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特金 吳超群 白烏蘭 滿 達 包巴根那
(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65)
解毒湯是蒙醫學傳統藥物之一,出自吉格木德·丹金扎木蘇于20世紀初撰寫的蒙醫經典著作《觀者之喜》(又名《通瓦嘎吉德》),由土茯苓、文冠木、冬青葉等12味藥材組成。筆者從傳統蒙醫藥及現代醫學角度對蒙藥解毒湯組方進行分析,并回顧總結該藥藥理學研究進展。
解毒湯由土茯苓24g、文冠木15g、冬青葉15g、綠豆15g、金蓮花9g、北沙參9g、黑云香9g、紅花9g、草河車6g、訶子6g、甘草6g、黃連3g組成。本方性涼,為解毒之專方。方中以解毒藥土茯苓為主,配以訶子以調理體素及解毒,黑云香、草河車以殺黏,文冠木以清黃水熱,北沙參、金蓮花、冬青葉、紅花、黃連以清熱,綠豆、甘草以解毒。各藥配合,清熱解毒之功俱全,對傷熱、毒熱有良好療效[1]。
土茯苓為百合科植物光葉菝葜的干燥根莖,味甘、淡、平,歸肝、胃經。具有除濕、解毒、通利關節之功效。臨床上用于治療濕熱淋濁、痛腫、瘰疬、疥癬、梅毒及汞中毒所致肢體拘攣、筋骨疼痛等癥[2]。辛淮生等[3]研究顯示,土茯苓水煎劑能明顯拮抗受試驗動物中毒性肝細胞壞死后血清5種肝酶譜升高和肝勻漿的ALT和AST活性升高,并且降低ALP和CGT的活性,對硫代乙胺(TAA)中毒大鼠肝損傷有保護作用。殷網虎等[4]研究表明,土茯苓含有生物堿、落新婦苷、異黃杞苷、甾醇、皂苷、鞣質等成分,土茯苓配方顆粒作為土茯苓的全提取物,具有較好的抗菌作用,尤其是對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抗菌效果最為明顯。此外土茯苓還具有明顯的利尿作用,從土茯苓中提取分離得到的落新婦苷能明顯增加大白鼠的排尿總量,且有劑量-反應關系,給藥后能增加尿Na+排出量,但對尿K+排出沒有明顯改變[5]。
文冠木又名木瓜、文燈果、僧登毛道、溫旦革子等;蒙藥名:森拉、文燈,為無患子科植物文冠樹的枝條或莖干的木部,主產于內蒙古,為蒙醫常用藥材。具有清熱燥濕、祛瘀止痛、斂干黃水的功能,臨床用于治療風濕性關節炎、風濕內熱、皮膚風濕等癥[6]。崔承彬等[7]將文冠木乙酸乙醋提取物經動物實驗證明其具有顯著的鎮痛消炎作用,且活性比阿司匹林強。此外文冠木正丁醇提取物還具有明確的抗炎癥反應作用,且其作用與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無關[8]。
冬青是冬青科冬青屬喬木植物,主產于湖南、湖北、廣東、廣西、海南等省。冬青葉味苦、甘、涼,有清熱、解毒,祛暑作用,主要用于治療頭痛、齒痛、目赤、熱病煩渴、痢疾等癥[9]。伍彬等[10]應用硅膠及凝膠柱色譜法對冬青葉化學成分進行分離,并利用核磁共振和質譜等方法鑒定分離得到的化合物,結果從大葉冬青的干燥葉中分離得到羽扇豆醇、熊果酸、23-羥基齊墩果酸等8個化合物。冬青葉提取物對大鼠肝組織體外試驗表明其有較強的抗脂質過氧化作用,提示其有治療炎癥、預防心腦血管疾病、防癌、延緩衰老等保健作用[11]。Zhu LF等[12]研究顯示,冬青葉提取液靜脈注射后能明顯增加麻醉兔的腦血流量,降低腦血管的阻力和血壓,提示該藥對腦血管有一定的擴張作用,這對促進腦循環、調整腦血管機能、防治腦血管疾病有一定的作用;另外,在實驗中還觀察到該藥對大鼠實驗性血栓形成有一定抑制作用。
綠豆,又名青小豆,為豆科草本植物菜豆屬綠豆的成熟種子,在我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栽培史,人們食用綠豆,用以清熱解毒、消暑、利水,治暑熱煩渴、水腫、瀉利、丹毒、癰腫、解熱藥毒等[13]。綠豆具有很強的解毒作用,能清除體內外多種毒物,預防食物中毒和藥物中毒。這與綠豆富含蛋白質、膳食纖維、硒、多酚等解毒成分有關;綠豆蛋白質可保護胃腸粘膜,阻止毒物在胃腸道吸收;此外,綠豆蛋白質、多酚和硒等成分還可與有機磷農藥、汞、砷、鉛等金屬毒物結合形成復合物,阻止其在胃腸道的吸收,促進其排泄[14]。吳小勇等研究顯示[15],綠豆皮中富含維生素E、胡蘿卜素、黃酮類和多酚類物質等抗氧化成分,因此具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這些物質以多種方式發揮抗氧化作用。其一,通過直接與含氧自由基結合形成穩定的中間產物,從而阻止自由基的鏈式反應;其二,與催化自由基鏈式反應的金屬離子螯合:其三,增強體內抗氧化酶的活性等。
蒙藥金蓮花為毛茛科植物金蓮花干燥花,蒙藥名為阿拉藤花-其其格,是一種應用歷史悠久的傳統蒙藥,主要分布于內蒙古東部、吉林西部、遼寧、河北和山西等地。蒙醫藥理論研究表明“阿拉藤花-其其格”具有愈傷、燥膿、止腐、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用于創傷、外傷感染、血“協日”性眼患、咽喉熱[16]。體外抑菌試驗結果表明,金蓮花是一種抑菌譜較廣的中草藥,其提取物在體外對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均有較好的抑菌作用,如對綠膿桿菌、甲型鏈球菌、肺炎雙球菌、痢疾桿菌、卡他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福氏桿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變形桿菌等均有較強的抑制作用[17]。唐津忠等[18]報道,金蓮花中的黃酮類化合物對豬油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隨著提取物添加量的增加,其對豬油的抗氧化作用增強,兩者在試驗劑量范圍內呈正相關,其抗氧化作用可以與人工合成抗氧化劑BHT相似,優于VE的效果,而且提取物中的黃酮類化合物與VC有較好的抗氧化增效作用。除此之外,魏紅等[19]也考察了金蓮花、陳皮、甘草和杭菊這4種中藥材中的黃酮提取物對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結果表明,金蓮花黃酮提取物對3種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較強,是一種優良的天然自由基清除劑。
北沙參為傘形科植物珊瑚菜的干燥根,主要分布于山東、遼寧、河北、浙江、江蘇、廣東、福建、臺灣等地.本品味甘微苦,性微寒,歸肺、胃經,有養陰清肺、益胃生津之功效.主要用于肺熱,燥咳,勞嗽痰血.熱病津傷口渴[20]。Yuan z等[21]研究了產于日本的北沙參的鎮痛和鎮靜作用,結果表明北沙參的甲醇提取物經口服給藥,能夠延長戊巴比妥誘導的睡眠時間,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在劑量為1g/kg體重對小鼠有鎮靜作用。NB TB等[22]實驗證明,北沙參的水提取物和有機物提取物都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
蒙藥材黑云香為橄欖科植物穆庫果沒藥分泌的干燥樹脂,氣芳香、味苦、性涼,具有消腫止痛、愈傷等功效,用于麻疹、天花、猩紅熱、炭疽、半身不遂、肝熱、骨折、腦刺痛等[23]。
蒙藥紅花為菊科植物紅花的干燥管狀花.夏季花由黃變紅時采摘,性溫,味辛,具有活血通經、散瘀止痛的功能,主要用于經閉、痛經、惡露不行、癮瘕痞塊、跌打損傷、瘡瘍腫痛等癥[24]。實驗表明紅花提取物中的紅花黃色素可清除羥自由基、抑制脂質過氧化、保護細胞膜,其主要成分羥基紅花黃色素A為一查耳酮類成分,其分子中含有多個酚羥基.紅花水提液有抗氧化作用,可清除羥自由基及抑制脂質過氧化反應[25]。王藝蓉等[26]發現羥基紅花黃色素A能夠抗肝纖維化,保護肝組織,減輕肝細胞水腫和纖維化程度,并能促進損傷肝組織的修復,且其抗肝纖維化作用機制可能與其抗脂質過氧化作用有關。
草河車,別名重樓、蚤休,為蓼科植物珠芽蓼的根莖,野生資源豐富,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和西南,為民間草藥,有清熱解毒、收斂止血的功效[27]。付亞莉等[28]研究表明重樓甾體總皂苷體內給藥能夠增強ADP誘導血小板聚集,體外能夠直接誘導血小板聚集,并呈劑量效應關系;重樓甾體總皂苷能夠直接激活血小板引起變形釋放等反應,且腎上腺素能夠增強重樓甾體總皂苷誘導的血小板聚集,該增強作用能被酚妥拉明所拮抗,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抑制荊過釩酸鈉能增強重樓甾體總皂苷誘導血小板聚集。高琳琳等[29]對蚤休藥理藥效進行了研究,表明酚羥基是甾體皂苷類物質抗氧化作用的主要活性基團,甾體皂苷類物質也是供氫體,可以通過形成氫鍵達到穩定并降低自由基活性的目的,酚羥基結構同時還能通過螯合體系中的Fe2+、Cu2+等微量元素,阻止·OH的產生。
訶子為使君子科植物訶子及其變種絨毛訶子的的干燥成熟果實,是一味常用收澀蒙藥,具有澀腸止瀉、調和藥性、降火利咽、解毒等功效。Cheng等[30]從訶子中分離得到6種粗提物和4種單體化合物,進一步實驗,證明所有的粗提物和單體化合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訶子對常見的人體致病菌均有明顯的抗菌活性,表現出廣譜抗菌作用,體外實驗證明,訶子對4~5種痢疾桿菌都有效,尤以訶子殼為佳[31]。
甘草是豆科植物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莖,其味甘、性平,歸十二經,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痙等諸多功效[32]。甘草含抑制平滑肌痙攣的活性物質,有良好的解痙作用。甘草具有阿托品樣解痙作用,能夠抑制試驗動物(兔、大鼠、豚鼠、狗等)離體或在體的腸管活動,明顯緩解胃腸道痙攣,對抗胃液分泌[33]。甘草提取物與其主要成分甘草酸能在動物水平和細胞水平誘導CYP3A的表達,通過調節肝臟酶活性,抑制毒物的活化,誘導毒物的代謝,起到解毒的作用[34]。
黃連為毛茛科黃連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味苦寒、主熱氣,主要功能為清熱燥濕、瀉火解毒,臨床上多用于治療濕熱痞滿、嘔吐、瀉痢、黃疸、心火亢盛、高熱神昏、心煩不寐、目赤吞酸、牙痛、消渴及癰腫疔瘡[35]。黃連的抗菌譜廣,很多細菌對其都敏感,如肺炎雙球菌、白喉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G+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霍亂弧菌、淋球菌等G-菌,以及白色念珠菌、紅色毛癬菌等真菌[36]。
蒙藥解毒湯是一種應用時間久遠的傳統蒙藥制劑,對于該藥中單藥的研究已經非常深入、細致,但對于該藥組方應用研究確實較少。今后我們會進行更多臨床及基礎研究,闡明該藥對于急性中毒的作用機制,使其更好的服務于各族人民。
[1]中國醫學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 中國醫學百科全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278-279.
[2] 劉廣省. 土茯苓的藥理研究進展[J].中藥材,2001,24(8):615-616.
[3] 辛淮生,付海珍,戚雪勇,等.土茯苓對TAA中毒大鼠肝酶譜的影響[J].鎮江醫學院學報,1998,8(2):165.
[4] 殷網虎,袁武軍,曹美琳. 土茯苓配方顆粒對臨床常見致病菌的抗菌研究[J]. 中國中醫急癥,2011,20(12):1957-1958.
[5] 吳麗明,張敏. 土茯苓中落新婦苷的利尿和鎮痛作用[J]. 中藥 材,1995,18(12):627-630.
[6] 劉玉磊,烏日娜. 文冠木的研究進展[J]. 中國民族醫藥雜志,2009,2(2):73-74.
[7] 崔承彬,陳英杰.文冠木中活血成分的研究[J].中草藥,1987,18(7):296-298.
[8] 匡榮,包文芳,趙明宏,等.文冠木正丁醇提取物的抗炎作用[J].沈陽藥科大學學報,2001,18(1):53-56.
[9] 王新,陸慧寧,林少琨. 苦丁茶冬青葉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 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2005,17(3):366-370.
[10] 伍彬,鄭曦孜. 大葉冬青化學成分研究[J]. 藥物研究,2009,18(10):17-18.
[11] Yang B,long SJ,Qin ZJ,et al.Research into antioxidation of Ilex kudincha extracts[J].J Gnangxi Univ Nationalities Nat Sci Edit,2000,6(2):108-110.
[12] Zhu LF,Li MZ,Zhong WX,et al.Research of Ilex kudincha with cardiovascular phammcelogieal effects.J Chin Mater Med,1994,17(3):37-40.
[13] 劉定梅,張玉梅,譚寧華. 綠豆化學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進展[J]. 黔南民族醫專學報,2012,25(3):163-170.
[14] 張海均,賈冬英,姚開. 綠豆的營養與保健功能研究進展[J]. 食品與發酵科技,2012,48(1):7-10.
[15] 吳小勇,游耿,楊公明.綠豆種皮總黃酮的提取及抗氧化能力研究[J].食品與發酵工業,2010,36(10):214-216.
[16] 劉東明. 蒙藥金蓮花提取工藝及藥理學研究進展[J].包頭醫學院學報,2009,25(2):223-225.
[17] 云峰,彭勇,付崗,等.藥用金蓮花研究新進展[J].中國現代中藥,2007,9(3):29-32.
[18] 唐津忠,魯曉翔,陳瑞芳.金蓮花中黃酮類化合物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J].食品科學,2003,24(6):88-91.
[19] 魏紅,豐帆,陳旭丹,等.4種中藥黃酮提取物清除自由基活性的研究[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8(2):14-17.
[20] 國家藥典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S].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杜,2005.66.
[21] Yuan Z,Tezuka Y,Fan W,et a1. Constituent of the Underground Parts of Glelmia littoralis[J]. Chem Pharm Bun.2002,50(1):73-77.
[22]NB TB,Liu F,Wang HX. The antioxidmat effects of aqueous and organic extract of panax quinquefolium,panax notogiseng,codonopsls pilosula,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and glehnia littoralis[J].J Ethno.2004,93(2):285-288.
[23] 《中華本草》編委會. 中華本草(蒙藥卷)[M].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杜,2004.315.
[24]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S].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103-104.
[25] 金鳴,李金榮,吳偉,等.紅花黃色素抗氧化作用的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04,29(5):447-449.
[26] 王藝蓉,李雅娜,李京敏,等.羥基紅花黃色素A對肝纖維化大鼠血清學指標及脂質過氧化的影響[J].四川解剖學雜志,2011,19(1):1-4.
[27] 趙保勝,朱寅獲,馬勇,等. 中藥重樓研究進展[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1,17(11):267-270.
[28] 付亞莉,趙振虎.善亞君.等.重樓甾體總皂苷對血小板聚集的直接誘導作用及初步機制研究[J].軍事醫學科學院院刊,2007,31(5):416.
[29] 高琳琳,李福榮,康莉,等.蚤休醇提物對H2O2損傷的ECV304細胞的細胞周期與凋亡的影響[J].中國藥理學通報,2008,24(11):1513.
[30] Hua-Yew Cheng HY,Ta-Chen Lin TC,Kuo-Hua Yu KH,et al. Antioxidant and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ies of Terminalia chebula Biol[J]. Pharm.Bull. 2003,26:1331-1335.
[31] 陳順烈,譚奐夫,王翼龍,等. 幾種中藥在試管內對痢疾桿菌抗菌作用的觀察[J]. 中藥通報,1960,8(5):272.
[32] 何丹,劉鳳琴,李煥德. 甘草解毒作用研究進展[J]. 中南藥學,2009,7(12):927-931.
[33] 肖平.甘草制劑的藥理研究[J].中醫藥信息,1986,5(1):20.
[34] Paolini M,Pozzetti L,Sapone A,et a1.Effect of licorice and glycyrrhizin on liver CYP dependent monooxygenases[J].life Science,1998,62(6):571-582.
[35] 張春靜. 黃連藥理作用研究進展概述[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5(1):101.
[36] 余園媛,王伯初,彭亮. 黃連的藥理研究進展[J].重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29(2):10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