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蘭力
(渤海大學,遼寧錦州 121013)
茶葉企業合同管理中法律風險與防范
周蘭力
(渤海大學,遼寧錦州 121013)
我國作為茶葉的起源地,不管是從茶葉產量與種類上,還是從茶葉企業數量上,都是國際上數一數二的。當然在整個茶葉生產中,茶葉企業扮演著重要角色,發揮著重要作用。所以,在這一過程中,茶葉企業價值以及作用就被凸顯。從目前茶葉企業勞動用人情況上著手,結合茶場勞動合同管理工作中的問題,進而研究進行茶葉企業勞動合同管理推行的思路與方法,并提出防范茶葉企業合同管理中的法律問題,這對于促進我國茶葉企業健康發展意義重大。
茶葉企業;法律風險;防范
合同管理中的法律研究,既為了保障經濟合同管理,也是為了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從目前我國茶葉企業經濟發展形勢上來講,合同管理中因為主體與法律規定有很多不符之處,也沒有達到法定程序要求,雙方因為很難達到規定義務,還是會面臨著很大的經營風險。為了規避好這一風險,應對合同管理法律中的規定深入分析,保證合同管理規范性、合法性。
合同無效這一情況頻繁發現,盡管合同無效,但合同中雙方主體都需要嚴格遵守合同中有爭議的內容。由于這部分條款是約束著當事人的行為,而合同中的當事人由于合同無效而不得不損失一些經濟效益,這對于企業經營而言就有很大的風險性。我國在管理合同上十分嚴格,如果與行政法規不符的合同,這份合同就是無效的。在我國相關法律中明確規定出,只要從事建筑行業的主體,不管是設計單位,還是施工企業,都需要取得相應的證書,這樣才能夠實施相應的建筑工程,若是發現有人承包工程后,但資質能力卻較弱,這個合同也是沒有法律效力的。
由于合同詐騙并不需要太高的成本,甚至有時零成本,其帶來的經濟暴力卻是巨大的,因此很多非法分子都會為了獲取經濟利益而進行合同欺詐的行為。在合同詐騙過程中,其被詐騙對象常常是那些有著良好信譽的企業,這些企業以守信為發展原則,認為其他企業與自身一樣,將誠信看作為生存和發展根本,但事實并不是這樣。很多企業在受到了經濟利益的誘惑下,不惜踩踏道德底線,違背市場交易原則。合同欺詐形式多樣,而證件偽造是最常見的一種,很多企業為了讓另一方面相信自身的實力,選擇隱瞞真實的實力水平,抓住企業發展的要害,以共同獲利為主來使另一方上當受騙。,在企業受到合同欺詐后,應學會運用法律武器來保護好自身的權益,對于一些詐騙金額較大的,需要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讓不法分子接受到法律的處罰。當前,我國市場中合同詐騙案時有發生,如何才能降低我國合同詐騙案的發生率,以便維護經濟市場的有序、穩定發展,這是我國社會各界需要重點探討和研究的問題。
在簽訂合同后,執行中還會面臨著變更合同主體與內容的狀況,這時對另一大主體而言就面臨著巨大的法律風險。在變更合同主體后,對于合同債務人而言就會有很大的法律風險,由于合同的債務人并沒有全面了解第三方主體履行合同能力,這就在無形之中加大了合同的風險。還有一種狀況是,在正常履行合同過程中,結合一些時間長,并且權利與義務相對復雜的內容,由于合同制定的雙方難以全面考慮到日后發生的變化情況,隨著外部信息的變化,就會造成很多合同信息內容履行沒有必要,這時候就需要變更合同內容,還存在著合同中需要體現相關內容,這時也需要變更合同中的內容信息,對于雙方主體而言,變更內容無疑是加大了合同風險。
對于茶葉企業而言,在做好具體的茶葉生產工作后,在整個茶場經營過程中,具體的工人使用也是尤為關鍵的。茶場一般是規模巨大的,并負責著茶葉的生產工作,毫不夸張的說,在整個茶葉企業發展中,茶場就是其生命,所以如何才能夠發揮好茶場的價值,這也是我國眾多茶葉企業應重點分析和探討的問題。但從客觀情況上而言,目前茶場勞動用人情況不是令人很滿意。
當前在很多茶場運作中,在經營中都面臨著嚴重的用人問題,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茶場生產效率的提高。結合茶場經營情況來講,其在用人方面上具有如下幾點不足:一是,其工人年齡普遍都超過了五十歲,不管是安全因素上,還是在養老與醫療上,都存在著很多問題。事實上,對于茶場經營而言,因為其需要很多的工作量,再加上薪資待遇較低,所以,對于茶場經營而言,招聘人員還是有很大難度的,而只有50歲以上的人愿意到茶場中工作。這樣的用工模式必然會出現諸多問題,尤其是對茶場的工作效率起到了很大的影響。同時用工難度也是很大的。在茶場勞動用人中,茶場管理方缺乏勞動合同管理思維意識,所以很多茶場都沒有進行勞動合同管理工作。事實上,當前整個時代都對茶場提出了合法用工的這一現實要求,在與勞動工人簽訂合同后,不但是有效保護工人權益,也是維護好茶場用人環境的現實基礎。在用人機制的完善下,既能夠對工人合法權益有效保障,也可以減少茶場自身經驗中面臨的風險因素。當然,遵循勞動合同管理具體要求,對茶場用人機制管理的健全,這是促進茶場可持續穩定發展的根本。
一是,應成立專門的監察部門,專門檢查茶葉企業中的合同管理法律風險,并防范和解決好相應的法律風險。二是,結合合同管理中的風險問題,并制定相應措施來降低這些風險隱患,使茶葉企業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三是,茶葉企業還需要發揮好監察部門的作用,為茶葉企業經營中面臨的風險案件有效解決,確保茶葉企業可穩定有序進行發展,潛在的風險因素不會影響其發展。四是,在茶葉市場管理下,在具體合同管理中,應由專門的人員來管理茶葉企業合同,茶葉企業需要結合市場經濟發展狀況,加強企業人員合同意識,尤其是企業合同管理人員應對有關法律制度積極學習,掌握扎實的合同管理意識,加強整體法律意識。并做好合同機制評審工作,將各個專業部門知識與經驗掌握好,對合同內容進行分析,確保可以最大程度上減少法律風險,做好合同風險機制方法工作,切實做好合同管理這項工作。
定期或者不定期為員工開展培訓,確保茶葉企業員工對合同中法律條款進行明確了解,從而使員工可以嚴格遵循合同要求來進行工作,確保茶葉企業可以履行好合同內容。使得員工在有關法律遵守的基礎上履行好合同內容。合同的簽訂對于企業而言就像我們學生時代寫日記中標明日期一樣,是合同的開始部分,而對于茶葉企業而言,執行合同內容才是重中之重,就像日記的主體內容一樣,其意義是巨大的。日記就是記錄著自身平日生活中發生的事情,而茶葉企業也是如此,應在合同內容執行中做好記錄,從而做好記載留檔工作,尤其是在合同內容出現變化后,其合同雙方主體在合同中履行的義務都有所變化,結合一方主體本應做的事情而沒有及時去完成,應在合同中加以備注,這種文件應轉交給另一方主體確認,在確認后并簽字,若是這方主體不簽字,經辦人員應將這種文件轉交給當事人,作為一種強有力的證據來加以保存。
在合同評審機制中,在這個機制中存在著相關主體,其主體就是茶葉企業中的各大部門與分支企業,是事先控制合同風險的切入口。在茶葉企業正式簽訂合同后,應通過有關部門與分支企業,確保有關部門可結合自身情況來審查合同,從而補充上合同中的內容。
合同中的評審機制是在事先防范合同中的風險,而我們都知道,事先防范遠遠要比事后補救好太多。事先防范的成本不但低、投入小,而且其作用也是巨大的。若是茶葉企業可以落實好合同評審機制,并將機制作用全面發揮,就可以獲得滿意的經濟效益,避免出現一些經濟訴訟。
3.4.1 履行合同的能力。履行約定的能力通常是三方面來開展,一是合同當事人中的財務經濟情況;二是,合同當事人的生產水平;三是,合同當事人的經營水平。其中在調查財產狀況中,應包括調查資產負債表、所有者權益表等;經營能力的調查包括調查銷售渠道、市場份額等;
3.4.2 調查履行合同的信用。調查履約信用過程中,可在調查企業經營歷史,并調查金融機構對于企業的信用報告中進行。通常調查方式包括三種方式,即:獲取年檢資料,審計報告委托金融機構;直接了解信用狀況;洽談會。在調查有關企業后,劃分好有關企業各大層級,對于信譽良好、規模大、之前有過合作的企業標記好,對于調查結果差的企業直接劃掉。在結合企業構建客戶登記后,茶葉企業應在內部網站公布這些調查結果和信息,防止在以后合作過程中與這些信譽不佳的企業合作。
在具體經營中,茶葉企業應對自身防范合同風險能力與意識更進一步提高。并規避好將要遇到的法律風險,唯有做好這些工作,才能夠在競爭激烈的茶葉市場中站穩腳跟,并促使企業可以順利的、穩定的發展。同時,我國茶葉企業還需要做好自身的合同履約工作,嚴格按照合同規定來進行合同管理工作,切實保證自身在合同管理中做好了各項具體工作。
總而言之,在企業經濟交往過程中,合同管理是尤為重要的一項環節,若是合同管理中有問題出現,必然會增大法律風險系數。為了減少這些風險系數,有關人員應對合同管理法律條文深入研究,并以這些條文為主,對經濟合同管理行為加以指導,最大程度上減少合同中的風險系數,確保企業經濟效益,推動企業取得更好的發展。在防范企業合同管理法律風險中,我國也可以借鑒和學習其他發達國家的經驗和做法,但這里所謂的學習和借鑒,并不是要一味的、盲目的進行,而是需要結合我國國情與茶葉企業發展實際情況,針對性、有目的借鑒和學習。唯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規避好合同管理中的風險,實現我國茶葉企業發展的更好、更強,進而提高我國經濟實力。
[1]楊敬輝,王海東.茶葉銷售合同糾紛解決機制研究[J].福建茶葉,2017(9):5-6.
[2]周晨,李健.論茶場勞動合同管理及法律防范[J].福建茶葉,2017(6):72-73.
[3]王文.濟南市茶葉流通市場的分析報告[D].山東大學,2013.
[4]董振雄.福建茶葉企業信用風險評價及預警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10.
周蘭力(1997-),女,遼寧遼陽人,研究方向: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