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光乾
泗陽康達醫院骨科,江蘇宿遷 223700
脛骨下段骨折在臨床上比較常見,骨折原因在很大程度上與患者受到高強度的撞擊有關,臨床癥狀集中表現為骨折處疼痛、腫脹、青紫、瘀斑以及小腿不能負重等,進而會對患者的日常生活與運動造成嚴重影響。現階段,臨床上關于該病的治療,以傳統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為主,但是這種治療方法需要將其軟組織切開以后將骨膜剝離,以此軟組織和骨膜的程度會日益加重,皮膚壞死的可能性比較大[1]。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經皮微創內側鎖定鋼板內固定術基于自身切口小、并發癥少等優點,深受歡迎。該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比較經皮微創內側鎖定鋼板內固定術和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治療脛骨下段骨折的效果,選取了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該院就診的30例脛骨下段骨折患者以其作為分析對象,其中觀察組采用經皮微創內側鎖定鋼板內固定術治療,取得顯著效果,現報道如下。
該次研究選取該院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30例脛骨下段骨折患者為主要對象。現根據入院編號將全部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各有患者15例,觀察組男8例、女7例,年齡29~60歲,平均年齡(42.7±3.6)歲;對照組男 9例、女 6例,年齡 28~59歲,平均年齡(42.6±3.5)歲。骨折類型主要有3種,即簡單骨折、楔形骨折和復雜型骨折,全部患者的臨床一般資料經過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觀察組采用經皮微創內側鎖定鋼板內固定術治療,即取患者的仰臥位,硬膜外麻醉,中心選取骨折斷端,在其脛前嵴外側縱行一個切口,將此處的皮膚逐層切開一直到可以將骨折端充分暴露出來;對骨折處進行手法復位 ,若復位效果理想,則需要借助鎖定鋼板來固定骨折處,利用螺絲釘(2~3枚)固定鎖定鋼板的兩端;通過骨折遠端鋼板的回彎來保證其能夠與患者的外踝表面更加的貼近;行一個2 cm的切口在外踝尖上,確保其能夠深入到筋膜,在此基礎上進行鈍性分離,將軟組織通道建立起來之后將鋼板置入;利用X線機透視對其置入效果進行確認,待效果理想,便可以將手術切口逐層縫合[2]。
對照組進行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治療治療,即在踝關節外側行一個切口,長度控制在8~10 cm,復位處理骨折部位,若復位效果理想便可以借助管狀或重建鋼板來固定骨折部位;之后在踝關節內側行3 cm的弧形切口,同樣在完成必要的復位處理以后利用可吸收或松質骨螺釘固定骨折部位;手術完成后的第2天,患者便可以在相關護理人員的幫助下對踝關節的功能進行必要的康復訓練。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各項手術指標和治療效果。療效判定標準:優:骨折部位得到良好愈合,關節功能逐漸恢復到正常水平;良:骨折基本愈合,關節功能改善明顯;差:骨折部位沒有愈合且關節功能較差[3]。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取[n(%)]表示,計量資料取平均值±標準差(±s)表示,分別行χ2檢驗或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在手術時間的比較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住院時間少、骨愈合時間快且并發癥少,除手術時間以外各項手術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 6.67%優于對照組 40.00%(χ2=4.658 4,P<0.05)。
表1 兩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的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的比較(±s)
組別手術時間(min)住院時間(d)骨愈合時間(周)觀察組(n=15)對照組(n=15)tP 94.2±12.8 96.8±13.1 0.839 8>0.05 3.8±0.6 10.4±2.3 16.426 8<0.05 8.2±3.4 12.1±7.4 2.833 1<0.05
觀察組優良率為93.33%(優:9例、良:5例、差:1例),對照組優良率為 73.33%(優:5例、良:6例、差:4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脛骨下段骨折在臨床上的發病率比較高,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骨關節內骨折,主要與間接暴力有關,在一定程度上會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的運動功能,降低生活質量。針對癥狀比較輕的患者,臨床治療方法以手法復位外固定為主,位移嚴重的患者則需要進行手術治療。傳統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盡管可以取得確切的效果,然而會對骨折處周圍骨膜和軟組織的血運造成破壞,進而會對骨折處的愈合造成較大影響,并且手術切口較大,會對整體的美觀造成一定影響,再加上較多的術后并發癥,患者可接受程度比較低[4]。
近年來,隨著醫療衛生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經皮鎖定鋼板內固定術應運而生,基于自身的顯著優勢受到廣大醫生和患者的歡迎。①不會破壞患者局部皮質骨和軟組織,進而可以為骨折愈合的修復提供良好的環境;②切口較小,一般為2 cm,有助于患者康復,且切口較為美觀;③并發癥少,諸如切口感染、皮膚壞死以及外露內固定材料等,患者的痛苦和經濟上的壓力可以得到進一步降低[5];④手術過程中可以保護三角韌帶,使其不會受到任何的傷害,進而有助于踝關節功能的恢復。在該次研究中,兩組患者在手術時間的比較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住院時間少、骨愈合時間快且并發癥少,除手術時間以外各項手術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和對照組的優良率分別為93.33%和7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進行脛骨下段骨折的治療過程,采用經皮微創內側鎖定鋼板內固定術治療相比較于傳統切口復位治療而言,可以促進臨床治療效果的顯著增強,住院時間可以明顯縮短,術后發生并發癥的幾率較小,值得臨床應用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