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麗華
(國營寬甸滿族自治縣邊江林場,遼寧寬甸118200)
森林對于環境的改善調節作用是十分巨大的,例如防風固沙、涵養水源、除塵降噪、調節氣候等。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社會活動對環境的破壞日益嚴重,導致生態環境質量下降,生態平衡受到破壞,惡劣天氣頻發。為了改善生態環境,維護生態平衡,國家在營林生產方面不斷加大投入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退耕還草、退耕還林等措施,而營林護林管理工作是其中一個環節十分重要的。只有加強營林護林工作,才能確保林業生產的順利進行,保護林業生產的成果,有效減少森林災害的發生,促進林木健康的成長。
營林生產的護林管理,對于林業的產出起決定性的作用,護林管理工作到位,才能確保林產品的產出數量及質量,才能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林業發展除了自身的生態價值外,還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林業的發展程度影響到社會經濟的方方面面,只有做好營林護林管理工作,才能促進經濟的發展,帶動地區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利用營林生產的資源優勢,開展多種經營,例如林下經濟、旅游經濟等,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提高林業發展的自身造血功能,以促進林業的完善和發展。
我國幅員遼闊,地域縱深較廣,各地的自然條件及氣候條件存在較大的差別,在實際的營林生產過程中,往往存在只重數量而忽視質量的情況,大面積種植單一樹種,違背林木的自然生長規律,不能進行科學的規劃和合理的布局,忽視林木的適種原則,結果造成營林質量低,存在成活率低、病蟲害多發的情況,后期的護林養護工作不到位,結果造成林業資源的浪費,增加了生產成本。
林業管理模式基本上是從過去的傳統模式過渡來的,雖然近些年隨著社會發展有所進步,但同世界發達國家的林業管理模式相比較,在技術水平、管理理念、發展意識等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差距,管理人員的整體素質及營林意識都難以達到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發展要求,營林技術處于低水平,林業產出數量及質量都不高,難以發揮林業的主體作用,缺乏市場競爭力。
由于資金的投入不足,加之林場自身的創收能力薄弱,導致林業經濟發展水平低,許多林場的基礎設施仍是過去的一些簡單的設備,護林管理的手段仍是通過十分原始的人工進行。在森林病蟲害的防治方面,許多地方仍以簡單的噴灑農藥為主,久而久之,病蟲害的耐藥性不斷增強,就不得不加大藥量,不但增加了護林成本,而且造成了環境污染,反而還達不到預期效果。在護林上缺乏綜合的多管齊下的防治手段。
加大對林業發展重要性的宣傳,使人們意識到林業發展對于經濟、社會及生態等方面的重要性,提高全民的護林管理意識。對于林業工作者,要認識到護林管理是林業生產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如果護林管理工作不到位,就會導致前期的育苗、撫育工作前功盡棄,護林管理對于營林生產、林下經濟、生態平衡都有十分重要的影響,沒有高水平的營林護林管理,就沒有林業的可持續發展,也就不會對生態環境及生態平衡有所改善。
要通過各種渠道進行融資,提高營林生產的資金投入水平。要加強人才隊伍培養,引進技術水平高、專業能力強的林業技術、管理人才,提高整體的林業管理技術水平,對內部人才開展培訓,提高專業素質,積極引進高級人才充實到隊伍中來;要加大基礎設施的投入,完善營林護林所需的儀器設備,用現代的先進科技水平來進行護林管理工作,改善管理手段單一的局面。
建立健全林業生產的管理制度,完善營林護林的管理辦法,認真把營林生產及護林管理工作落實到位,做好防火、防汛、防災、防害等工作,確保營林生產高水平高質量的進行,同時提高護林管理的質量,保證林木栽后能活,活后能長,長能成材,提高營林工作的整體質量,達到林業產出的最佳水平,發揮林業企業在市場中的主體作用,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及社會價值,改善環境質量,保護生態平衡。
林業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林業的發展不僅具有十分重要的經濟與社會價值,對于生態環境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加強營林生產和護林管理工作。同時要學習國外先進管理理念,提高思想意識,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改變管理模式,完善管理制度,用科學的發展觀及科學技術手段加強對林業生產的管理,確保林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