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晨
(北京 100000)
近兩年來,隨著我國城市規劃和發展的進程逐步加快,越來越多的規劃數據和其他相關數據產生。如何科學有效地管理這些海量數據,已成為規劃部亟待解決的難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和大數據技術的誕生,使得城市規劃數據的有效處理成為可能,在城市規劃及其響應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目前,中國的智能網絡化發展已經達到了每一個家庭和社會各個方面。在城市規劃中,一些城市規劃的研究方向往往是通過城市更新來復興城市或重建具有悠久歷史和文化的城市。城市容積率也是城市規劃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所有的城市規劃中,都需要利用大數據的力量來促進城市的發展。因此,有必要對大數據背景下的城市規劃對策進行研究。
在大數據時代,數據量大并且數據的成分復雜,呈現出千差萬別的特征。在基于云計算的數據處理和應用模式下,實現了數據共享和服務。當今世界中的任何數據分析都來自數據源,大數據已經滲透到各個領域,是構成生產要素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當今互聯網飛速發展的時代,不斷探索和應用海量數據,才能得到社會發展的認可,以及促進互聯網的進一步發展。
城市規劃研究的類型復雜多樣,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變化。在經濟和科技如此發達的大數據時代,城市規劃中的行業競爭加劇。一些學者提出的“智慧城市”藍圖,引導城市規劃者不斷探索城市規劃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和矛盾,在不斷探索中實現智慧城市。隨著城市規劃和智能化理念在大數據時代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也有利于城市規劃的可持續發展。
科技時代的發展以及數據處理技術的要求,使大數據時代的來臨成為必然。大數據的出現既順應了時代發展的需要又推動了城市規劃的變革。傳統的城市規劃所用的技術手段較為落后,不能夠滿足時代發展規劃對數據的采集存儲以及分析能力的需求。而大數據處理技術恰恰可以彌補以往技術的不足,順應時代的發展,同時,可以很好的對處理城市規劃的數據,極大的推動了城市規劃在新時代下的發展。
傳統城市規劃對數據的處理效率非常低,多以人工方式為主,計算工具較少使用,因為其計算能力較低,無法高效精準的對大量數據進行處理。而大數據時代卻不同,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數據處理技術、計算機等,城市規劃工作者就能夠全面的高效的對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存儲與處理,同時能夠進行深入分析與挖掘,如表1。如此以來,不但提高了數據處理效率以及準確率,更提高了整個規劃工作的效率,對城市規劃又至關重要的作用。

表1 常用城市大數據一覽表
(1)信息滯后化向實時化響應的轉變
傳統城市規劃對一個方案的編制經常需要花費幾年的時間,因為所用技術手段落后,對數據的收集非常慢,導致城市規劃過程難以與城市實際發展保持一致,從而使規劃很難有權威性與可操性。而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快速發展的信息收集和處理技術,使得信息的獲取更加快捷,而且大量的城市規劃數據都是直觀化與實時化的,可以隨時規范與處理遇到的問題。
(2)小樣本分析到海量資源的轉變
如果從市域層面上看,交通規劃中公交網絡的布局如果使用傳統方式會需要大量的人力來收集數據,相比以海量公交刷卡為基礎的數據分析方法,就顯得非常低效與不準確。因為傳統的方式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進行數據的收集,然后再進行數據的模型演算和預測;公交刷卡卻可以直接、準確的將數據呈現給工作人員,另外,在快速對交通擁堵情況進行分析后,能夠有效而準確地調整路線。如果從區域層面來看,傳統的布局方式僅僅是通過利用電話數據來分析各個城鎮之間的聯系強度,而通過對海量的鐵路班次和航空數據進行挖掘,分析手機用戶移動的軌跡,就可以非常直觀的將各個城市之間的管理強度表現出來。
(3)專家領銜向公眾參與轉變
從當前我國現狀發展來看,城市規劃發展的主要方向是公眾參與。大數據時代之前的公眾參與方式主要是問卷調查、宣傳以及講座等方式,但出現效果不顯著、反饋速度緩慢等問題。在大數據時代下,隨著數據分析的速度,數據傳輸速度和數據處理速度的提高,基于各種社交媒體的數據分析,可以使規劃的結果和方案的討論更加方便,并且大量公眾意愿還可以通過文字提取,關鍵詞挖掘的方法快速整理和分析,大大方便了公眾與專家之間的溝通,專家決策也逐漸向城市規劃,公眾參與轉變。大規模個人數據收集和挖掘的簡化使公眾參與城市規劃更加貼近實際。具體操作時,可以整合各種社交網絡,利用網絡進行推廣,分享和反饋,讓公眾參與策劃。
(4)分散化編制策略向協同化編制策略的轉變
大數據具有精度高、信息量大、時間長等特點,為協同化編制戰略提供技術水平,利用技術手段獲取交通的數據流量、居民活動以及生態環境等方面的信息,緊密結合社會經濟、傳統規劃、土地經濟數據。對于城市的土地規劃,城市規劃和經濟規劃提供了全面、統一以及準確的基礎數據和平面對接,以便進一步協調統計數據,實施不同學科合作,信息共享,空間一體化建設,從而實現統一管理信息平臺,建立項目審批業務協調機制,合理有效協調城鄉空間資源配置,城市空間布局優化功能。
(1)城市規劃關注點的轉變
在傳統的城市規劃中,人們關注的是如何使城市空間結構更加合理。規劃師關注城市空間的有效規劃。在大數據時代,城市規劃的重點將發生相應的變化。在大數據時代,個別居民中出現大量數據,個別城市居民對城市規劃有自己的認識和要求。城市空間結構布局不能單獨考慮,規劃是需要更多的數據來了解居民的意愿,并根據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和設計,從而有效地促進城市規劃的發展,使城市規劃更貼近民意。例如,在城市規劃過程中,規劃師可以了解當地的人口和土地利用現狀,通過網絡手段,了解居民的意見或建議,以此為基礎來開展城市規劃工作,以促進這項工作的發展。
(2)城市規劃實施過程發生轉變
傳統的城市規劃工作是先進行城市規劃的方案設計,然后再由地方政府批準實施。然后,各方按照有關要求和規定進行施工。傳統的城市規劃過程是由政府部門進行主導的。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這一規劃和實施過程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導致城市規劃和建設滯后于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的需要。因此,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政府需要通過動態規劃和建設,優化城市規劃過程,滿足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現階段,城市規劃的過程要發生變化,要能夠向動態靈活地變化過程轉變。
綜上所述,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城市規劃應逐步從建設用地和經濟活動的物質空間向以個人日常活動為核心的社會空間規劃轉變。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更能準確把握城市居民的行為特征,進行科學的模擬,符合城市規劃人性化的基本要求。大數據已經成為城市發展規劃的必然趨勢,隨著數據采集和處理技術的發展,我國城市規劃已經逐漸趨向成熟,大數據時代的城市規劃促進了城市的健康發展,同時也促進了社會的發展。
[1]秦蕭,甄峰,熊麗芳,等.大數據時代城市時空間行為研究方法[J].地理科學進展,2015(9):1352~1361.
[2]徐明堯,陶德凱.新時期公眾參與城市規劃編制的探索與思考——以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修編為例[J].城市規劃,2015(2):73~81.
[3]甄峰,魏宗財,楊山,等.信息技術對城市居民出行特征的影響[J].地理研究,2016(5):1307~1317.
[4]魏宗財,甄 峰,席廣亮,等.全球化,柔性化,復合化,差異化:信息時代城市功能演變研究[J].經濟地理,2016(6):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