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道恩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貴州都勻 558000)
隨著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步伐已進入了決勝階段,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的一大特征就是旅游業的興起。為了培養一批批既精通旅游業務、又深諳民族特色文化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把高等教育與地方傳統文化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已成為地方高校在激烈的競爭中必走的特色發展之路。都勻毛尖茶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自身具有極高的人文和經濟價值,將毛尖茶文化融入到地方高校旅游英語教學中,不僅可以大大提升旅游英語教學的特色和實用性,也可以更好地弘揚和繼承我國傳統的茶文化。
茶文化都具有非常強的地方特色,極具民族文化及旅游商品價值[1]。都勻毛尖早在明清時期已是朝廷貢品,1915年巴拿馬萬國食品博覽會上獲優質獎;1982年6月的全國首屆十大名茶評比名列第二;2010上海世界博覽會入選中國世界博覽會十大名茶;2015年都勻毛尖以181億元的品牌價值榮膺“中國最具品牌發展力品牌”,2016年高達211.49億元[2],首度躋身中國最具品牌價值地理標志產品前50名;在“2017年都勻毛尖(國際)茶人會”上榮獲了“都勻毛尖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證書”。優越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精良的茶葉品種以及深厚的都勻毛尖茶文化使得都勻毛尖已成為貴州乃至全國一張靚麗的名片。
地方高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構成,具有民族性、地方性、師范性、應用型等多重屬性和特點。與211,985等重點高校相比,地方院校應利用好自身的優勢,制定特色鮮明的人才培養方案和專業學科設置,主要目標是為區域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為地方社會經濟發展培養“留得住、用得上”人才。只有堅持為地方的進步和發展服務,高校才能不斷提高辦學能力,進而增強自身實力,拓展上升空間[3]。
高校在今天激烈的競爭中要贏得一席之地,走應用型發展之路是地方高校生存發展的一個主要方向。學校的人才培養方案及各專業設置應當根據地方特色文化調整其學科結構,以便培養出一批批優勢突出、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支持。據貴州省旅游局2015年統計,貴州當年注冊外語導游僅280名,雖然之后人員會逐年遞增,但與貴州省2017年接待入境游客150萬人次的數字相比,服務隊伍數量還有較大缺口,貴州外語從業人員數量、特別是受過高等教育的高素質人才還遠遠不能滿足貴州旅游市場日益發展的需要。在未來兩年(2018-2019年)內,貴州省僅外語導游缺口總量在720名以上。貴州省旅游英語人才在數量上的不足,必然會影響旅游業發展服務的質量[4]。
茶文化是我國優秀文化瑰寶,具有較高文化及教育價值。旅游英語專業是一個綜合性較強的新型專業,是根據學習者特定的目的和特定的需要而開設的英語課程[3]。地方高校旅游英語課程在課程設計上以課堂講授為主,缺少課外實踐;學科結構上不完整,缺少人文知識的攝入;由于課時的限制,教師在授課內容上只能強調理論知識,無法體現地方特色文化的教學。都勻毛尖茶作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應該享有與之相匹配的地位,將都勻毛尖茶文化融入地方高校旅游英語教學中研究和宣傳,有助于提升都勻毛尖茶品牌的價值及影響力,助推地理產品的知名度。因此,充分利用了地方特色文化資源,將毛尖茶文化融入地方高校旅游英語教學中,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利用專業技能服務市場經濟發展的能力,提高教師教學效率,這不僅體現了地方高校的辦學定位,也能體現地方高校的辦學特色,確保自身在與其他高校激烈競爭中的優勢地位。
旅游英語專業培養人才的其中的就業方向是涉外旅游從業者,業者只有兼具專業與地方文化知識,才能更好地運用英語這一語言媒介增進旅客對接待地文化的認同感[5]。為此,合理的課程設計是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關鍵。除了旅游及英語方向開設的專業課以外,關于毛尖茶作為貢茶的歷史、毛尖茶習俗、生產、工藝及茶文學藝術等課程及內容應當和《旅游英語教程》、《景觀導游》、《英語國家概況》等課程有機結合起來。旅游英語是一門綜合性較強專業,需要建立一個與實踐相結合的課堂教學模式,在教學中貫穿茶文化的主題內容。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應把本地茶文化和旅游資源融入到旅游英語課堂中的各個環節。在文化教學題材方面,教師要有意識地設計一些與中國傳統茶文化和都勻毛尖茶相關的專題。教師還可以將毛尖茶文化和相關課本教學題材結合,設計校本教學資料,編寫具有地方特色的毛尖茶文化與旅游英語相關的教材等。
茶文化英語是一門比較龐雜的課程,需要教師具備極高的教學能力和一定的專業素養。任課教師應對茶文化進行相應的學習、研究分析,通過走訪、網絡學習、專題研討等形式進行自我素養提升,逐步完善其自身的茶文化知識結構。由于受課時的限制、茶文化課的教學時間畢竟有限,教師應當通過各種形式開展教學嘗試,在專業教學中有效滲透茶文化元素,開展以傳統課堂講授結合實踐基地考察、慕課、微課等形式的教學。從某種程度講,教師的專業教學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了茶文化融入教學的成敗。
業師指在某一行業里有所專長的專家學者,這類專家通常具有較高的認知水平、豐富的實踐經驗,能把本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融會貫通,達到人、藝和器有效融合的一類人。他們的在其領域的技能和成就是被業界認同的,是在漫長的研究和實踐中練就的本領,并在某領域持續發揮其引領性、表率性的作用。協同教學則強調業師與某專業任課教師構成的教研組合,打破個體與學科的界限,以專業任課教師主導、業師參與,協同學科門派來進行教學與科研,利用各種資源信息,“使學生透過分組學習獲得更多的實務指導[7]。”地方高校大旅游英語專業教師大部分非茶文化相關專業科班出身,聘請業師一同完成茶文化英語課程的教學是必要之舉。業師協同教學的教學模式可以采取“雙師制”,即任課老師和業師共同承擔茶文化英語這門課程的授課任務,一起制定授課任務和討論考核課程與考核方式,指導學生參加各種社會實踐,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效率,也能助推都勻毛尖的國際化發展。
茶文化是我國幾千年文明發展中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將毛尖茶文化融入到旅游英語教學中去,讓外語專業學生在學習語言文化的同時,能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并對西方文化的滲透產生一定的免疫力,自覺增強民族文化自信。這不僅體現了地方高校辦學的特色,實現自身的特色發展,打造具有獨特優勢的旅游英語教學模式,提高學生自身的文化素養,也有利于提升都勻毛尖茶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更好地提升毛尖茶文化的魅力,體現地方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