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立偉
(華北理工大學,河北唐山 063000)
對于整個語言學理論的具體內涵及表現來說,認知語言學理論是其中極具特殊性和價值的語言理念,從該理論出發來具體理解日本茶道文化和日語構造,其不僅能夠生動、形象的了解日本文化,更能夠在合理的語言環境中,深化日語交流與應用。
對于語言學理論來說,認知語言學理論是其中極為重要的內容之一,其中融入了認知科學理論和體驗哲學思維,從而所形成的語言理論。自上個世紀90年代,該理論實現了成熟應用。整個認知語言學理論中所包含的內容極為多樣,諸如:心理學理論、系統論和語言學內涵等。當然,在認知語言學理論時,其提出創建語言機制、學習和使用語言機制等等,都需要結合人類自身的具體理解來實現。當然,人類知識應用的根本和關鍵就是具體的認知能力。
認知語言學不僅是一種單一的語言理論機制,同時更是一種語言研究的重要范式,其作為多種認知語言理論的總稱,其在我們當前研究語言過程中,有著重要價值和影響力。在該語言應用過程中,日常經驗是基礎,語言與認知能力之間有著深層次關聯和融合性。當然盡管語言學理論中存在差異和不同,但是其中所關注的語言現象也存在本質性差別。
在認知語言學理論中,其包含有Fillmore、Goldberg等人的“構式語法”(Construction Grammar)和 Lakoff、Tammy 等人的“認知語義學”(Cognitive Semantics)。與形式語言學所不同的是,認知語言學認為人的語言能力并非一種獨立能力,其與大眾一般認知之間有著重要關聯。此外,認知語言學作為語言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與語言的詞匯、語義等各個部分之間有著密切關聯。
當然,在整個認知語言學中,語義不僅是一種是客觀上的語言條件,更重要的是主觀和客觀的綜合,所以,在進行具體的語言研究過程中,其中關聯人的主觀認知和心理訴求。對于認知語言學來說,其作為語言單位范疇,其呈現非離散性語言,邊界范疇并不明確。當然,在認知語言學承認人類認知共性的同時,也要對不同民族之間的語言表述方式與認知與特點差異形成直觀理解。
我們看到中日茶道文化體系之中,所具體詮釋的實質性差別是多樣化的,盡管中日茶道文化“同脈同宗”,且都屬于“東亞封貢體系”的文化內容,但是日本茶道文化在傳入日本地區之后,通過融入大量日本自身的元素內容,實現了內涵上的豐富和價值力上的全面提升。所以,在文化應用全面創新的今天,系統化地分析和認識日本茶道文化,并且具體探究日語構造,其將實現對文化發展與語言交流的本質性理解。
當前,世界茶文化體系的交流與融合不斷加速,我們在綜合理解多元茶文化時,不難看出兩類新現象,其一,茶文化經歷傳播與融入之后,在部分傳入地形成了新的文化形式,并且“逆回”我國。在豐富世界茶文化體系整合內涵的同時,也實現了茶文化機制的全面發展與本質化創新。日本茶道文化就是其中極具代表性的文化體系。其二,茶文化在初期,都是以具體的飲茶生活習慣來具體傳入的。在不斷生活進程中,其逐漸形成了層次化的文化體系,不管是對語言藝術的價值理解,還是其中所綜合表述的生活理解等等,都有著茶文化的深層次影響。茶和茶文化在傳入日本過程中,也將相關語言要素傳入日本,透過這些語言文字,我們也能夠生動、形象地感受到日本茶道文化中的“中國元素”。比如,花茶的日語稱呼——花入り茶はないりちゃ,其發音為:hanailitya。諸如此類例子,比比皆是。
在日本茶道文化中,其作為一種極具禮儀氣息,且為客人奉茶的活動,其作為一種以品茶為前提所發展起來的禮儀文化,無論是其中所承擔的內容,還是其中所具體表達的形式,都是我們感知和理解該文化體系的重要內涵所在。日本茶道文化是中國茶道文化的延伸與創造,但是,其與中國茶道文化體系之間也有著本質性差異。歷經發展,如今日本茶道文化主要分為“抹茶道”和“煎茶道”兩類,通常所說的日本茶道主要指的是“抹茶道”。
對于日本茶道藝術來說,其作為一種從日常生活基礎和前提上形成的“生活藝術”,從“抹茶道”中,我們不僅感受到的是濃厚而系統化的日常生活習慣,更重要的是其中詮釋了諸多與哲學思維和美學理念,甚至是具體的宗教活動相關的綜合性、文化性活動。因此,整個日本茶道文化藝術中,不僅包含了系統化的物質元素,同時也是一種審美理念和道德思維的集中詮釋與深化感知。
客觀上說,認知語言學之所以能夠發展成為當前我們理解語言內涵,深化語言理論研究的重要理論內容,關鍵在于認知語言學主要從一般認知理解中來具體探尋語言現象的類似內容,尤其是其中吸收和借鑒了心理學理論中有關人類范疇和記憶等諸多理論來使得整個認知語言學理論內涵更加豐富、生動。認知語言學作為語言學的全新分支和呈現,其中所包含的知識內容更多是心理學和認知科學的具體呈現,所以,認知語言學作為諸多學科理論綜合融入的理論,其中包含了諸多元素。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認知語言學不僅是一種純粹關于“語言”的理論內涵,更重要的是其中也是以“語言理論”研究范式被大眾所認可和理解。
在日本茶道文化中,其中整體闡述的是對文化精神的凝練表達,無論是具體的茶道工序,還是相關禮儀環節和服裝元素等等,其中都是對相關精神理念的集中詮釋與呈現。尤其是日本茶道精神中,其實質并不是簡單的飲茶活動,更是發自內心的飲茶方法認知。從認知語言學這一理論出發,系統化探究日本茶道文化和日語構造,其不僅是從具體的跨文化視角來理解不同氛圍中的茶道文化形態,同時也是更為成熟理解認知語言學的理論價值和應用。
當然日本茶道文化中,其中所關聯的各項元素內容,都詮釋了語言規律與語言語義內涵之間的“內在關聯”。日本茶道文化雖然源自我國茶道文化,但是其中所詮釋的文化內涵和語言理解之間存在特殊性表達。從認知語言學角度看,不同文化體系中,都存在自身文化“隱喻”。實際上,正是認知語言學理論的內涵認知。實際上,任何一種文化的交流與傳遞都需要借助具體的語言來實現。
在日語構造中,其通常使用的是“自動詞句”而不是“他動詞句”。以日語來表達“為對方倒茶”お茶が入りましたよ,而不是“お茶を入れましたよ。”通過使用自動語句,從而來表達“茶已經倒好了”這一內涵,并不是“我倒好茶了”這樣一種“他動”描述。在日語構造中,我們需要認識到日語中的“用言”是活用的詞語,動詞和形容詞都是用言,其中都有著時態變化,其中都有著自身規律。對于日語的具體構造來說,其中的詞語意思中,更多是由助詞所決定,因此,日語的語序上比較自由,當然謂語也需要放在日語表述的最后部分。在跨文化交流機制日益成熟的今天,在理解日語時,需要看到從具體的語言符號到相關文化內涵,都是整個日語自身語言內涵和理念詮釋的生動表達。
在文化交流與創新日益成熟的今天,我們對不同茶文化體系的本質內涵,也形成了多樣化理解和層次化的價值認知,尤其是理性和應用文化的視角也更加豐富,實現了本質性的全新變化與豐富。從認知語言學這一視角來理解日本茶道文化以及獨特的日語構造形式,其將從內涵本質上理解和認知茶的文化交流與傳播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