起來[4]。
結合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教學改革,融合創新能力培養于大學教育的不同階段。采取強化能力培養為重點的多元化模式,才能有效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在國家政府的扶持下,各農科院校能定期投入創新創業實踐基地的建設經費和學生創新創業課外活動的相關經費,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播下成功創業的種子,為新農村和現代農業的發展培養創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