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馬 英,韓玉霞
(1.吉林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雙陽分校,吉林長春130600;2.長春市雙陽區雙營子回族鄉農業站,吉林長春130616)
水稻立枯病是水稻常發性病害之一,對水稻秧苗質量影響較大,發生嚴重時會導致秧苗大面積素質不良,對水稻生產造成不良影響。
水稻立枯病分為生理性立枯病和真菌性立枯病兩種。
生理性立枯病也被稱為青枯病,主要發病原因是環境條件不良和管理措施不當。最主要的誘發因素是低溫,如氣溫較低、水溫低和土壤冷涼,會導致秧苗莖葉徒長,根系發育不良。其他因素如通風煉苗過晚、地下水位高等,也都會引起秧苗葉片失水而造成生理性病害。
真菌性立枯病則是由真菌侵染而造成的病害。真菌病原主要有尖孢鐮孢菌、禾谷鐮孢菌、立枯絲核菌、串珠鐮孢菌等。病菌普遍存在于土壤、糞肥、種子和病殘體上。發病誘因是由于種子或苗床土壤未徹底消毒而帶菌,加之秧苗素質差,真菌就會侵染種子胚根而發病。此外,如育苗期間連續出現10℃以下的低溫,或遇高溫多濕天氣,易發生立枯病。在生產上,兩種立枯病常常并發,農戶必須高度重視。
生理性立枯病:常常可見秧苗葉片發青,中午打卷,早晚恢復正常。心葉呈卷筒狀。病情發生后期,可見秧苗萎蔫并逐漸死亡。拔苗時,生理性立枯病的秧苗可見根系完整,很少斷裂。
真菌性立枯病:發病時可見苗莖基部、鞘葉變成褐色或產生褐斑,根系變黃或變褐,帶有粉紅色霉狀物。莖基腐爛,拔苗時根系易斷裂,導致莖根脫離。
生理性立枯病在苗床上可成片發生,葉片呈淡黃色并帶有褐色斑點。心葉卷曲,早晨葉尖無水珠,后期秧苗干枯死亡。
立枯病的發病誘因主要有四種,即低溫、水分、土壤和弱苗。低溫是誘發立枯病的主導因素。研究表明,寒地稻作區育苗期間,氣溫往往較低,需要采用薄膜扣棚保溫育苗,但如遇氣溫持續較低、床溫和地溫的溫差大,揭膜通風時間長等情況,會導致秧苗長時間處于低溫之中,誘發生理性立枯病。或由于低溫導致秧苗葉片生長受到阻礙,光合作用減弱,根系發育不良,秧苗抗病力降低,也容易被存在于土壤中的病原菌侵害。
在育苗期間,如果苗床相對濕度過低,秧苗葉片蒸騰量大,導致秧苗失水,不會發生青枯和黃枯。若苗床含水量持續過低,就易引起病原菌的大量侵染,導致秧苗根系受到損害,形成青枯。而苗床積水,則會發生綿腐病。
在苗床整地階段,要對苗床土、農家肥進行充分消毒或腐熟,殺滅所攜帶的病菌。如消毒、腐熟不徹底,將導致大量病菌進入苗床,引發病害。而弱苗則是立枯病發病的主要因素。如水稻秧苗長勢弱、素質低,在各種因素的誘發下,極易發生立枯病。
一是苗床土壤調酸與消毒。施入苗床的農家肥必須經過充分腐熟,徹底殺滅各種病菌和蟲卵。為了有效控制立枯病的發生,應在整地環節對土壤進行調酸,使土壤pH值達到4.5~5.5。先對土壤pH值進行測試,中性和堿性土壤可適量施用專用調酸肥,于播種前一天施入并充分與土壤混合。調酸后,用70%的敵克松600倍液均勻噴哂苗床,進行土壤消毒,避免土壤傳病;二是嚴格控制溫度。大棚內溫度保持在30℃~32℃;1葉1心時保持在25℃。苗床白天溫度應控制在20℃~28℃,夜間為3℃~15℃;三是適當密植。播種時適宜播種量為25~30克/平方米。如果播種密度過大,將導致秧苗生長緩慢,秧苗整體素質降低,抗病能力下降,易感立枯病。而強壯的秧苗抗性較強,則不易感病;四是加強苗床管理。水分管理要嚴格控制,根據秧苗需水規律和苗床含水量,適時澆灌,澆水要一次性澆透。應避免苗床缺水或積水,以及處于低溫高濕或高溫高濕狀態,否則極易引發生理性立枯病。通風要適時適度,從苗床八成以上見綠即可開始通風,但要控制通風時長,避免苗床溫度驟然下降,對秧苗造成損害。通風蹲苗的時機要把握好,逐漸加大通風量;五是適時補酸。在水稻秧苗長至2.5葉期時,測量苗床土壤pH值。若PH值偏高,應及時補酸,使苗床pH值達到5~6即可。此期間若PH值偏高,將導致秧苗根系發育不良,吸水能力差,引發立枯病;六是及時施藥。若秧苗發生立枯病,可在青枯初期施用“生根粉”藥液進行葉面噴霧,促根快發早發。發病后也可用敵克松600倍液或立枯靈500倍液進行葉面噴霧,每5~7天噴1次,連噴2次。
預防真菌性立枯病,首先要做好苗床管理。要結合整地施足底肥,增施磷肥和鉀肥,培養壯秧,以提高抗病能力。其次,要作好種子和床土消毒。播種前用“一浸清”藥液浸種5~7天,每天攪拌2次。床土可用25%敵克松兌水澆床面消毒,避免土傳病害。再次,要做好水分和溫度管理,方法同生理性立枯病管理。最后,可使用化學藥劑預防立枯病。用50%立枯凈或38%惡枯靈對水澆苗床,或播種前用立枯清拌土,均勻混合到苗床土中。當發生真菌性立枯病時,可用25%咪酰胺或70%惡霉靈對水噴施,及時防治。
水稻立枯病對秧苗質量具有嚴重影響,如果防治不及時將延誤農時,降低水稻產量和質量。本文介紹了水稻立枯病的病原、癥狀、誘發條件和防治措施,以期對提高秧苗質量,實現豐產豐收提供參考作用。
[1]劉燁,趙興紅,韓雨桐,等.黑龍江省水稻立枯病病原鑒定及致病性研究[J].吉林農業科學,2015,(05).
[2]王鳳英.水稻立枯病的防治對策[J].中國農業信息,2013,(01).
[3]高同春.水稻旱育秧苗立枯病病原鑒定、致病機理及治理研究[D].南京農業大學,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