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 學 包金山
(內蒙古民族大學附屬醫院,內蒙古 通遼 028100)
噴酒整骨法是蒙古醫所特有的一種骨傷療法,即醫生呷一口酒,“吱”的一聲噴向患處,在噴酒的同時整復治療骨折的方法。
蒙古族很早就開始使用酒治病,最初是憑感覺的醫療活動。隨著不斷地同疾病做斗爭, 人們逐步積累了醫療經驗,醫療技術也不斷得到提高,進而用酒治病也轉化為有目的的、有意識的醫療活動。
公元1330年,元太醫忽思慧編寫的《飲膳正要》一書,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比較完整的營養學專著,書中記載了蒙古族善用3種酒:一種是用野果釀制的酒;二是用牛羊馬奶釀制的酒;三是糧食釀制的酒。還記載了酒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藥物作用,有消毒、消炎、麻醉、擴張血管、光滑皮膚、強筋接骨等作用。蒙古族用的比較多的還是馬奶酒,傳說其祖先曾用馬奶酒治療過中毒和狂犬病。
13世紀中期的《蒙古秘史》中也記載有元朝以前蒙古人用馬奶酒救治受傷大出血的患者。成書于公元前100年的《醫藥月帝》中就記載了北方少數民族的祖先用酒治療胃傷時,對老年者補酒,青年者補酸奶,年幼者補奶油為宜。那時的人們認為酒和酸奶是最好的治病“圣物”。
蒙古是如何發展到今天的噴酒整骨法呢?先來看看蒙古族祖先為了生存是如何進行醫療活動的。大約公元7世紀,在望劍河南岸幽深的密林里,便留下了蒙古族祖先活動的足跡。由于那時從事畜牧業,天天與牲畜打交道,并且狩獵、飛馬射箭、摔跤,故經常發生跌傷、骨折、脫位等,于是就請一些擅長薩滿術薩滿功的“博”(男性薩滿)和“沃得根”(女性薩滿)來治病。而薩滿一般都是較有經驗、有威望、有智慧的人,久而久之形成了古老的薩滿醫生。薩滿醫生治病時往往也運用“赫”(氣)功或跳神、禪木、耍劍等方法。由于當時對疾病缺乏仔細深入的觀察和認識,對自然現象缺乏必要的了解,同時也無相應的治療措施,因而用自然現象解釋疾病的理論是較難被人們所接受的。而神則是容易被人們普遍接受的,隨著人們的想象,在實踐活動中也產生了精神療法及“赫”(氣)功、陰陽等療法。薩滿醫生用銅鏡來治療骨折,而且治療之前,先用手指蘸滿酒不斷灑向病人,再進行治療。灑酒其實就是在分散病人的注意力,使病人肌肉放松,消除緊張狀態,有助于治療骨折。還有的薩滿醫生在治療期間,口中喃喃地念著咒語,同時雙手迅速按摩治療病人。其實這也是一種精神上加以分散患者注意力和思維的方法。病人陶醉在薩滿醫生的虔誠自語中便忘了自己的患處,消除了緊張,渾身肌肉得到放松有助于醫生治療骨傷。16世紀末,科爾沁薩滿醫生用氣功及蒙藥等治療骨折。如對開放型、粉碎性骨折,運用氣功,“赫”的作用擠出死碎骨折片進行治療,用青銅鏡及銀鏡按摩治療骨折。它輕重柔緩、帶來程度不等的“赫”(即氣流),而這種赫則有助于血液循環,舒筋活絡。18世紀末,隨著蒙古族人民不斷與疾病斗爭,不斷總結前人醫術的基礎上,積累了更多的醫療知識和經驗,同時出現了融合薩滿醫生各種優良治療術為一體的噴酒整骨法。這就是噴酒整骨法的由來。
患者在接受治療時的心理活動是復雜的,思考著自己是否能復原?醫生的技術水平如何?自己是否能夠忍受復位時的疼痛?各種焦慮擔憂交織在一起,精神十分緊張,這時,如果用噴酒整骨法就會獲得獨特的精神治療作用。醫生呷酒噴向患處的動作和噴酒過程發出的強烈、短暫、爆發性很強的哨聲,吸引了患者的注意力,各種憂慮和緊張情緒在脾間消失,肌肉也便隨著放松,醫生乘機迅速進行復位治療,當噴酒的瞬間,患者的思維還在那一聲噴酒哨聲中回旋時傷肢已復位。
噴酒整骨發也有其“赫”功的療效作用,“赫”功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是祖國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吐納”“內功”等都屬于“赫”功的范圍,“赫”的含義是非常廣泛的,包括物質和功能兩方面。從人體來講,氣是一切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又是臟腑生理活動的功能表現, 并概括了全部生命活動,生命運動停止了,氣也隨之消失了。如“呼吸之氣,水谷之氣”則屬于濡養周身的精微物質,而元氣五臟六腑之氣則屬于人體的功能表現。噴酒整骨時,醫生要排除雜念,意守丹田,以求意導“赫”到呼“赫”,呷一口酒將肛門一縮一提,小腹內收后貼,酒突然噴于患處,進行手法復位,能做到意到、酒到、“赫”到、手到、力到,剛中有柔,柔中有剛,噴酒整骨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使患者疼痛減少,似有陣陣涼風吹在患處,復位之后更是有舒服、愜意的感覺,這就是物理學上的吸引和排斥現象在生理學上的表現結果[1-3]。
“赫”(氣)和酒能舒筋活絡、解痙止痛,加速血液循環。動不了的傷肢一旦得到了用“赫”(氣)噴的酒,這種特殊的、強烈的外力頓時改變原來相對靜止的血液之間的關系,“赫”“希拉”“巴達根”的活動開始正常運行,防止骨折造成的血管堵塞。這種運用“赫”(氣) 噴酒治療骨折法也是運用了物理學的加速度原理,是自然界運動的源泉和演化的動力,任何物體的靜止都是相對的,是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平衡,所以相對靜止的物質一旦得到其他外力改變這一平衡關系,運動狀態即發生變化。所以在噴酒的瞬間機體受力也發生變化,患處周圍所有毛細血管、毛孔都舒展開來,“血”隨“赫”流,改善血液循環,補氣養血,溫經通絡,使整骨復位之后無腫脹感、無血管堵塞現象發生。另外噴酒時從醫生嘴中噴出的數條酒線,將酒與氣直接噴于患處,減少疼痛的作用是無可否認的。正如古代用一塊或幾塊獸皮縫制成皮囊(即革囊),經皮囊孔往患處吹氣以減輕疼痛的方法一樣,是利用“內氣外放”等原理來治療骨折的獨特療法。
蒙醫噴酒整骨術以敬畏自然、珍愛生命,以醫術為主,以醫德為高尚,患者至上為理念,以“三診六則九結合”為和諧理論,精神療法,氣功療法與巧妙手感結合治療骨傷,不破壞骨膜、血運,不破壞骨的營養動脈、骨的成骨細胞,氣血為帥,補益肝腎,患者痛苦少、療程短、費用低、并發癥少、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復好等優勢。
現在采用科學手段,不斷探索,不斷臨床實踐,將使之更加完善,以更好地為人類健康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