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越明
(紹興文理學院元培學院,浙江紹興 312000)
現代茶服所詮釋的不僅是一種日常生活修飾,同時也是重要的文化“符號”,尤其是現代茶服作為當前傳承茶文化的重要載體,無論是茶服的風格,或者是茶服設計,乃至茶服藝術理念的詮釋,都需要結合現代茶服藝術的價值內涵。
茶服實際上是茶文化內涵的外在載體,因此,我們如果想要真正有效的理解現代茶服,就必須從茶文化角度融入。茶文化元素是在我國長期歷史進程中,通過對多種文化元素進行綜合融合,進而形成的文化體系。就茶文化元素所展現的本質看,我們所能具體感受的是茶文化元素中所表達的文化精神及藝術特色,尤其是茶文化元素作為物質元素與文化內涵相融入的綜合元素體系,不管是具體的物質前提,或者是茶文化元素中所表達的文化內涵和價值底蘊,都是我們從多個視角來綜合理解和全面認知茶文化的關鍵所在。
如今文化與藝術的融合應用,已經進入了綜合提升與全面創新的嶄新階段。我們能夠在諸多生活場景中,切實感知到茶文化元素的綜合應用價值。現代茶服藝術設計與展現過程中,其通過文化元素和藝術理念等諸多內涵的綜合融入,從而實現了茶服藝術的最佳呈現。對于現代茶服藝術來說,其中所包含和傳遞的,將不僅是設計風格的詮釋與表達,同時更關鍵的是設計理念的創新優化。所以,對于現代茶服藝術來說,其作為一種服裝,無論是其造型、設計風格,乃至顏色選擇等等,實際上都是相關情感理念的具體表達。
茶服是與“茶”息息相關的重要載體,從其原本看,茶服更多是適應于具體茶事環境的服裝,其作為應用與茶文化活動的服裝,比如“茶人服”。茶服背后所詮釋的是茶文化,其作為我國代表性文化藝術,其中所表達的是茶藝文化與大眾精神理解與藝術審美之間的深度融合。茶服更是在完善茶藝表演活動中,不可缺失的重要要素。
茶文化是傳統文化的精華,茶服更是整個茶文化體系的重要展現,無論是茶服的外在展現,還是其中所表達的風格藝術,實際上都是基于當前大眾認同前提下的重要創新與結構化展現。因此,總的來說,如何才能在當前文化與藝術融入的時代背景下,將現代茶服的設計藝術與時代關注的風格理念,進行層次性融合,同時結合相關文化理念的合理融入,從而實現茶服藝術的最佳品質和文化內涵。當然,這也使得當前我們具體分析和認知茶服風格的重要所在。
在現代茶服設計風格展現過程中,其中充分融合了漢服、唐裝等傳統服飾特色,加上情感理念的融入,從而更能展現我國傳統文化的風情,給與人的具體理解也是優雅、舒適,乃至休閑等等,所以在現代茶服藝術中,我們所能夠具體感知和體會的茶服藝術風格理念,也是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審美之間的集中融入。
客觀上看,項目化教學實踐活動不僅僅是一種設計創新,更重要的是一種基于教學要求前提下的全面創新。所以想要合理有效應用該教學方法,就需要我們對其內涵形成清晰、全面的認知。具體而言,項目教學實踐是指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老師、學生共同完成相應的內容。就具體的教學根源來說,其更多是基于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因此,在具體應用項目教學法時,其中也會對開始的時間和結束的時間予以限制。
項目化教學具體指的是以工作過程作為整個課程設計活動開展的基礎所在。通過選擇具體的工作任務或產品為教學活動的載體,進而在教學實際中,有效提升學生自身的實踐能力,乃至協作配合精神,從而實現相關教學內容、教學要求與教學職責、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等諸多要求之間的深度融合。對于“服裝結構”課程項目化教學實踐活動的具體實施來說,其更多展現的是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通過與相關服裝企業自身生產活動形成高度關聯性,從而實現服裝專業人才培養活動與實際需要之間的高度一致性。
《服裝結構》課程項目化教學實踐活動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其需要注重完善如下流程:其一,需要對《服裝結構》課程項目的理想目標效果,予以清晰界定。其二,在做好《服裝結構》課程項目計劃后,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合理分工,尤其是通過發揮學生之間的合作價值,使得學生實現個人精準認知。服裝設計活動,本身就是一種創造性活動,同時其工藝也相對復雜,因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需要發揮學生的協作力量。
最后,注重評價和考核機制的具體建設,尤其是通過對《服裝結構》課程項目的學習完成狀況進行合理而科學的評價,通過提煉和總結,進而實現該教學的最合理指導。就《服裝結構》課程的實際特點而言,立足合適的教學內容,構建和應用項目化實踐教學體系有著極大的現實意義。
就茶服藝術的綠色內涵和文化色彩看,其樹立的不僅僅是合適的設計風格,同時也與大眾生活與消費習慣等等有著重要認知。結合當前大眾的生活習慣,以及具體的生活方式看,這就確定了現代茶服藝術的全新訴求。可以說,生態、休閑與人文訴求正是當前茶服藝術的重要方向,因此,了解現代茶服藝術的風格,將為服裝結構課程的項目化教學實踐活動產生本質性影響。
結合現代茶服藝術的具體特點,在構建該教學實際機制時,其需要做到:首先,要確定合適的教學目標。對于《服裝結構》課程教學要求來說,其更多是基于相關基礎知識所形成的教學認知,在該教學機制中,其需要學生借助現代茶服的整體特點,掌握必要的服裝結構設計原理及要求。就素質目標看,其需要學生掌握必要的服裝設計技能和操作工藝,以及必要的團隊協作技巧,從而實現教學實踐機制的理想構建。
其次,基于教學目標這一前提,豐富教學內容。《服裝結構》課程項目化教學實踐機制中,要將服裝衣身結構的變化原理和制圖原理,乃至服裝自身的領子類型和袖子類型等多種元素,從而實現學生對服裝款式變化的全面認知。融入現代茶服風格,其將為學生直觀認知和理解服裝設計的具體內容形成突出認知。讓學生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對服裝的款式設計和服裝結構,乃至服裝成衣的加工與制作,形成層次化理解和具體掌握。
最后,結合項目化教學實踐的重要訴求看,完善評價機制和考核體系,結合《服裝結構》課程設計的考核訴求看,其需要結合服裝設計活動的具體過程作為整體導向,實施動態化教學考核機制。在該課程教學中,要將過程評價與教學總結相結合,從而形成記載式的教學評價。當然也需要注重教學形式的多種革新與創造。根據當前教學環境的不斷優化來說,可以將信息化教學技術融入到《服裝結構》課程的具體教學機制之中。可以將cad技術融入到服裝結構課程的教學之中,通過借助現代化的教學機制,從而打造直觀形象的教學機制。
在渴望創新的時代環境下,加上人文理念的必要詮釋,只有充分融入這一系列綜合化元素內容,才能實現現代茶服藝術的精神詮釋與風格表達。如何才能化解服裝課程項目化教學實踐過程的文化困境和內涵不足等諸多問題,實際上,就需要我們對具體的教學形式進行全面優化和綜合改造,從而實現該教學活動與服裝設計訴求的最佳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