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井獸
1
不要說雙塔了,如今許多球隊連一個優質大個子都難以尋覓,而鵜鶘卻擁有考辛斯-戴維斯這對肯塔基校友的雙塔連線,為當今的籃球比賽注入老派的活力。“我從來沒見過像考辛斯和戴維斯這樣的大個子雙人組,他們就是兩個擁有后場球員技巧的前場球員,還有他們做不到的事情嗎?”猛龍當家球星德羅贊這樣說道。
本賽季至今,考辛斯場均上場38.3分鐘,得到28.9分、13.6個籃板、5.9次助攻、1.7次搶斷和1.9個蓋帽,三分球命中率為34.2%;而戴維斯場均上場36.8分鐘,得到28.4分、12.8個籃板、2.6次助攻、1.2次搶斷和2.1個蓋帽,三分球命中率為41.4%。這是自1997-98賽季馬刺雙塔大衛·羅賓遜(場均21.6分和10.6個籃板)與鄧肯(場均21.1分和11.9個籃板)以來,聯盟20年來首次重現20+10的超級內線組合。而如果再把數據提高為28+12,那么考辛斯和戴維斯則是NBA歷史第一雙塔組合。
本賽季剛剛打了10多場比賽,這兩人就已經8次同場砍下20+10的數據,而且還是在戴維斯缺席了大約2場比賽情況下完成的——賽季第4場對陣開拓者,戴維斯僅僅打了5分鐘便因傷退場,盡管考辛斯最終砍下了39分和13個籃板,但鵜鶘還是以10分之差告負;隨后挑戰國王,戴維斯作壁上觀,考辛斯用41分和23個籃板兩項賽季新高數據外加6次助攻幫助球隊獲勝。一支球隊有兩名球員同場砍下20+10這一現象有多難得?要知道上賽季最多僅出現了5次,而本賽季在考辛斯和戴維斯身上幾乎成了家常便飯,而且他們還會把數據繼續提高,甚至還有兩場比賽同時砍下30+10,這讓NBA專家們都找不到拿來比較的模版。

舉個例子,“字母哥”阿德托昆博本賽季打出了現象級的數據,他賽季前兩周的場均表現為34+10+5,之前能做到的就是1961年的埃爾金·貝勒和1964年的威爾特·張伯倫。再看看考辛斯和戴維斯——賽季首秀,戴維斯便砍下了33分和18個籃板,考辛斯則是28分和10個籃板;第二場兩人各得35分,共搶下了31個籃板并送出了10次助攻;戰勝騎士和小牛的比賽,考辛斯斬獲三雙(29分、12個籃板、10次助攻)和雙20(20分、22個籃板、7次助攻),戴維斯則分別砍下了30+14和30+13……這樣讓人跌破眼鏡的比賽比比皆是,但你根本找不到之前有人能夠同時打出這樣的數據。
拜如此逆天的表現所賜,戴維斯和考辛斯兩人的得分和籃板如今都位列聯盟前五位。而且還有很多讓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尤其是在考辛斯的身上。他的場均數據是聯盟50年來首次出現,歷史上只有60年代的貝勒和張伯倫兩位上古大神比他表現更好——如果你想找歷史級的恐怖數據,最終都會找到這兩人頭上;考辛斯每場比賽出手7.6個三分球(命中2.6個),這比雷吉·米勒的賽季最高場均三分出手都多,這肯定出乎你的意料;場均得分比“大夢”奧拉朱旺任何一個賽季都高,場均籃板也超過了蒂姆·鄧肯任何一個賽季,場均助攻則在聯盟歷史中鋒助攻榜上排名第二,僅次于1968年的張伯倫(場均8.6次助攻),場均搶斷為職業生涯新高,場均蓋帽數曾經生涯首次達到2次,但現在有所回落。
總而言之,考辛斯本賽季的表現不是一般“詭異”,這種數據是歷史級別的,令人難以置信,不夸張地說,他簡直就是一個會投三分的奧尼爾。在擊敗快艇的比賽中砍下35分和15個籃板后,他以生涯16次“35+15”排在現役球員的首位,剛剛超越的正是他的內線搭檔戴維斯(15次)。其實戴維斯本賽季的表現也非常出色,他本賽季前10場比賽中有8次得到至少25+10——另兩次分別因傷下場以及砍下了24+10——這是聯盟近23年來最多的,大衛·羅賓遜此前在1994-95賽季也打出過類似的數據。
2
考辛斯與戴維斯跟之前聯盟中的那些超級雙塔最大的區別在于,他們在進攻方面都堪稱萬花筒般的存在,而不像前輩們那樣攻守分工明確。戴維斯的彈跳和速度更好,扣籃空接有優勢,而考辛斯有身板和力量,低位進攻有優勢。或許他倆惟一的差距就在防守方面,考辛斯的防守積極性遠沒有戴維斯高,但好在他開發出來了傳球智商,這一點也算彌補了防守的缺陷。兩人都能攻能守,還能助攻策應,這已經超越了曾經的火箭雙塔或者馬刺雙塔的能力范疇。
80年代的火箭雙塔曾經風靡一時,連續兩年(1983年和1984年)的狀元都是優質長人,而且都被火箭摘下,這種好運氣簡直逆天。先進入聯盟的拉爾夫·桑普森有著2.21米的身高,他第一年便交出21.0分、11.1個籃板和2.4次封蓋的卓越成績,獲得最佳新秀。桑普森雖然比較高,但打法比較偏向外圍投籃,與擅長內線作戰的奧拉朱旺剛好完美搭檔。而兩人連線的首個賽季,桑普森依舊有著22.1分、10.4個籃板和2.0次封蓋的水準,而奧拉朱旺則交出20.6分、11.9個籃板和2.7次封蓋的成績。后來由于桑普森受傷,火箭開始把未來培育重心放在奧拉朱旺身上,于是1987年夏天就把桑普森交易了,這組NBA史上首現的七尺中鋒連線,最終只留下短短三個賽季的攜手時光。轉隊后的桑普森最后因為傷勢提早離開了NBA,而扛下重任的奧拉朱旺直到1994年及1995年完成二連霸,才奠定自己90年代四大中鋒之首的地位,但當年才不過20歲出頭的兩人聯手之際,的確給予了球迷與專家們許多美好的期待。
兩名狀元中鋒,兩名七尺長人,也是兩位同為NBA超級球星等級的禁區搭檔,鄧肯在1997年被馬刺選中,并與大衛·羅賓遜組成雙塔。盡管兩人選秀相隔10年,但也是桑普森和奧拉朱旺后再次重現如此強大戰力的雙塔組合。當時眾人期盼他們所帶來的全新沖擊,但也擔憂是否會重演火箭雙塔短命的悲劇。好在他們最終成為雙塔典范,而以嚴格定義的七尺雙塔中鋒組合而言,他們無疑是最成功的一對。6年時間,兩人攜手奪得兩座總冠軍獎杯,為這六年的雙塔連線譜上一個最完美的句點。羅賓遜退役后仍在圣城繼續自己的商業與慈善事業,他一直是鄧肯場邊最大的支持者和導師,這幫助鄧肯繼續昂首帶領馬刺隨后拿下三座冠軍。兩人間的完美傳承,也成為了馬刺文化,影響著倫納德等后輩們。endprint
考辛斯和戴維斯都是極具天賦的超級長人,然而他們能跟上前輩們的腳步,在大三分時代取得勝利嗎?雙塔陣容在現今已經非常少見,更多球隊樂于用小個子去取代長人,而且已經淡化位置上的區分。盡管還是有許多球隊采用兩名長人,但與鵜鶘不同的是,他們搭配的是一個中鋒與大前鋒,比如快艇的小喬丹和格里芬。中鋒因為高大的身材與防守能力而站在場上,而大前鋒則是被廣為使用。只有在球隊陣容被限制與教練的堅持之下,球隊才愿意擺上兩名全職中鋒。NBA仍有許多長人,能夠強迫教練讓他們在四號位置上分到一些上場時間,這能讓大家都有球打,何樂不為?
其實聯盟中還有不少球隊仍然保持著雙塔配置——爵士就仍舊采用傳統的禁區組合,魯迪·戈貝特和德里克·費沃斯的搭配有非常好的互動效果,是另一對令人期待的雙塔組合;森林狼主教練錫伯杜則找來了昔日公牛舊將泰·吉布森來輔佐唐斯,這對雙塔組合同樣實力非凡;埃內斯·坎特舍棄亞當斯,從雷霆來到尼克斯與波爾津吉斯組成歐洲雙塔,這成就了“波神”本賽季一飛沖天的高度,而失去內線深度的雷霆則徹底改變了打法;掘金也曾經擁有約基奇和努爾基奇兩個大白塔,不過上賽季后半段隨著努爾基奇轉會開拓者而被迫拆散,有意思的是,掘金和開拓者如今都在兩人身邊囤積了大量的內線,甚至可以組成四五套雙塔陣容,戰術相當豐富。
3
除了上述的組合外,剩下就是一團混亂。太陽隊前任主教練厄爾·沃特森嘗試了不少長人陣線,比如泰森·錢德勒、阿萊克斯·萊恩、德拉甘·本德爾、阿蘭·威廉姆斯、馬基斯·克里斯等組合,但都以失敗收場,最終他也沒有逃脫被解雇的命運。最近球隊又用布萊德索從雄鹿交易來了格雷格·門羅,球隊內線再次重新排列組合,不知道錢德勒與門羅這對雙塔能否幫助太陽擺脫困境。馬刺雙塔也沒有鄧肯在的時候那么給力了,大加索爾和阿爾德里奇已經配合一個賽季了,如今仍在摸索著讓兩人都能打得舒服的感覺。灰熊的黑白雙煞小加索爾和蘭多夫曾經讓很多對手頭疼,但隨著黑熊本賽季轉會國王搭檔更年輕有活力的考利·斯坦,白熊不得不一人獨撐,好在球隊戰績還說得過去,而國王則徹底淪陷。
縱使我們將環境拉到有競爭性的球隊,例如騎士,他們同樣也無法在雙塔上取得成功的結果。凱文·樂福與特里斯坦·湯普森也是非常失敗的雙塔組合,特別是防守實在讓人揪心,即使他們身后還有錢寧·弗萊,但騎士內線在全聯盟中也不得不位列倒數。其實上個賽季,雙中鋒的上場時間已經出現明顯下滑,比如太陽的錢德勒和萊恩一共只搭檔了69分鐘。76人曾經擁有多名中鋒,也嘗試過恩比德和奧卡福的雙塔,但效果遠不如恩比德搭檔沙里奇,于是他們立刻推翻了雙塔構想,今年甚至把奧卡福擺上了貨架。不過也有人看到了雙塔的好處,比如黃蜂曾用希伯特和霍伊斯搭檔內線,盡管只是一時的瘋狂實驗,但也還算效果理想,因此他們今年找來了德懷特·霍華德,并與卡明斯基和科迪·澤勒打升級版的雙塔。
不過除了鵜鶘雙塔外,聯盟中其他球隊當場上兩名內線都是傳統中鋒時,時常會有悲劇產生,因此他們的成功并沒有影響到小球至上的整體趨勢。但鵜鶘的情況太不同了,不像其他那些號稱打雙塔的球隊擁有一些明星后場,他們完全就是靠著考辛斯和戴維斯來撐局面。即使球隊今年高薪續約了朱·霍樂迪,并得到了拉簡·朗多,但雙塔占據著全隊超過60%的球權。上賽季,前任主教練金特里曾經拆開雙塔的上場時間,讓鵜鶘隨時擁有一名頂級長人坐鎮,但效果實在太差。而克利福德教練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球隊完全交給雙塔,而且嘗試讓他們輪流開火。本賽季擁有考辛斯+戴維斯的陣容,鵜鶘48分鐘贏對手14分,看起來就像一支賽季60勝的強隊;但是當他們中有一人或全都坐在板凳上時,他們就像一支賽季20勝的爛隊,48分鐘會輸給對手13分。
這兩人都可以獨自處理進攻,當今聯盟幾乎沒有人能一對一防守他們中的任何一人,而且兩名長人都樂于傳球,也樂于犧牲,他們只是需要更多射手,制造空間。或許在防守端的搭配是一個大問題,當戴維斯被吸引到中距離,遠離禁區時,考辛斯的補防有時顯得有些不積極,他無法完美地保護籃筐。所以如果真要細分這對雙塔的位置,讓戴維斯去打中鋒,而考辛斯去打大前鋒會更合理一些,即使他的身高要比戴維斯要高。
2.11米的考辛斯擁有122公斤的體重和2.29米的臂展,這么巨型的身材,他的球風卻像是個前鋒,遠投近切樣樣精通,而射程也遠達三分線,在外圍做投籃假動作后往內線切入是小菜一碟,更令人吃驚的是他就算做起變向、轉身和歐洲步等動作也是手到擒來,流暢度并不比那些后衛差。考辛斯可以在任何地方出手,命中率雖然不太好看,但要考慮到他的出手機會通常都是自給自足,超過60%都是在三秒區內非助攻的情況,這當然跟他本身的特性以及所待的球隊有關。剛進聯盟時,考辛斯就是以多才多藝著稱,經過這些年的淬煉又更加全方位。大部分人都聚焦于他的得分破壞力,完全忽略掉他創意十足的傳球,要知道他的助攻率在大個中排名聯盟第一,不過他的傳球是屬于高風險型,所以也容易失誤。正因如此,戴維斯得到了完全的釋放。

相較而言,“濃眉哥”可以說是完全不會傳球,而且在面對包夾時的應變糟糕至極,比較偏向單純的強行終結。而作為主力控衛的霍樂迪在組織方面也是普普通通,其他人更無法擔起大任,而考辛斯則能將這方面平衡得很好。另一個讓考辛斯出任大前鋒的理由是,他是天生的籃板怪物,身型、手長和力量的結合,沒有幾個人搶得過他,在有足夠把握抓下防守籃板的情況下,減輕戴維斯跟對方大個卡位的負擔。進攻籃板同理,只要他能擠到籃下,籃板就很有可能是他的,而戴維斯也能在減少被針對的情形下多往籃下沖,因此籃板八九不離十就是這兩個人的了。
4
鵜鶘今年的打法在當今NBA是少見的,而且不會有球隊能模仿來的。雙塔還能不能引領比賽趨勢?歷史告訴我們絕對可以,但在三分球橫行的現代,那種越靠近籃筐得分效率越高的印象,正在慢慢被顛覆,甚至有些球隊是可以不需要依賴內線得分的。作為當今最好的兩名長人,考辛斯和戴維斯在任何一支球隊都會是核心,現在這對雙塔準備挑戰小球時代,不管最后能走多遠,光是他們異于現代球風的打法就值得讓所有人關注。與此同時,鵜鶘上賽季戰績可能與兩人的表現不太相符,但本賽季他們終于走上正軌,目前排在西部第五,這是對雙塔最大的支持。
用一個比較貼切的比喻,就好像90年代的球隊乘坐時光機來到2017年比賽,況且鵜鶘陣中還有一名被現代籃球遺棄的前助攻王朗多。在這個時代,控衛只會助攻是會被淘汰的,得分能力也必須要有水準,而這樣的理論也顛覆了過去大家對控衛的定義——再說一次,從庫里的單賽季400個三分球或哈登、威少時常可以打出30分和10次助攻的數據之后,人們對控衛的解釋變成了場上強勢的主導進攻,而不是組織進攻。因此,鵜鶘雙塔配上朗多這個怪胎的組合就變得很有趣。
歷史上成功的雙塔都能為球隊帶來好成績,這也是為什們雙塔總是迷人的地方,正如當年的雙塔前輩那樣,考辛斯和戴維斯用強大的內線實力肆虐各隊,而如果鵜鶘真的鐵了心要打老派籃球了,朗多的出現就變得合情又合理,因為當進攻重心放在內線兩名球員身上時,控衛要做的事就是組織和梳理,這正是他的強項。鵜鶘的打法其實很簡單,做好防守、節奏拉慢、進攻打成功率。但當今籃球要做好防守卻是件不容易的事,并不是每支球隊都能像去年的灰熊或爵士一樣強悍。防守從來不需要太多技巧,更多的是態度跟決心,而如果鵜鶘真的想進季后賽,或真的想靠雙塔來打未來,防守勢必是第一功課,也是惟一能讓他們走得更遠的條件,這也是球隊找來托尼·阿倫這個防守大閘的原因。
目前來看,鵜鶘的陣容沒有太大的問題,也許人選不是最頂尖,但該有的人手都充足,很多媒體都認為今年對鵜鶘很重要,因為考辛斯本賽季結束后就是自由球員,而交易戴維斯的消息也沒停過,再加上霍樂迪未來五年平均2500萬的合約會讓鵜鶘在操作上有難度,所以多數人都認為本賽季打完或賽季中期,鵜鶘可能就會有交易的動作,雙塔能否繼續合體就要看他們能否保住現在的排名了,畢竟戰績才是球隊的最終考量。
不跟從主流不一定是壞事,不管你喜不喜歡或支不支持,當聯盟的其他球隊都把重心放在后場跟鋒線身上時,鵜鶘雙塔就值得所有人關注,因為他們背負著捍衛老派球風、逆襲小球時代的艱巨任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