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昌華,周群林
(海南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海南海口 571127;海南外國語職業學院,海南文昌 571321)
茶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十分豐富的內涵與廣泛的群眾基礎。在茶文化中,“茶之品性”是一種重要的表現形式。在品茶的過程中,我們能感受到茶文化的精髓。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將“茶之品性”的文化內涵融入到職業素質教育體系之中,就成為重要的研究課題。
對于我國的傳統文化來說,茶文化的重要性不容忽視。然而真正的茶文化絕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樣只是品茶。對于現代化的職業素質教育來說,將向學生傳播茶文化當做重要的教育目的不僅可以建立學生對傳統茶文化的正確認識,陶冶文化情操,而且在“一帶一路”的大背景下,學生也可以成為向世界傳播我國傳統茶文化的重要媒介。對于接受職業素質教育的學生來說,我國傳統的茶文化是非常值得學習的。在對學生進行傳統茶文化教育的過程中,加強了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和思想內涵,并有效提升了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與能力。此外,在學校教育中融入茶文化元素,也能夠更加有效地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最終形成優秀的品格??偠灾?,在我國的教育中增加傳統茶文化與“茶之品性”的內容,對于學生今后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客觀地說,我國目前的職業素質教育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我國高等院校在教育思路上還缺乏足夠的穩定性。這是由于在職業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教育工作者往往容易急功近利,對學生的長遠發展缺乏足夠的考量。其次,我國職業教育的重點也不夠穩定。而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就是我國職業素質教育還沒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在這樣的情況下,茶文化想要融入到教學活動中就變得更加困難,利用茶文化教育提高學生思想內涵和文化修養的目標變得更加難以實現。只有在教學中有機融入茶文化元素,才能達到茶文化教育的最終目的,并使職業院校的教育目標變得更加穩定。而只有穩定的教育才能真正提升學生的文化修養與思想內涵,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對于我國的高校來說,將茶文化引入到教育體系之中,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利用傳統茶文化提高學生的思想內涵與文化修養。傳統茶文化分為隱性和顯性兩種元素。對于教育工作者來說,如何在教學活動中將這兩種元素進行有機結合,從而使教學的效果達到最佳,是一項重要的研究課題。所謂茶文化的顯性元素,主要就是指茶具、茶道等需要專業的師資力量與場所才能進行的教育活動。而隱性元素應該是指茶德、茶人精神。學校應該更多地考慮利用茶文化的隱性因素對學生進行茶文化教育。
之所以在教育過程中推廣茶文化教育,最希望達成的目的就是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文化內涵。而想要真正實現這一目標,僅僅依賴教師進行的課堂教學活動是遠遠不夠的。在這樣的情況下,高校就必須加強茶文化教育的宣傳手段。學校必須積極調動學生個人和學生社團參與的積極性,使茶文化教育在學生中贏得更多的關注,進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我國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開始飲茶,具有悠久的茶文化發展史,并經過長時間的發展,我國的茶文化已經具備了十分豐富的內涵。在這樣的情況下,學校在進行茶文化教育時,就必須認真研究其教學內容能不能被學生接受,而不能盲目地將所有茶文化元素都引入教學活動之中。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精力旺盛、比較好動的特點,積極活躍課堂氣氛,而不能擺出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面孔,將課堂變得死氣沉沉。其次,在進行茶文化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因材施教,而不能因為其不是考試的重點就隨心所欲地進行教學。
在現階段,我國很多高等院校所進行的職業素質教育在內容上往往千篇一律,沒有形成自身的特色,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所能夠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因此,高校將茶文化與本校的職業素質教育進行有機結合的過程中,想要達到教育的最佳效果,就必須在茶文化教育中融入學校自身的特色,針對不同專業學生的特點進行因材施教。具體來說,高校想要利用茶文化教育實現自己的提升,可以從兩方面入手:首先,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茶文化教師必須認真分析他們在人文素養方面的培養特點,針對其短板進行重點教育。其次,教師要根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暴露出來的短板制定有針對性的茶文化教育策略。
筆者經過調查發現,現階段高校的職業素質教育受到了很多學生的排斥和抵觸。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一個不能夠忽視的原因就是很多高校所進行的職業素質教育只是停留在理論上,無法為學生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提供足夠和實際的幫助。并且在很多學生眼中,以茶文化為代表的傳統文化是“落后”和“土氣”的,因而對他們進行茶文化教育的難度無疑更大。在這樣的情況下,高校就必須改變自己的職業素質教育策略,將教育的主戰場轉移到課外,并根據學生的不同專業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調整,從而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全世界的高等院校之中,以學生為主體組成的各種社團都是學校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些社團中,由于主題不同,其活動的內容與形式也就不盡相同。社團之所以能夠組建和發展,根本上依靠的就是學生對于社團主要活動所產生的興趣。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國的高校想要在職業素質教育中加強“茶之品性”的教育,就可以鼓勵和發動學生建立以茶文化為主體的學生社團。建立茶文化學生社團,不僅可以利用社團的宣傳手段加強學生對于茶文化的認識,有了學生社團作為紐帶,高校的茶文化教育將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做出更大的貢獻。
在職業素質教育中引入茶文化不僅需要加強對茶文化的宣傳力度,而且需要對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升級與改造。具體來說,高校應該改變傳統的課堂式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增加對于學生的引導和啟發,從而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進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與中小學生相比,大學生的心理已經趨于成熟,但仍有完善的空間和潛力,在這樣的情況下,高校在教學過程中就不能繼續沿用傳統的批評與表揚的教學模式,而要積極地對其進行引導和啟發,才能使大學生真正理解并接受茶文化和伴隨的“茶之品性”。
當前,高校在職業素質教育中引入茶文化與“茶之品性”的教育,是提升學生文化內涵與綜合素質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本文研究了茶文化與“茶之品性”在職業素質教育中起到的作用,并指出了加強“茶之品性”在職業素質教育中的運用的具體方案,希望能夠為高校的職業素質教育提供必要的幫助,并促進我國傳統茶文化的傳承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