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蘭娜
摘要:中國現當代文學作為高等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基礎課,在新課程語境下,不斷推進教學改革的進程和步伐是教育界關注的重點方向。基于此,本研究在概述新課程語境下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改革必要性的基礎上,對目前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對教學改革提出了幾點思考。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能夠為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改革的步伐獻力。
關鍵詞:新課程;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
近年來,中國現當代文學在大學校園中受到前所未有的冷落。與此同時,在新課程語境下,人們對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研究的過程中,基于我校在這一學科的教學現狀,從以下幾方面展開了分析。
一、新課程語境下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中國現當代文學主要是指從1919年到新中國成立以來的中國文學,是教育部的二級學科[1]。目前,它是高等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基礎課、必修課也是主干課。不僅如此,它還是人文社科類的基礎課,更是大學生人們素質教育的關鍵課程[2]。因此,在新課程語境下,改革中國當代文學的教學現狀是非常必要的。
二、目前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滯后
在對我校漢語言文學專業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現狀進行了解的過程中,發現當下的教學內容處于相對滯后的狀態。例如,部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主要以“史”的線索為主,即單純對史料進行講解,這種教學方式不僅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而且也難以促使學生從中獲得能力的提升。另外,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在于中學語文教材銜接方面也十分缺乏,進而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難以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因此,在對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應從教學內容這一角度出發。
(二)教學方法單一
目前,我校在開展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的過程中,采用的教學方法主要以機械教學為主,即教師講解,學生機械記憶為主。這種教學方式,對于學生融匯貫通以及提高綜合能力均是非常不利的。在新課程語境下,中國現當代文學為形成一套穩定的批評標準以及客觀的價值立場,教學方法的改革是必須的。只有教學方法改革,才能促使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能力,如批判能力等。不僅如此,對于學生形成正確客觀的價值立場也是十分關鍵的。
(三)教學評價缺乏
通過對我校漢語言文學專業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評價方式的了解,目前其主要以終結性評價以及量化評價為主。終結性評價主要是指在每一學期結束后將期末成績以及學生網上評教的方式對教學的效果進行評價。量化評價主要指通過考試的方式對教與學的雙方進行評價的過程。這種評價方式,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新課程語境下,這種評價方式對于全面且客觀地了解這門課程的教學情況還尤顯不足。因此,在進行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應注重完善教學評價方法。
三、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
(一)關注教學內容方面的改革
在改革教學內容的過程中,應主要以下兩個方面入手:第一,應淡化“史”的線索,可通過代表性作家作品等角度入手,引導學生構建自身的文學感悟以及鑒賞的能力。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對經典作家的作品進行講解,并指導學生如何細讀,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第二,教學內容應注重于中學語文教材進行銜接,如將魯迅的《祝福》、《故鄉》等作品引入其中,促使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對中國現當代文學進行深入了解和認識。總之,教學內容的完善和豐富是教學改革的重要部分,應給予重視。
(二)注重教學方法方面的改革
在教學方法改革方面,最為關鍵的是應注重豐富教學手段,創新教學方法。在新課程語境下,由于自媒體等技術的發展,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應適當引入自媒體等新科技,以提高教學的效率和教學的質量。例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通過圖片、影像、動畫等方式,豐富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也可結合教學內容,將范例教學方法以及拋錨式教學方法引入其中,進而提高教學的水平。以范例教學法為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白毛女》三次改寫為例,促使學生掌握歷史主義的思維方式。
(三)重視教學評價方面的改革
教學評價是檢驗教學效果以及改進教學質量的關鍵。因此,應注重教學評價的改革。我校在改革教學評價的過程中,應注重將終結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進行結合,以對這一課程的雙向教學活動進行全面的了解。例如,對于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師在進行正式教學的前十分鐘,可讓學生介紹一下自己目前正在讀的現代文學作品,簡要概述相關內容,并對其進行評價。通過這種方式,激發學生興趣,提升教學效果。除此之外,還可將量化評價與質性評價結合。總之,豐富教學評價方式是十分重要的。
四、結論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語境下,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改革是必然的。在加速改革進程和步伐的過程中,應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評價三個方面入手。只有從以上三個方面入手,才能促使中國現當代文學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羽華.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教學現狀與癥候式分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7,11 (7):171-173.
[2]湯原力,林翠萍.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新校園旬刊,2017,16 (7):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