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青春
(錫林郭勒盟鑲黃旗蒙醫醫院,內蒙古 錫林郭勒 013250)
原發性痛經是指行經前后或月經期出現周期性的下腹部疼痛、墜脹,伴腰酸或其他不適,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該病是婦科的常見疾病,青年女性的發病率為20%~90%,病情嚴重者約占15%[1]。目前西醫對原發性痛經的治療方法有:前列腺合成酶抑制劑,口服避孕藥抑制排卵,非麻醉性鎮痛治療等。但療效不甚滿意,難以持久,且不良作用較大。研究發現,通過蒙醫辨證療法、周期療法、專方專藥等方法選擇蒙藥內服調治,或辨證施以針刺、艾灸、推拿、放血療法、灌腸等蒙醫藥治療方法,對原發性痛經的治療均有確切療效,且安全、副作用少。蒙醫學認為痛經主要是由于下清赫依功能失調,致使氣血運行受阻所致[2]。赫依型體質者,宮寒者,平時或經期飲食起居不慎,嗜寒涼、澀性之品,引起巴達干、赫依偏盛為其誘發因素。本研究通過蒙醫辨證,采用內服蒙藥結合隔姜黃灸治療原發性痛經,取得滿意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所在醫院2014年2月~2017年6月確診為原發性痛經患者82例,均門診患者。年齡最小者16歲,最大者31歲,平均年齡20歲;病程最短者3月,最長8年,平均病程2年。
1.2 診斷標準 參照全國高等學校教材《婦產科學》[3]中與原發性痛經相關的內容制定。①原發性痛經在青春期多見,常在初潮后1~2年內發病;②疼痛多自月經來潮后開始,最早出現在經前12 h,以行經第1日疼痛最劇烈,持續2~3d后緩解,疼痛常呈痙攣性,通常位于下腹部恥骨上,可放射至腰骶部和大腿內側;③可伴有惡心、嘔吐、腹瀉、頭暈、乏力等癥狀,嚴重時面色發白、出冷汗等;④婦科檢查無異常發現。
1.3 病例納入標準 ①符合原發性痛經蒙西醫診斷標準,同時符合寒凝血瘀型原發性痛經的蒙醫辨證標準;②年齡16~32周歲的未孕女性;③月經周期規律,21~35d;④痛經患者病程均在3個月以上;⑤月經第1天疼痛強度最大;⑥患者自愿加入本試驗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病例排除標準 ①正在接受西藥治療或其他方法治療本病;②經檢發現受試者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癥、盆腔炎、子宮肌瘤等原發疾病,并引起繼發性痛經;③月經不規律者;④久病、體弱、消瘦或有嚴重的心、肝、腎功能障礙者;⑤不同意參加本研究者。
2.1 治療原則 以抑巴達干、赫依,活氣血,通經止痛為主要原則。
2.2 蒙藥辨證療法 主要早晨飯后蘇格木樂-7,13粒;阿木日-6,1.5g,開水沖服。午飯后烏力吉-18,15粒,溫開水送服。晚飯后格喜古納-11,15粒,溫開水送服等。辨證施治月經前1周開始服藥,持續至月經第2天后停服,1個月經周期為1個療程。
2.3 隔姜黃灸療法 選用的主穴位是關元、腎俞。操作步驟:將姜黃切成直徑2~3cm,厚0.3~0.5cm的薄片,中間用針灸針穿刺數孔備用。患者仰臥位,選取穴位,艾絨搓成直徑約2cm、高約2cm的圓錐體艾炷點燃放在姜黃片中心施灸,當患者感到灼熱不能耐受時,用鑷子將姜片稍稍提起,反復多次,直至燃盡。每穴艾灸2~3壯(壯形狀及數量按病情隨機應變),使皮膚出現微微發紅為度。經前1周左右開始,1次/天,持續至月經第一天就停灸;1個月經周期為1個療程。
2.4 注意事項 飲食方面忌食寒涼、辛辣、生冷食物;起居方面:囑患者避免受寒,不可久居于陰涼處。同時避免勞累,要注重經期衛生等。
痊愈:服藥后經期腹痛及其它癥狀消失,連續3個月經周期未見復發。顯效:治療后腹痛明顯減輕,其它癥狀好轉,不服止痛藥能堅持工作。有效:治療后腹痛減輕,其余癥狀好轉,服止痛藥能堅持工作。無效:腹痛及癥狀無改善。
痊愈49例,占59.76%;顯效20例,占24.39%;有效11例,占13.41%;無效2例,占2.44%;總有效率97.56%。療程最短的1個療程、最長者4個療程,平均2個療程。隨訪60例患者,愈后1至2年均未復發。
現代醫學認為原發性痛經主要因月經時子宮內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致子宮平滑肌收縮過強,血管痙攣,子宮血流量減低,引起子宮缺血、乏氧及骨盆神經末梢對化學、物理刺激痛閾減低,酸性代謝產物堆積于肌層而導致痛經[4]。蒙醫學認為腎是精血生成與提煉的器官[5],三舍有貯藏,滋潤精血的功能,在腎生成的精與血(月經)下注“三舍”后,在此儲藏,“三舍”在正常狀態時有貯藏和滋潤排泌精血的功能,位于下腹部“赫依”的分布區內,待到儲藏一定量后,每月有規律地往外排泄,此即月經。蒙醫臨床治療以抑巴達干、赫依,活氣血,通經止痛為主要原則,采用調經活血,補氣安神的烏力吉-18;調經養血,溫暖子宮,驅寒止痛的蘇格木樂-7等辨證治療。并配合隔姜黃灸療法能夠利用姜黃、艾葉兩者辛溫走竄之力,通過艾灸之熱,使溫補祛寒行氣血之力增強。經研究表明內服蒙藥結合隔姜黃灸治療原發性痛經治療有顯著的優勢和特色,療效顯著,療程短,無副作用,值得臨床推廣。
[1]Frenh L.Dysmenorrhea[J].Am Fam Physician,2005,71(2):285-291.
[2]中國醫學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中國醫學百科全書·蒙醫學[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2:117.
[3]樂杰.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318.
[4]于傳鑫,李誦絃,等.實用婦科內分泌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67.
[5]包哈申.蒙藥治療原發性痛經56例臨床分析[J].中國民族醫藥雜志,2005,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