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超
1
今年九月份的第一天,勒布朗·詹姆斯在網絡上放出了一段視頻,視頻里他雙手各拿著一個啞鈴,跪在一個健身球上,為了保持平衡他的身體不斷搖擺著。旁邊一個訓練員則不斷在啞鈴上邊加碼。整個過程,啞鈴沒有掉落,而詹姆斯本人也一直保持在健身球上。
對于詹姆斯在社交網絡上的三千多萬粉絲來說,這個訓練視頻是一個滿足好奇心的窗口,能讓他們了解世界上最棒的運動員是怎么在他們的“秘密實驗室”里改良身形的。但對于籃球運動員來說,這種視頻則是他們領悟當前形勢的標志。如果一名球員有了明顯的減重效果,他就會把類似的視頻放在網絡上,而當最出色的運動員也在這樣做時,這便會形成一股風潮。
現在整個NBA都在向著提速、無差別投射、背身單打轉變。為了跟上節奏,球員們也開始調整他們的體型。阿巴納薩,這個曾經在他位于拉斯維加斯的訓練基地里訓練過凱文·加內特、波爾津吉斯還有凱爾·洛里的訓練師,見證了越來越多的球員讓自己的身材變得精簡起來的過程。
在這段時間的NBA媒體上,一些有經驗的NBA運動員們紛紛開始出現,秀出他們的減重成果。比如:開拓者的努爾基奇減重了15公斤;夏天來到紐約的坎特減重了17公斤;76人的奧卡福憑借全素的食譜擺脫了9公斤的體重;考辛斯則表示自己減掉了“相當大”的重量;凱爾特人的斯瑪特減重9公斤,利拉德和斯蒂芬森也都減重了4公斤。
在減重成功的同時,他們大部分人也都在自己的各大社交媒體上炫耀起自己的成果來。
“他們在夏天為了超過其他球員而做的這些努力之前往往是他們的私人秘密。”喬·羅戈夫斯基,這位NBA球員工會的運動醫療與研究總監如是說道,“現在,每個人都在社交網絡上看別人的訓練情況。我覺得這讓更多的人有意識地去關注這些人是怎么在休賽期訓練的。”
羅戈夫斯基稱這個趨勢也會滲透到下一代的新秀們當中,這些年輕球員能看到卡梅隆·安東尼練習沖刺跑或投籃到很晚的視頻,也能看到吉米·巴特勒在健身房揮汗如雨的照片。這清楚地傳達了一個訊息:如果你想要在這個聯盟生存下來,那么籃球就得“永不停息”地貫穿于你的全部。因為在當今NBA賽場上,籃球跑動和轉移確實一秒鐘都不會停息。
2
現在,只要是訓練,伊恩·馬辛米的身邊就跟著好幾個跟班。史蒂夫·史密斯,奇才隊的運動科學總監,馬辛米的私人廚師,還有他的休賽期力量教練特拉維斯·雷烏斯特,他們整個休賽期都在跟隨著馬辛米減重的步伐游走于世界各處,他們還彼此交流著馬辛米的訓練進展和實況視頻。最終,馬辛米帶著精壯的身材和118公斤的體重出現在了這個賽季的訓練營上。
“當我最開始和伊恩一起訓練的時候,印第安納想要讓他像個純正的大個子一樣打球。”雷烏斯特說,“我把他訓練得差不多和德懷特·霍華德一樣,甚至更壯。他也卯足了勁,打出了最棒的一年。”
馬辛米在步行者平平淡淡地打了三年替補,然后在2015-16賽季才被提升為首發。那一年他幾乎讓所有數據都達成了生涯最佳,借此他在奇才隊收獲了一個四年6400萬的合約。但是,經過了在華盛頓艱難的只出戰了31場的首個賽季,并做了一次手術修復了左膝部分撕裂的半月板,還接受了雙膝富血小板血漿治療后,奇才隊向他提了新個要求:降低體重,提高速度,提升靈活性,并且保持力量。
因此,在圣安東尼奧東邊的塞甘中學,酷夏的足球場上,雷烏斯特讓馬辛米不斷重復著110米見障礙折返,像之前的步行者球員喬治·希爾和C.J.邁爾斯一樣。不只是體格,這個訓練還鞏固著馬辛米的爆發力和速度。
“我覺得這個在一段時間里都會是潮流。”雷烏斯特說,“因為那些成功的人總在霸屏,現在則是金州勇士。這就是他們在做的事情,每個人都會去模仿勝利者。”
就在三個賽季前,只有一支球隊能在一場比賽里轟出100個回合——勇士隊——最終他們贏得了總冠軍。上個賽季,三分之一的聯盟球隊都已經達到這個水平了。而這個賽季,有19支球隊的攻防都在100個回合之上。猶他爵士隊是上賽季最慢的一支球隊,平均每場比賽也達到了93.6個回合。這個節奏在2006年已經是聯盟第13快的球隊了。而今年,他們的節奏大約是每場比賽打96.6個回合,即便這樣依然聯盟墊底。
“現在的比賽就像換了全新的齒輪一樣。”羅戈夫斯基說,他以前在奧蘭多魔術和休斯敦火箭工作。“現在的比賽就是節奏,節奏,節奏。”
但僅隔一個夏天,活塞好像是上了某個魔鬼特訓班,戰斗力如鳥槍換炮般全方位升級。他們沒有超級巨星(德拉蒙德還不到那個級別),卻保持了足夠的沖擊力,很多進攻機會都是他們拼出來的,這就是為什么活塞的比賽節奏值僅排

現在,很多長人也開始加入這一潮流了。隨著換防在擋拆防守中越來越常用,球員被要求能夠防更多的位置,更多不同的體型,大前鋒和中鋒們都開始了他們的休賽期養生瘦身學。
這也是朱利葉斯·蘭德爾這個休賽期跟著訓練師阿米拉·塞薩爾進行節食和地獄般訓練時所想的。而結果是,蘭德爾也可以在社交媒體上曬出自己的精壯了。“我知道沃爾頓教練想要打出的比賽風格。”蘭德爾說,“對我來說,我就是想讓我在比賽中更游刃有余。”
“我覺得這是一個新的大個時代。”丹佛的約基奇說,他也是帶著輕了很可觀體重的身體開始了這個賽季,“現在很多聯盟的大個子都是全能手,我認為大個們開始想要向小個子展示展示他們的創造力了。”
年輕人是這樣,老將就更是如此。阿米爾·約翰遜的調整就已經見到了成效。約翰遜從2005年——他還是一個18歲新秀的時候就開始在拉斯維加斯和阿巴納薩一起訓練,在一起的還有當時還是活塞隊隊友的昌西·比盧普斯和“小王子”普林斯。但當將今年夏天和76人隊簽了一個一年1100萬的合同后,這位30歲的球員想要對他的訓練升個級了。endprint
“你知道嗎?”阿巴納薩回憶起約翰遜5月份的時候和他還有他的團隊所說的,“我要開始我的全餐計劃了,無論你們這些家伙讓我干什么,我都照做。”因此訓練團隊給了約翰遜一個詳細的營養計劃,一個廚師,以及一整套調整后的訓練計劃。旨在幫助他實現他的目標:瘦下來,留在聯盟中。
“他整個重塑了他的體重計劃,變得更像是一個田徑運動員了。他變得更精瘦,看起來更高了。這也讓他的肌肉可以更有效率地工作了。”阿巴納薩說道。
現在這個計劃和他在職業生涯早期得到的建議可以說是截然不同的。
“我還記得拉希德·華萊士有一次告訴我想要增重就多喝點啤酒。”約翰遜在媒體日的時候告訴記者。
這段時間里,約翰遜的食譜上大部分都是雞胸肉,魚肉,以及偶爾有一些不同種類的螃蟹。他最終出現在訓練營的時候足足輕了9公斤。“他對我說,‘我這輩子從沒感覺像現在這么棒,我感覺我現在不止能再打兩年了,我能再打五到六年。”阿巴納薩表示。
對于雷烏斯特的團隊:馬辛米,希爾,邁爾斯,還有其他的那些超過30歲的球員來說,保持體型是個關乎新賽季,乃至未來的重要事宜。“他們都簽下了一個肥約,他們可不想讓這個成為他們最后一個合同。”雷烏斯特說,“當你腳落地的時候,你的關節重重地碰撞到一起,這樣的撞擊你的身體承受次數是有限的,超過就不行了。特別是當你體重還這么大的時候,更是如此。”
馬辛米7月的時候就已經完成了他被要求的瘦身計劃了,但為了能讓他的膝蓋更輕松,他自己又開始了新的一輪減重。降低體重同樣能夠幫助他在跑動,跳躍和落地的時候給韌帶和關節更少的壓力。
“有些球員,比如努爾基奇,如果他能把自己的體重控制在合適的范圍,他的狀態就不會這么不穩定了。他可以延長他的職業生涯大概4到5年。”巴托說。“他早就受過一次傷了,體重越重,給關節帶來的壓力就越強,受傷的可能性也就會越大。”
球員們現在開始尋找各種辦法輔助自己,不只是延長職業生涯,還需要在艱難漫長的賽季中堅持下來。
3
球員為了雕琢自己的身材,也開發出了五花八門的方法,現在越來越多的NBA球員開始參加一些非傳統的運動課程,比如瑜伽,自行車,或者是走進了拳擊場。
“十年前,大家還覺得拳擊對于籃球來說是個禁忌。”羅戈夫斯基說,“現在,人們看到球員們開始這么做了,搞起了綜合格斗,還干得很成功。這也改變了人們對這些的看法。無論是游泳,拳擊,或者是綜合格斗等,這些都開始在我們的球員中變得流行起來。”
伴隨著克里斯·保羅和勒布朗·詹姆斯在舉重室里訓練的照片,關于訓練的各種畫面都出現在了社交媒體上,你可以看到魯迪·戈貝特和沙巴茲·內皮爾兩人在拳擊場上,或者是在普拉提課或者瑜伽課上見到NBA球員的高大身影。八月份,德雷蒙德·格林在動感單車工作室訓練,和他一起的還有諾阿·馮萊,登澤爾·瓦倫丁和伊恩·克拉克。
“我的關節更容易承受這個運動。”格林表示,“動感單車課上也能感受到團隊的那種精神刺激,所以我喜歡帶著我的兄弟們一起騎。這是一個讓我們從訓練館出來,給我們的訓練增加更多花樣的好辦法。”
2014年,某雜志記錄了凱爾·科沃爾的訓練,他和朋友交替舉著將近40公斤的石頭在海底進行了5公里的行走;兩年前,德懷恩·韋德打過躲避球;克雷·湯姆森把沙灘排球、高爾夫和游泳都加入到了他的夏季日程中;還有前幾年,盧克·沃爾頓曾說瑜伽和沙灘排球是37歲的理查德·杰弗森在聯盟保持狀態的秘訣。
希爾、馬辛米、和邁爾斯都去過得克薩斯州的普拉提工作室。這個夏天,馬辛米開始一周去兩次了。“所有那些以前對于瑜伽的刻板印象都消失了。”雷烏斯特說,“現在人人都在練這個,這是有原因的,它在籃球運動中占有一席之地。”

“今年夏天,凱爾(洛里)忙得團團轉,他要學普拉提,要練習籃球,要參加五對五的比賽,要拉伸身體。”阿巴納薩用猛龍隊的當家控衛舉了個例子。洛里三年前就把自己從日常習慣到比賽之外的飲食進行了天翻地覆的調整,減重了將近7公斤。“以前那種比賽的方式已經不在了,現在像凱爾這樣的球員通過普拉提,已經能舉起90%體重的重量了。在我1997-98賽季剛開始從事這項工作時,還沒見過哪名球員會這么做的。”
這一切都開始于一個玩笑。朗·惠特克和他高中的好友馬特·科爾維爾發現,每個休賽期,在亞特蘭大憲報上總會有一篇一樣的關于球員增重的報道,而且每次都是將近7公斤,他說,從來沒有出現過其他重量,永遠是這么重。
“后來搜索引擎出現了,我用搜索引擎做了搜索。”惠特克說,“我最終發現,實際上所有的新聞媒體都在這么干。”
惠特克開始記錄這些故事,甚至是把它們搬到自己在雜志以及NBA官網的專欄上。《肌肉觀察》欄目也因此誕生了。
“當推特流行起來之后,我在上面給這個創建了一個話題。”惠特克說,“后來當我發現NBATV也開始引用它,節目里面說‘讓我們來看一下NBA.com上最新的《肌肉觀察》,那時候我暗暗覺得‘恩,我成功了。”
但幾個賽季之后,“肌肉觀察”已經發展得不一樣了,“清瘦觀察”可能是下一個新的前沿領域。
“某種程度上說《肌肉觀察》已經可以壽終正寢了。”惠特克笑稱。“但是我覺得總有一天它會回來的。”
這就是大趨勢下所帶來的改變,不僅僅是球員改變了體型,甚至于旁觀者的眼光也隨之改變了。當然,或許未來的某一天,NBA又會回到往日那個肌肉疙瘩滿場撞的環境中,但那也意味著進步和變革。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標簽,而現在這個時代,就是瘦下來,并快起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