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莫日根
(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蒙醫醫院,內蒙古 錫林浩特 026000)
蒙醫學中牙疼分為血、希拉型牙痛,赫依型牙痛,蟲因牙痛等3種[1-2];其中赫依型牙痛主要以牙齒陣發性酸痛,表現赫依癥象為特征的一種牙病,又稱“牙齒赫依癥”[3],現代醫學中的神經性牙痛類似[4]。病因多由三根失常,赫依偏盛后與血相搏,阻礙氣血運行,其邪侵于牙齒所致,多見于中年以上和老年人,以及赫依型體質者。長期進食性輕、澀而味苦、辛,缺乏營養之飲食,突然被寒冷所襲,出血過多、失眠,被潮濕之氣所中,腎臟及精府功能減弱,腎赫依癥的血邪上沖等,均為誘發本病的因素。臨床表現則以一根牙為主麻而酸痛,遇冷則痛而不忍,或突然引起陣發性跳痛,經數分鐘或稍長一些時間自然停止疼痛。進食少量油膩營養食物時癥狀似減輕,可伴見頭暈、心跳等赫依盛性癥狀,病牙有時松動或不松動,而有浮出的感覺,如血邪合并,則有紅腫[2-3,5-7]。本文全面綜述了蒙醫學上治療赫依型牙痛方法進行總結和分析,旨在將蒙醫臨床上治療赫依型牙痛辦法、方案總結歸納,方便臨床參考和借鑒。
《蒙醫甘露四部》[8]中記載治療赫依型牙痛方法,把大蒜在火上煨制后放在疼痛的牙齒上或者嘎日迪-5味丸含在牙痛處有效,臨睡前咀嚼大蒜可堅固牙齒。《四部醫典》[9]中,牙疾,用紫檀熏療,祛龍藥與融酥煎煮熏熨;甘草、芝麻、蜂蜜、牛乳制劑,含在兩腮,用火在動脈穴位按捺,令服三實藥油丸。《阿拉坦·其木格》[10]中記載,赫依型牙痛治療時,內服肉豆蔻、阿魏等抑制赫依的蒙藥。《藍琉璃》[11]中記載,抑制赫依型蒙藥肉豆蔻、阿魏等蒙藥黃油中煎煮服用或興阿、蜂蜜、奶等制成湯劑,三子湯、阿魏、蒜、草烏、麝香、蕪菁等蒙藥裹于清潔藥布內,戴在頭上。《蒙醫金匱》[6]中記載,干姜、蓽茇、花椒、白蒜、阿魏、肉豆蔻、檳榔等蒙藥細粉末,裹于清潔藥布內,酥油中煎煮,熱敷于患處,或者肉豆蔻煎煮,用湯漱口。《月光醫經》[12]中記載,三熱藥、酸藤果、紫窗子、蕪菁、蒜,裹于清潔藥布內,用酥煮煎后溫敷患牙。《蒙醫藥學》[13]和《臨床醫藥鑒》[14]中記載,內服阿魏-5味丸、小茴香五味湯等蒙藥,外治將肉豆蔻、阿魏用黃油攪拌后熱敷于患處或選鬢穴施灸療。《臨床醫學》[7]中記載,阿魏-5味散劑用黃油攪拌,噙服,或者蓽撥用黃油中煮煎后溫敷患牙。《醫學百科全書·蒙醫藥》[3]中記載,治宜以抑赫依,利氣血,止痛為原則,并視病情變化隨癥施治。內服蒙藥,早:阿魏五味方用黃油調和噙服,晚投五鳳丸。外用三籽黃油灸施治(三籽、阿魏、獨頭蒜、草烏各1g加少量麝香,裹于清潔藥布內,用黃油煮煎后溫敷患牙)。為利氣血運行,可投沉香四味湯加等量之十三味紅湯(或稱白脈紅湯)內服。可針刺頭頂穴、耳前穴、牙脈側窩穴等施治。《蒙醫病理學》[15]中記載,肉、油、久糖等煎煮于酒中,每次飯后50~100g內服,或者肉豆蔻、阿魏黃油中煮煎后溫敷患牙。《蒙醫口腔科學》[6]中寫,以抑赫依,止痛為原則,首先疼痛的牙上點溫黃油,三籽黃油灸施治;三子湯、阿魏、獨頭蒜、草烏各1g、加麝香少量,裹于清潔藥布內,黃油中煎煮,熱敷于患處。如果還不好轉就阿魏-5味方和茴香-5味方水中煎煮服。
巴達瑪吉雅[16]蒙成藥冰片-4味散治療赫依型牙痛,治療方法為冰片-4味散0.1~0.2g,裹于清潔藥布內,嚼疼痛的牙齒20min,效果很好。娜仁其其格,[4]治療赫依型牙痛觀察,治療方法以抑赫依,利氣血,止痛為原則。根據患者的病情主要給予阿魏-5味、嘎日迪-5、針刺六味散等蒙藥辯證服用,多年的治療療效很好。烏仁圖雅,[17]觀察蒙醫治療赫依型牙痛,方法:阿魏-5味、茴香五味湯溫開水送服,或者黃油中攪拌,咬著痛的牙中。外用三籽、阿魏、獨頭蒜、草烏各1g加少量麝香,裹于清潔藥布內,用黃油煮煎后溫敷患牙。內服沉香-35味、沉香-8味,內外結合療效良好。
蒙醫各類書上記載的治療赫依型牙痛比較多,但是目前蒙醫臨床上關于治療赫依型牙痛的文獻比較少,治療方法概括起來主要是內服和外用結合,以先止痛,然后抑赫依,利氣血為原則,并按照病情變化隨癥施治。主要內服阿魏-5味、嘎日迪-5味、小茴香-5味湯、沉香-35味、沉香-8味、冰片-4味散、等蒙藥;結合外用黃油、酥油等油中攪拌蒙藥熱敷于患處或者可針刺頭頂穴、耳前穴、牙脈側窩穴等施治。蒙醫傳統治療赫依型牙痛療效顯著,可積極控制癥狀、緩解病情,尤其是副作用小,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廣。
[1]金玉.蒙醫藥學注釋大辭典[M].赤峰:內蒙古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1025.
[2]內蒙古自治區衛生廳.蒙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217.
[3]白清云.中國醫學百科全書·蒙醫學(下)[M].赤峰:內蒙古科學技術出版社,1987:503-504.
[4]娜仁其其格.治療“牙齒赫依”的體會[J].中國蒙醫藥(蒙),2013,8(12);74.
[5]吳七柱.蒙醫口腔科學[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51-52.
[6]巴盟臨河縣人民醫科編釋.蒙醫金匱〔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77:645.
[7]策·蘇榮扎布.蒙醫臨床學[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733.
[8]鋼卓力克.蒙醫甘露四部[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140.
[9]特·特木熱.四部醫典[M].赤峰:內蒙古科學技術出版社,1987:505,508.
[10]達日茂瑪仁巴·羅布桑朝日嘎.阿拉坦·其木格(上)[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9:515.
[11]內蒙古中蒙醫研究所編譯藍琉璃(上)[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32.
[12]內蒙古中蒙醫研究所.月光醫經[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211.
[13]阿古拉.蒙醫藥學[M].呼和浩特:內蒙古教育出版社,2010:216.
[14]金巴.臨床醫藥鑒[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77:755.
[15]白寶玉.蒙醫病理學[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607.
[16]巴達瑪吉雅.冰片—4味散治療牙痛[J].蒙醫藥,2000,14(2);20-20.
[17]烏仁圖雅.牙髓炎的治療[J].中國蒙醫藥(蒙),2009,(3);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