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銳
“現在,領導干部不敢再像以前那樣亂吃亂喝了,從我所在的河南南陽的干部到北京的干部,誰一聽說請客吃飯,立刻就惱了,甚至懷疑你是別有企圖。”對五年來的變化,著名作家二月河深有感觸。
河北棗強縣一名村民說:“前幾年到鄉里辦事,沒進大門就發怵,總要先找個關系才踏實。沒熟人辦事不跑兩三趟下不來。如今,反腐敗把當官的‘整到了,設了便民服務中心,村里都有代辦員,幫著跑。”
五年來,反腐敗保持雷霆萬鈞之勢,在官場作風改善、重塑政治生態等過程中,發揮著獨特的“清障”作用。如今,它帶來的轉變已悄然而深刻地影響著中國社會,影響著每一個人。
重塑政治生態:反腐敗扮演著“清障”角色
“春節時看了《于成龍》電視劇,很感動,想來感受他的生活環境。沒想到竟有這么多人。”2017年2月,山西呂梁于成龍廉政文化園內,有游客感慨地說。
于成龍故居從荒蕪到游人如織,也折射了山西政治生態的變化。塌方式腐敗后,山西一方面反腐敗零容忍,僅2015年1月到9月,該省反腐敗立案數、結案數、處分人數均居全國第一;更在此基礎上破潛規則,規范“六查”制度選干部,發動1.4萬名干部入企服務。
山西的變化,可視作反腐敗形成壓倒性態勢、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推進的縮影。專家認為,在“上樹信仰、中立價值坐標、下劃紅線”重塑政治生態過程中,反腐敗始終是基礎,扮演著“清障”角色。以此為依托,制度執行力、干部宗旨意識、為民意識都得以提升。
五年來,在持續反腐敗、從嚴治黨背景下,黨風政風、社風民風都發生了可喜變化。四川某地紀委人士介紹,剛嚴令查處購物卡腐敗時,他們曾處理某單位私自發放購物卡事件。找涉事人員誡勉談話時很不配合,其他單位不少人也不理解。今年春節,該地紀委又查處了一名收200元購物卡的社區干部,給予其黨內警告處分,公開通報發出后,在縣委大院聽到大家議論:“膽兒真大,還敢頂風作案啊!”
改變,也發生在選人用人領域。曾因賄選案落馬多名官員的湖南衡陽,今年1月人代會又曝“意外”:時任市農機局局長、在正處級崗位一待21年的侯明星當選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中央要求把真正干事的人選出來。”《湖南日報》媒體等披露,“衡陽版易學習”侯明星為人老實,工作業績突出,執掌農機局時,綜合工作在省內連年排名第一,還把“互聯網+”、無人機等推廣到農業生產中。這次獲提拔,侯明星實屬眾望所歸。
改變生活方式:不大吃大喝后,哪些活動受熱捧?
原來,因為民間“酒桌上能辦事”“禮物越高檔越有誠意”等說辭,奢靡浮躁之風愈演愈烈。八項規定出臺以來,各級查處違規公款吃喝、大操大辦婚喪喜慶事宜各1萬余起,查處公款旅游5700余起……形成了強力震懾。
治奢的新規,在全社會形成示范效應,涵蓋衣食住行。如吃喝方面,工作日禁酒,自助餐成標配。住宿方面,機關、企事業單位都有了明確標準。出行方面,呼吁多年的車改終于推行;將知名景區設置為對黨政機關外出開會的“禁入名單”。
治奢崇儉,干部群眾都是受益者。“以前中午最多轉了9桌,陪了9批客人,當天就把自己喝到醫院去了。為面子,鎮上搞接待還喜歡去市里吃飯,一頓就是1萬多,真心疼啊。如今,公務接待就吃鎮食堂,不沾酒,輕松了。”山東省德州市一名鎮長說。
反腐敗高壓下治奢之風,亦是給繁文縟節、經營關系等松綁,贏得了民間積極支持。
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說,如今不少民營企業不再把精力花在與政府迎來送往上,政府領導來企業,一杯清茶就解決問題,這才是正常。
對此,浙江民營企業主張建林體會頗深。治奢之下,專做浙江烏鎮“姑嫂餅”高檔禮盒裝的他,轉而生產實惠的小包裝姑嫂餅,銷往烏鎮景區周邊民宿、旅館,受到追捧。他說:“不正之風撐起的繁榮,終究是迷夢,只有圍著市場轉,企業才能做大做強。”
如今,多家高檔餐廳轉變為大眾消費。如萬慶良常去的品云觀會所,便改名經營起米粉,里面10元一盤的涼拌青瓜、26元的叉燒桂林米粉……生意火爆。
從奢入儉,更重要的是帶來了生活方式的深刻變革。從官場到民間,人們開始崇尚簡單,回歸家庭,擁抱自然,釋放自我。
2015年,江蘇省直機關工委的一份調查顯示,各類應酬減少后,3200名黨員干部每周讀書10小時的占74.77%,超過20小時的占14.26%。
公務員們則將外出踏青、陪伴家人、健身等越來越多地納入周末計劃。
“這樣的生活方式,必將形成強大的示范效應。人們身心負擔和精神壓力減輕后,將騰出精力,增進活力,更好適應深化改革、創新創業等要求。”專家分析。
中國模式破解反腐敗難題:中國反腐敗給力,西方輿論反思
中國反腐敗也贏得了世界點贊。美國、俄羅斯、南非、莫桑比克、巴西等國現任或前任領導人,都曾盛贊中國的強力反腐敗。
“反腐敗行動查處官員級別之高、數量之多,數十年所罕見。”英國《金融時報》評價。美國佐治亞州立大學政治學教授安德魯·魏德安則認為,這場“反腐敗戰”有三個目標:剔除腐敗官員、警醒想貪腐官員、樹立公眾信心。
美國網友則感嘆:“美國什么時候才能也有個‘中紀委呢?”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對這樣的變化,中國社科院教授李文很感慨。他透露,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國際社會有種看法是,中國不光存在嚴重腐敗,還無力從根本上解決腐敗。而今,中國刮骨療毒,反腐敗創造出人間奇跡,怎不令人刮目相看?
通過反腐敗消除偏見只是第一步,中國還積極引領反腐敗國際合作,展現大國形象。
“我認罪悔罪。”今年7月底,“百人紅通”一號嫌犯楊秀珠到案后出庭受審。截至目前,“百名紅通人員”已有44人到案。“獵狐”“天網”等行動步步進擊,體現出中國“天涯海角,雖遠必追”的決心。
“中國的反腐敗行動,已成為中國模式、中國故事的組成部分。”芝加哥大學政治學博士陳定定指出,中國反腐敗不光取得了巨大成就,還保障了改革推進。隨著中國反腐敗堅定向前,國際社會將更好理解和支持中國改革。
(摘自《廉政瞭望》2017年第17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