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莉
【摘要】目的 探知心血管患者通過中西醫護理所取得的壓瘡預防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90例心血管病患,均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對實驗組施以中西醫護理對策,而對照組則采用一般護理對策,之后將兩組的壓瘡發生率與護理滿意率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實驗組的壓瘡預防效果和護理滿意程度都高于對照組。結論 中西醫結合護理可有效預防心血管患者壓瘡的發生,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心血管內科;壓瘡;中西醫護理;預防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31..01
壓瘡又稱壓力性潰瘍,俗稱褥瘡。心血管病患者患重癥或者是術后,自主活動受限,長期臥床,身體局部組織長時間受壓,結合其他因素如皮膚摩擦、肌肉萎縮等,而導致局部組織潰爛壞死。護理人員應充分認識各種危險因素并給予病人全面有效的防護,以減少壓瘡的發生。中醫辯證認為,壓瘡乃氣滯血瘀證、蘊毒腐潰證、氣血兩虛證,病癥在肌膚,重可達骨骼,日常護理與中醫護理充分融合,可有效控制壓瘡發生率以及提高潰爛愈合率。本文將對中西醫結合護理在心血管患者中的應用所產生的壓瘡預防效果進行探究。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90例心血管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5例。對照組男26例,女19例;年齡45~73歲,平均(59.4±2.3)歲;觀察組男29例,女16例;年齡46~76歲,平均(62.1±2.4)歲。選擇這些實驗對象的標準為:(1)依據24小時心動圖和常規心電圖的檢查結論來確定疾病的類型,選擇應當住院治療的病患;(2)選擇的病患全都精神正常,在認知功能上沒有障礙,意識清晰;(3)所有的實驗患者都對此次研究知情,且十分配合。性別年齡、癥狀顯現這類資料的組間比較沒有十分明顯的差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分析
1.2.1 對照組患者
該組患者采用一般性護理干預,如:每隔兩個小時由護理人員幫助病患翻身,調整體位。在病患身體空隙處或病患的骨隆突處墊海綿墊、氣壓墊等,用以緩解局部神經承受的壓力。及時更換被服,保持病患皮膚清潔干燥。根據病患實際病情,酌情給予高蛋白食物以及適當補充礦物質以增強機體抵抗力。
1.2.2 觀察組患者
為了滿足實驗需要,對觀察組患者采用中西醫結合護理,即以一般護理為基本,適當加入中醫護理,主要的內容有:(1)采用中藥膏摩法,調配以大黃、黃柏、白芷等涂于病患易受壓部位,加以按摩每日30分鐘,以清熱除濕,散瘀止痛消腫。(2)通過中醫情志護理,緩解病患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3)從皮膚、起居、飲食、運動等多個方面進行中醫調理。
1.3 觀察指標
觀察指標主要包括實驗患者在住院期間的壓瘡發生概率和患者的護理滿意情況。其中,護理滿意度可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進行,問卷結果應為滿意、不滿意和非常滿意三類,并根據滿意和非常滿意的病患數量來計算滿意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1.0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采用(%)表示,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差異經t或者x2檢驗,若P<0.05,則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在住院期間,兩組病患的壓瘡發生率為:觀察組:2.2%,對照組:15.4%;其中,觀察組病患的護理滿意率為98.26%、對照組的護理滿意率則為79.15%。經過數據分析發現,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中醫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之一,是我國特有的醫學理念。在《黃帝內經》一書中,已經出現了“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的醫學思想,可見中醫對壓瘡預防有著深刻的認知。
中醫學講究“審證求因”,其認為,壓瘡是由于病患長期保持某一體位而導致局部受壓,氣血運行不暢,經絡不通,氣滯血瘀,肌膚皮肉筋脈失于溫照濡養而成。中醫護理通過“望聞問切”,可以對病患出現壓瘡的風險以及影響因素及時進行評估,并結合評估結果制定嚴密細致的壓瘡預防工作計劃,在做好日常護理工作的基礎上,可同時采用中藥離子導入、穴位按摩、濕敷、中藥膏摩法等多種方式進行辯證施護,對病患身體局部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減輕病患痛苦,提高治療效果。
通過本次研究,已經證實中西醫護理對策在心血管病患的壓瘡預防中起到了很好的護理預防效果,在降低壓瘡產生概率和提高病患護理滿意度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值得廣泛應用于實際的臨床治療中。
參考文獻
[1] 張 莉,于 青,王 瑾.中西醫結合治療與護理腫瘤Ⅲ期壓瘡
56例的臨床效果[J].中國社區醫師,2017,33(28):136+138.
[2] 孫 迅.中西醫結合護理在ICU壓瘡高危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內蒙古中醫藥,2017,36(15):166-167.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