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春鳳,王娟
(興化市林湖鄉農業服務中心,江蘇興化225700)
在管理農業生產時,需要將農作物保護工作做好,以便發揮出其應有的管理效果,達到提升農產品質量與產量的雙重要求。然而,在實際工作中,病蟲害防治始終是一個需要面對的嚴重問題,應當加以特殊關注。
將農作物病蟲害綜合防治工作做好,可以有效提升農業生產率,帶動本地區、本作物的生產水平。通過調查發現,病蟲害在各地區的農作物生長過程中是一種非常普遍存在的問題,無論貧困地區還是富足地區皆是如此,尤其在出現水、旱災害時,病蟲害更是日漸猖獗,足以引起廣大農業從業人員與當地政府的關注。在農作物生長周期內,利用多種管理與技術手段加以綜合防治,對于避免病蟲害造成的損失十分必要。
對農作物所出現的病蟲害進行防治,需要選擇在病蟲害大規模發生前進行,可很多農業工作人員無法把握好這個時機,往往因為延誤最佳防治時機而造成病蟲害泛濫,增加了防治難度,浪費時間、人力、物力、財力。
一些農業種植區工作者的受教育水平不高,沒能形成足夠科學的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思想,只以傳統農藥防治為主,方法簡單、技術落后,這樣一方面造成了生態環境的污染,另一方面也無法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
農作物病蟲害并非各地均有發生,但由于各地情況并不相同,每年都有不同的變化,特別是最近一些年,因為氣候大環境的改變,加上農業污染的嚴重,讓農作物病蟲害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如一些農業害蟲出現了抗藥性即為其中顯例。
各地需要把農作物病蟲害綜合防治作為農業管理的重要工作,并盡可能在更廣范圍內、更高層次上進行研究探索。為了保證這項工作的順利開展,本地的農業與科學技術部門要協同當地植保植檢部門、農技站負責人等,進行農作物重大病蟲害可能發生區域的面積確認工作,了解哪些區域易于發生哪種病蟲害,從而基于更加宏觀視角進行科學調配,促進農作物病蟲害綜合防治工作的持續健康開展。
各地需要推動一般防治與綠色防治相結合的工作,盡可能讓統防統治產生更加理想的效果。本地植保植檢部門需要以自身工作為核心,盡可能地提供更加準確的病蟲害發生預報,以及與之相關的農資信息,同時將病蟲害抗藥性監測做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用以實現對高效低毒農藥的推廣使用,幫助實際從事農業工作的人員科學用藥,在此過程中加強相關技術的培訓工作。值得注意的是,農藥管理與發生要由專人負責,并做好跟蹤記錄,隨時登記存檔,以便為接下來的工作奠定數據基礎。
各有關部門與人員應當對農作物所出現的病蟲害問題進行深入的探索研究,為了保證后期預測、預報、防治等項工作的有效開展,應當以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的階段性成果為基礎,對本地域內的農作物病蟲害出現的趨勢、流行特點等加以認真研究,從而實現后續時間段內的科學預測,以做好提前預防工作。為了滿足這一目標,多年實踐數據的收集整理是必要的,相應的跟蹤記錄能夠讓對農作物病蟲害的認知變得更加科學,以此保證后續綜合防治措施的針對性更強,更利于農作物病蟲害的減少乃至消除,保證農作物有一個健康成長的空間。
農業技術研究與推廣,是帶動農作物病蟲害綜合防治工作順利進行與高效開展的關鍵所在,而農業科學技術人員的體系建設則是其基礎,只有在農業科技人員及其隊伍優化的基礎上,才能讓農業發展少受病蟲害的困擾。為此,建議構建形成縣、鄉、村完善的三級農科人員服務體系,針對當前普遍存在的農作物病蟲害預防思維落后,防治效果不夠理想等問題,給予更加合于現實情況的培訓教育,用以保證從事農作物病蟲害綜合防治的所有工作人員均能夠對此項工作有一個科學的認知認識,針對特定區域、特定問題制定與之相關的科學綜合防治規劃,并且通過后續的推廣與宣傳活動讓規劃得到落實。
農作物病蟲害綜合防治工作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在完成這個工程時,應當綜合考慮多個方面的因素,在組織領導、防控結合、綠色防治等方面做出努力,既要考慮到短期的治理效果,也要從病蟲害預防角度進行宏觀管理,以徹底解決這一影響農作物正常生長的負面問題。
[1]黃益忠,陶長江.預測預報和綜合防治技術在農作物病蟲害中的推廣應用[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5(07):24-25.
[2]王艷俊.綠色植保理念下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方法研究[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7,(06).
[3]司傳權.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研究與推廣[J].農業與技術,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