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翠仙,趙會分
(河北行政學院法政教研部,河北石家莊 050011)
中小型茶葉企業法律責任意識的構建
石翠仙,趙會分
(河北行政學院法政教研部,河北石家莊 050011)
近些年,我國法制建設的步伐不斷加快,尤其是在商業領域,各項法律的制定更加明細和具體,這讓我國廣大企業在參與市場競爭時更加規范和有序。但是也要看到,我國廣大茶企特別是中小型茶企,由于傳統經營模式思維的桎梏,其法律責任意識較為淡薄,與一些現代企業相比還有不小差距。在復雜且激烈的市場環境中,中小型茶企必然要無時無刻參與到市場的合作與競爭當中,要想不斷發展壯大并永立市場潮頭,中小型茶企就必須要加強和提升自身的法律責任意識。本文從法律責任意識對茶企的重要性以及茶企提升法律責任意識的路徑選擇等方面入手進行闡述和分析。
茶企;茶產業;法律責任意識;路徑選擇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居民收入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注重生活品位的提升和精神上的享受。茶產品作為中國茶文化的外延和呈現,愈加受到人們的青睞,這讓我國茶產業得到了長足發展,其行業競爭也是日益激烈。在此情況下,對于我國廣大中小型茶企而言,要想得到持續而健康的發展,避免無序的市場競爭及惡意的商業行為,防范企業可能遇到的各種法律問題,就必須將提高企業法律責任水平提到重要日程,用法律之盾來為自己的發展保駕護航。這不單單是對于自身企業的保護,更是我國茶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我國是茶的發源地,在漫長的歷史中,我國不僅形成了種類豐富的茶葉種類,更是形成了分工明確的茶產業鏈條,如云南的普洱茶、福建的白茶、杭州的龍井茶、河南的毛尖茶等等。然而也要看到,由于我國長期處于農耕文明下的小農經濟,受此限制我國的茶產業也僅僅局限于產、銷的范圍里,用現代經濟學理論概括就是停留在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
從歷史發展角度看,我國茶葉消費盡管在兩宋時期便已成熟,從以前那種“陽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層次普及到了普羅大眾中,成為市井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我國現代茶產業一直到了近現代才逐漸發展形成,這其中以大量的中小型茶企的出現為重要標志。尤其是近三十年里,伴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逐日增加,這也就為我國現代茶產業和茶企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消費基礎,一條有別于傳統茶產業的現代茶產業鏈條也就此形成和發展。
從宏觀層面來看,我國中小型茶葉企業現在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層面。第一層面的茶企分布于茶產業鏈條的上游,主要負責制造和銷售傳統的茶產業產品,如茶葉、茶葉周邊商品等物質產品。可以說,這些茶企通過不同的形式和載體,將茶文化進行具體延展和呈現,讓消費者通過物質化的茶產品得到身心上的極大享受,這是茶文化和茶產業的基礎。第二個層面的茶企主要分布于茶產業中的服務領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第三產業的范疇。這些茶企為消費者提供的主要是茶文化的服務產品,如茶道演示、茶藝表演等內容。這一領域的茶產業,已經從物質化的產品上升到了一種消費文化的層次,通過人與物的完美融合,為消費者展現出我國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極高的藝術價值,因此也更加注重人們的精神感受。當然,這一層次的茶產業同樣離不開物質化的茶產品,只是說其不再單純以此作為重心和賣點,而是將其作為一種襯托,一種道具而已。同時,這一層面上的茶企很多也都提供第一層面的物質產品,只是企業在內部有具體的分工和協作,在此不做贅述。第三個層面的茶企,是整個行業的整合者,其提供的產品是價值觀,是文化附加值,譬如說近些年逐漸興起的茶文化旅游業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處在這一層面的茶企,將整個產業鏈的上中下三游進行有機整合,并進行二次加工,通過旅游、體驗、實踐等方式具體呈現給消費者,滿足了當代人對深度旅游和文化體驗的需求。茶產業到了這一層次,中間的各個環節不再是孤立的存在,不管是種植、生產還是服務,都被有機串聯起來,成為一個整體的產品。這樣就讓茶企所獲得的附加值得到極大地提高,同時也使得整個茶產業更加多樣和立體。
近些年,隨著我國居民消費能力的提升以及消費愛好的轉移,一些中小型茶企便應運而生,得到了長足發展。但是也毋庸諱言,一些中小型茶企在發展中,將精力主要用于產品生產和銷售當中,盡管在短時間內享受到了“時代紅利”,獲得了客觀的利潤,但是其在法律責任意識上的淡薄甚至是缺失,卻為其今后的更好更健康發展埋下了隱患。比如說這幾年大家都知道的涼茶品牌的“紅綠之爭”,便是茶企法律責任意識淡薄的一個經典例子,其所暴露出來的一些問題應當引起我國廣大中小型茶企的注意和思考。
我們知道,任何產品的創新和研發都是一項艱難的事情,茶產業同樣如此。其不僅需要大量的財力人力投入,同時更需要一個很長的時間周期來完成。同時,在研發過程中還有著許多不穩定因素,譬如說研發失敗、競爭對手搶先一步、市場不認可等等。正因如此,很多中小型企業在產品的創新研發上秉持著十分謹慎而保守的態度。另外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倘若沒有必要的法律責任意識,那么這些在創新研發上發力的茶企,在研發創新的過程中很難會有足夠的意識對自己的新產品、新知識產權進行有效的法律保護,因此在新產品面市后極易讓他人利用法律上的漏洞,進行模仿甚至是抄襲。由于沒有對產品和知識產權進行法律保護,這些茶企即便是有苦也無處訴求,只能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這對于這些創新型茶企來講當然是不公平的,長此以往必然會挫傷其創新研發的興趣,更有甚者,會讓他們覺得費力研發新產品還不如從市場上“撿漏”來得更直接,這就極易引起整個茶產業的惡性競爭,十分不利于整個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由是言之,提升法律責任意識,對于廣大中小型茶企來講關系重大,能夠讓其把精力和心思放在產品研發和創新上面,不會被一些不良對手“暗算”,大大降低自己吃“啞巴虧”的概率。
從我國茶產業的實踐中不難發現這樣一個問題,很多茶企不將自己新技術和新靈感公之于眾的主要原因,并非是不想,而是不敢。從現實看,其實很多茶企是非常愿意將自己的東西拿出來與行業對手進行溝通和交流的,如此便能互通有無,在交流中激發出各自新的創意和靈感。但是,就是因為缺乏足夠的法律責任意識,就讓很多茶企不知道用什么方式來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因此便不敢將其拿出來與他人交流,所以哪怕自己有實力將其付諸于實踐,也寧愿“深鎖閨中”,不敢公之于眾。這就深刻體現出了法律意識的重要性,反觀那些有強大法律責任意識的企業,其從一開始便對自己的新技術進行法律上的全方位“武裝保護”,因此也愿意將其在研發過程中分享出來,進而搜集市場的反饋和競爭對手的動態,從而更好地調整自己的研發思路,使其得到更好的發展和運用。
前文說過,我國茶產業盡管有上千年的發展歷程,在改革開放后也得到了更加成熟的發展。但是由于傳統思維的桎梏,現在很多茶企尤其是中小型茶企在經營和發展中,仍然心懷“一畝三分地”的傳統思維,各立門戶、小富即安。這種源于小農經濟的市場思維,就讓企業經營者的法律責任相對淡泊甚至是缺失,在發展到一定階段后難免會出現“天花板”現象,在遇到一些問題時也極易彷徨無策,難以從法律的角度出發做出正確而科學的方法。
當前,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在參與市場活動中的分工更加明確、環節更加細化,因此產業鏈條上的每個環節都需要法律的參與和保護,每個環節也都有可能涉及到法律上的問題。但是由于很多中小型茶企在法律責任意識上的淡薄,就讓他們在遇到法律糾紛時,很難拿起法律這個武器來進行合法合理的維權。而當其生產和經營活動脫離法律的范疇,則會進一步讓其法律責任意識更加淡薄,覺得“法律無用”,產生一種惡性循環。同時,由于中小型茶企往往采用的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結構,以薄利多銷的經營為主,因此企業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產品的制造和銷售上,很難有額外的成本去提升自己以及員工的法律責任意識,在遇到法律問題時,寧愿通過其它手段來解決,或是吃“啞巴虧”,也不愿付出精力成本去采用法律手段進行維權。
中小型茶企在發展道路上,難免會遇到一些并購、重組、合并、出口貿易等經濟行為,相比于其生產銷售等日常經濟活動,這些經濟行為對它們來說是重大而少見的。因此,由于這些中小型茶企在法律責任意識上的缺失,就極易讓企業在面對這些重大經濟行為時難以做出最正確最科學的決斷,難以意識到各種條款中所蘊含的法律責任風險。以此,一旦出現糾紛或是其它情況,企業就會變得十分被動。
俗話說得好:“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歐美一些發達國家的企業在開展法律保護工作上已有數百年的歷史,形成了較為成熟和科學的企業法律體系。對于我國中小型茶企來講,學習他們更加直接,可以少走一些彎路。舉例來講,享譽全球的美國漫威動畫,將法律覆蓋到了產品生產、制作、銷售的各個環節,如每個動畫人物形象、名稱、動畫特點、人物關系等內容,在產品制作初期便為其打造了法律的“鎧甲”,讓其它公司無法進行模仿和抄襲。
這樣,該企業便能把這些動畫元素擴展到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如玩具、貼紙、廣告等動漫周邊產品上。倘若有其它企業想要使用其動畫元素,首先要向漫威公司進行申請,這就是法律責任意識的重要性。舉個例子,我國騰訊公司出品的手機游戲《王者榮耀》,里面采用了不知火舞、橘右京、娜可露露等三個日本SNK公司在其游戲《拳皇》中的知名虛擬人物形象,騰訊之所以能夠使用,正是向SNK進行申請授權并且付費的結果。倘若這些企業沒有法律責任意識,那么如此嚴格而有序的市場行為想必不會出現。
從我國法律現狀來看,盡管已經有《商標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相關法律法規,但是也要看到,這些法律或是出臺較早,在很多地方趕不上現代市場競爭的發展;或是在條文制定上較為籠統,跟現代市場活動中日益精細化的趨勢不相吻合。對于此,我國相關部門就要針對實際情況,出臺和完善更加詳盡和具有針對性的法律條文。舉例來講,現在茶企的產品種類豐富,有很多新的產品類型,如茶藝表演、茶文化體驗等,對于這些新的產業形態,相關部門就要仔細分析其特征和實質,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法律規定,引導我國中小企業來守法經營,進而促進整個行業的又好又快發展。
[1]周曉紅.經濟新常態下的茶葉企業發展研究[J].福建茶葉,2016(6):83-84.
[2]蔣建湘.企業社會責任的法律化[J].中國法學,2010(5):123-132.
[3]張琳.充分合理利用經濟法律資源,提升企業經營效率[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6):124-127.
[4]官玉琴,夏良玉.茶文化產業知識產權保護若干法律問題探討——以閩茶文化創意產業為例[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2):101-104.
[5]袁珂.茶葉品牌建設中的知識產權保護[J].福建茶葉,2016(3):62-63.
石翠仙(1980-),女,河北欒城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法學。趙會分(1984-),女,河北藁城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領導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