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個深海柔性管生產基地建成投產
我國首個深海柔性復合管生產基地國慶節前在浙江舟山建成投產。10月8日,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海油原副總經理周守為等7名院士和專家,在當天中國石油工程建設協會舉辦的柔性海底管道關鍵技術研討會上,稱贊這個國家“863”計劃之一的科研項目成果“充分體現了央企民企相結合,內地和沿海相結合,一心一意求創新、謀發展的偉大追求”。
2017第二屆中國碳交易市場發展論壇在京舉行
近日,2017第二屆中國碳交易市場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行。與會專家通過政策解讀、主題對話、路演等形式,全面解析了碳市場的發展狀況及未來趨勢。
論壇期間, “中國節能協會碳交易產業聯盟”正式啟動,30多家聯盟發起單位召開了第一屆聯盟理事籌備會。
我國天然氣消費市場爆發 非常規天然氣生產逐漸發力
近日,在上海召開的ECF國際頁巖氣論壇上,業內專家表示,消費市場爆發將帶動進口需求不斷放大,我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或將穩步攀升。但在供應方面,我國非常規天然氣生產逐漸發力,未來潛力可期。
沙特與俄羅斯簽署多項合作協議
近日,沙特國王薩勒曼訪問俄羅斯,其間,舉辦了沙特-俄羅斯投資論壇,阿美石油公司與俄羅斯各大能源公司簽署了五項諒解備忘錄,其中包括與沙特公共投資基金、俄羅斯油服和制造業基金共同簽署的三方諒解備忘錄。
當前,阿美與俄羅斯最大的石油化工生產商CIBOR正醞釀評估兩國兩個石油化工市場的前景,并研究擴大合作的可能性。
科爾尼:油氣行業的并購交易正當其時
近日,國際管理咨詢公司科爾尼發布《2017油氣行業并購報告》。
該報告認為,油氣行業投資者和石油公司對油價趨穩的預期一致,為并購交易的繁榮創造了有利條件,并預測2017年油氣行業的投資和并購交易將更為活躍和頻繁。
國際能源署:明年全球原油供給及需求將大致平衡
國際能源署(IEA)在10月12日公布的9月月報中表示,明年全球原油供給及需求將大致平衡,石油消費增長將減輕已持續三年的燃料庫存過剩,而且也應該會大致抵消掉石油產量的大幅上升。
IEA仍預期2017年全球原油需求增加160萬桶/日,2018年增幅放緩至140萬桶/日。

九江石化向國家環保部承諾的4個減排項目建成投用。 胡慶明 攝
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2017年全球風險報告》顯示,極端天氣、自然災害、人造環境災害等五大環境風險首次在調查中被同時列為發生概率高、影響力大的風險。可見如果不重視造成各種極端天氣的氣候變暖,經濟體則會面臨“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風險。
金融危機爆發十年來,全球經濟從重創和蕭條中蹣跚復蘇,各種貨幣寬松、建設投資方案紛至沓來,以期迅速挽救經濟。與此同時,在綠色發展領域的進步卻遲了幾拍,從幾次氣候變化會議的成果來看,分歧多于共識。根據權威機構數據顯示,同期全球經歷了史上最熱的十年。直至2015年全球主要領導人才初步形成巴黎協定框架,為2020年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作出安排。但今年年中,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成果卻因美國單方面宣布退出而有倒退風險。
隨著極端天氣越發頻繁的到來,人們應該意識到,政治和政策層面的焦灼不應該成為減緩應對氣候變化努力的理由。各產業及有責任的企業需要加大科技創新力度等手段,加速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遏制全球變暖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