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志毅
【摘 要】古美街道隸屬閔行區,長期以來移動信號覆蓋弱,質量差,一直是三家運營商的無線信號覆蓋的難點區域。為了能夠更好地提升對該區域的集團客戶服務,提高個人用戶通信質量,保證移動通信業務的市場占有率。由于古美街道居民區聚集,居民對于基站輻射存在誤區,合適的公共建筑匱乏,一系列因素導致傳統的基站建設模式在古美街道很難開展。基于現狀,閔行移動嘗試利用公共道路燈桿資源架設天線,降低天線高度,提高天線密度的方式來提升古美街道的無線網絡質量。由于距離居民區區域相對較遠,并且控制每個天線的覆蓋角度與方向,該區域的無線質量提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燈桿站建設模式對于居民聚集區也是一個很好的示范,對公司未來建設模式創新有較大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無線網絡;弱覆蓋解決;燈桿站建設
中圖分類號: TN929.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7)29-0094-002
【Abstract】The old street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Minhang District,the long-term mobile signal coverage is weak, poor quality,has been the three operators wireless signal coverage difficult area.In order to better enhance the Group's customer service to the region,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rsonal user communications and ensure the market share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 services.Due to the accumulation of residential areas in the ancient streets of the United States,residents have misunderstandings about base station radiation and inadequate public buildings.As a result,a series of factors have caused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base station construction in the ancient streets of the United States to be difficult to carry out.Based on the status quo,Minhang Mobile tried to use the public street lamp resources to set up an antenna,reduce the height of the antenna and increase the antenna densit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wireless network in the ancient beauty street.Due to the relatively remote area of residence and control of the coverage angle and direction of each antenna,the quality of the area's wireless quality i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Pole station construction model for the residents gathered area is a good demonstration of the company's future construction model innovation has more reference.
【Key words】Wireless network;Weak coverage solution;Light pole station construction
1 項目建設需求概述
根據用戶投訴及閔行分公司網測數據顯示古美街道區域存在嚴重弱覆蓋,為解決該區域道路信號覆蓋,提高通話質量,需對該區域內弱覆蓋道路進行無線信號補點覆蓋。
2 弱覆蓋投訴區域及其周邊網絡情況分析
2.1 弱覆蓋范圍
弱覆蓋區域包含南到古美西路,北到平南路,東到古美路,西到萬源路,其中包含古龍路,平吉路,顧戴路,平陽路,蓮花路共 9條道路。
2.2 周邊建筑主體結構
該區域內以大型密集居民小區為主,根據閔行分公司反饋,無法在該區域內建設宏基站,初步擬定通過建設街道站的方式對相應弱覆蓋道路進行專項覆蓋。
2.3 無線環境測試分析
2.3.1 弱覆蓋投訴區域周邊站點分布情況如下所示:
2.3.2 網測結果分析
網測數據顯示,萬源路(平南路-古龍路)、古美路(顧戴路-古美西路)、古美西路(蓮花路-古美路)路段,平均接收電平>-75dBm,RQ<2,,均能達到覆蓋要求。其余路段均平均接收電平<-80 dBm,RQ>2,均存在弱覆蓋現象。
2.4 需新建街道站解決弱覆蓋區域
經網測數據分析得出:弱覆蓋區域內,平南路(萬源路-蓮花路)東側200米、平南路(蓮花路-古美路)、蓮花路(平南路-古美西路)、萬源路(古龍路-古美西路)、古龍路(萬源路-蓮花路)、平吉路(萬源路-古美路)、顧戴路(萬源路-蓮花路)、平陽路(萬源路-蓮花路)、古美西路(萬源路-蓮花路)、古美路(平吉路-顧戴路)、顧戴路(蓮花路-古美路)西側170米、平陽路(蓮花路-古美路)西側170米,上述路段均建議新增街道站解決弱覆蓋;古美路(平南路-平吉路)、古龍路(蓮花路-古美路)的弱覆蓋可通過待建站點閔古寶建成后解決;顧戴路(蓮花路-古美路)東側300米、平陽路(蓮花路-古美路)東側400米通過優化調整顧麥和古美2個基站來解決弱覆蓋問題,如下所示:endprint
3 解決方案
根據網測數據分析顯示,該區域內多個路段都存在弱覆蓋現象,本次擬采用GSM數字射頻拉遠系統在部分路段利用交通燈信號桿建設街道站,以解決各路段的弱覆蓋。
3.1 模擬信號測試
本次模擬測試為1800M信源,輸出為20dBm,天線增益9dBi,約1dB的饋線、接頭損耗,模擬測試結果(見附件)顯示:在距天線175m處測得場強為-101dBm。在信源設備選用60W(47.7dBm)數字光放,器件損耗7dB(按四功分器6dB損耗+1dB饋線、接頭損耗考慮)情況下,距天線175m處場強在-81dBm左右,不滿足覆蓋要求,若要達到邊緣場強-75dBm的覆蓋要求,需要更換高增益天線,根據計算,在選取增益18dBi定向天線的情況下,距天線175m處的場強在-72dBm左右,因此本次方案推薦使用1800M 60W數字光放和18dBi高增益天線的組合,可以覆蓋約200m的街道,已考慮樹葉阻擋。
3.2 天線點位確認
經網測數據分析及現場勘查情況,參考模測結果,初步確定在部分路段交叉口共建設17個街道站以解決該區域的弱覆蓋。
3.3 信源引入方案
該區域周邊無線信號環境復雜,為避免多徑效應,建議采用在現有站點內新增基站設備作為信源。初步擬定閔古寶作為信源站,GRRU遠端站與所連接信源站的劃分情況如下:
3.4 傳輸方案:
傳輸建議使用現有市政管道。
3.5 GRRU遠端建設方案:
本建設方案擬定在部分交通信號桿上安裝一到四副移動定向天線,對弱覆蓋道路進行補點覆蓋,另需在交通信號桿附近安裝一個室外過路箱,過路箱內預留數字拉遠設備(GRRU)、ODB、配電箱三個設備安裝空間,配電箱考慮從附近監控或交通信號燈設備過路箱內取220V交流電,GRRU安裝在路邊新增的過路箱內,通過饋線與天線相連。
3.6 設備選型:
1)室外定向板狀天線性能要求:
支持頻段:1710~2500MHz,增益:18dBi,垂直面半功率波瓣寬度:≈7°
水平面半功率波瓣寬度:≈65°
2)過路箱:
中國移動需要在監控桿附近安裝一個室外過路箱,因數字拉遠設備為有源設備,需要業主提供220V交流電,電源可由附近監控設備過路箱引入移動室外過路箱中配電箱內。
4 小結
從上面的電平質量圖可以看出,在燈桿站設立節點區域,電平和質量明顯好轉。在實際的路測過程中,在古美燈桿站區域內,異常事件的發生量大大減少,絕大部分區域相鄰的兩個節點的電平可以順利銜接。
但是在部分路段的兩個節點的交接處,存在一定的銜接不夠。通過實地勘察,發現部分節點存在一定的擺放位置不合理,以及天線方位角設置不合理的情況,導致覆蓋距離過近。
另外,在古美燈桿站的同外部交界處,以萬源路以西和蓮花路平南路以北為典型,均不同程度的存在在測試車輛出古美燈桿站區域時,由于過路口后由正對天線變成背對天線,如果該處周邊宏站電平不強的話,會因為電平快衰落導致異常事件的發生,在近期的多次測試中均有發現。
因此,我方建議,可以在上述節點增加往燈桿站外方向天線,使得該古美街道區域的電平可以更好的銜接。
【參考文獻】
[1]于全.戰術通信理論與技術[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9.
[2]王田園.基于案例和建模的GSM無線網絡掉話的分析與研究[D].重慶郵電大學,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