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曉鳳
(三明學院外國語學院,福建三明 365004)
在全球化時代背景下,國內外經貿、文化等領域的交流和合作也日漸頻繁,當然國內茶企也不例外。我國是世界上產茶量最多的國家,同時也是全球范圍內的主要茶葉出口國之一。我國茶葉品種繁多,茶區氣候條件適宜,茶葉行業的發展有著明顯的優勢。企業簡介相當于茶企的一張“名片”,是國內外采購商和客戶了解該企業的有效渠道。通常來講,企業簡介既包括企業的發展情況、營銷范圍,同時還囊括了特色產品、企業優勢等內容。受眾可以第一時間從簡介文本中獲知重點信息,這對于后期的商業接洽、合同會談等來講是十分重要的。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是英語,因而國內大量企業都在企業網站中附有“英文版”切換功能,以方便外籍客戶的需要。需要指出的是,不少企業的英文版網站上存在明顯的翻譯漏洞和失誤,這很顯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受眾的閱讀感受,甚至可能會影響到未來的商業合作。生態翻譯學理論是新興的翻譯理論,其在多個領域得到了應用并取得了不錯的效果。譯者可以嘗試將生態翻譯學的相關理論運用到茶企網站的英譯工作之中,以此推動該行業的完善。
受到達爾文“適應與選擇”觀點的影響,國內學者胡庚申在2001年提出了“翻譯適應選擇論”的相應概念,并解釋了達爾文“適應與選擇”理論與翻譯工作相結合的意義。同年年底,其從“適應與選擇”的視角解釋了翻譯的概念及方法等內容,這意味著翻譯適應選擇論有了基本的框架體系。2002年,其發表了“Translation as Adaptation and Selection”一文,并認為翻譯適應選擇論是“生態學的翻譯研究途徑之一”。胡庚申教授的專著《翻譯適應選擇論》于2004年出版,該專著對翻譯適應選擇論的理論框架進行了解釋和說明。2006年,其在翻譯類國際研討會上正式提出了“生態翻譯學”的概念和理論。之后,胡庚申教授陸續發表了《生態翻譯學解讀》等文章,這使得生態翻譯學的理論體系更為完善。該理論后來被應用于一些翻譯實踐之中,并取得了不錯的翻譯效果,這在《例示“適應選擇論”的翻譯原則和解釋方法》等文章中可以得到證實。當然,除了胡教授之外,國內其他學者也對生態翻譯學展開了相應研究。隨著研究的深入,與生態翻譯學相關的刊物及文章日漸增多,生態翻譯學的實用性也越來越受到權威人士的認可。
生態翻譯學是基于翻譯適應選擇論而提出的,其將生態學的相關理論運用于現代翻譯研究之中。生態翻譯學對翻譯過程、翻譯方法、翻譯原則、翻譯評價等方面提出了新的看法和解釋,對現代翻譯工作而言有著一定的指導意義。在生態學視角下,翻譯過程的實質是“譯者適應與譯者選擇的交替”,翻譯方法可以概括為“三維轉換”(即語言維轉換、交際維轉換、文化維轉換)。除此之外,生態翻譯學認為翻譯的評價標準應該囊括轉換程度、譯者素養以及讀者評價等多個模塊在內。生態翻譯學的研究重點主要包括翻譯生態環境、適應選擇以及三維轉換在內。所謂“翻譯生態環境”表示“譯者和譯文生存狀態的總體環境”,這比語境的概念更為寬泛。翻譯生態環境不僅包括文本自身、同時還涉及文化語境等內容,因而翻譯生態環境對譯者的多維度轉換有著一定的影響。所謂“適應選擇”主要用來表示翻譯的本質即“適應”與“選擇”兩個方面。在生態翻譯學的視角下,以這樣應該學會適應翻譯生態環境,同時又要站在生態環境的角度對譯文做出選擇,因而翻譯可以理解為這種多維度適應與選擇的交替。三維轉換涉及到三個方面,其中語言維涉及到語言形式,文化維涉及到雙語文化內涵,交際維涉及雙語交際意圖,三者的側重不同,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需要對這三個方面進行適當選擇轉換。
今年來,國內茶企的發展也如火如荼,越來越多的企業在把握國內市場的同時,也積極開拓國外潛在市場。為了與國外采購商、國外企業等達成合作,國內茶企也開始重視語言層面的交流與溝通。企業網站信息作為對方了解己方的第一手信息,對于商貿合作的開展有著重要的意義。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我國茶企網站信息在英譯上存在諸多不令人滿意之處,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對比茶企網站的中英文版本,我們會發現其在語言層面存在一定的漏洞和失誤。最常見的錯誤為拼寫錯誤,比如天福茗茶企業官網的“集團概覽”(Tenfu Overview)一欄就將烏龍茶譯成了“ooling tea”,很顯然這種錯誤會導致客戶的誤解。除拼寫錯誤之外,企業網站的翻譯還存在詞匯不統一的問題,比如有些茶葉企業的網站將“龍井茶”同時翻譯成了“Longjing tea”和“Dragon well tea”兩個版本,造成詞義的混淆。再者,像單復數混淆、定語從句先行詞漏譯等語法問題也在茶企網站翻譯中時有發生。除此之外,茶企網站的翻譯還存在“中式英語”的問題,這事實上是國內譯者較容易出現的問題。舉例來講,某涉外茶企網站上出現了“走出去戰略”等表述,結果譯者將其翻譯為“Go abroad”,這種直譯的方式比較生硬,未能體現出“走出去戰略”的本質及其內核,因而此處建議將其譯為“go global strategy”。
現代語言學家認為,“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不同的語言背后所體現出來的是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文化體系。譯者不僅需要掌握基本的語言素養和語言轉換技巧,同時還應該對語言背后的文化加以掌握,這樣才能夠使譯文被目的語讀者所接受。同樣,以國內某茶企為例,其在網站中將“龍井茶”翻譯為“Dragon well tea”,這種譯法是從茶名的字面含義出發進行翻譯的,但是這種譯法卻容易導致西方受眾難以接受。在西方人的眼里,龍(dragon)是一種邪惡、殘忍、黑暗的生物,這與漢語文化中的龍的象征含義又有著天壤之別,因而采用“dragon”這種字眼來翻譯該茶名存在欠妥之處。再比如,某茶企網站將“大紅袍”譯為“Big red robe”,而我們知道西方人眼中的“紅色”(red)有著血腥、謀殺、暴力等含義,通常表示貶義,因而這種譯出語同樣不容易被西方受眾所接受。
茶企網站信息是面向采購商、消費者等群體的,因而這些群體就與茶企存在一定的“交際關系”。要想成功吸引這些人士的注意,茶企需要考慮語言的營銷目的,同時對語言本身的信息性等加以考慮,這樣才能夠使譯文盡顯誠意,幫助企業贏得不錯的口碑和關注度。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一些茶企在翻譯網站信息時往往過于空泛,譯者較多地采用夸大的語氣,同時采用過多的修飾語,導致西方受眾很難與之產生共鳴。事實上,對比英漢兩種語言,我們不難發現,英語中的被動句、長句較多,這事實上可以使信息更為客觀、突出。但是,一些譯者未注意到這點,他們在翻譯時也按照原文的語言形式進行翻譯,導致翻譯出來的文本不像是正統的英文文本。如果不對此加以改善,后果可想而知。
結合上述分析,我們不難看出我國茶企網站的英譯工作還存在很多有待改善之處。生態翻譯學給譯者提出了幾種可行的翻譯策略,主要包括語言維轉換策略、文化維轉換策略、交際維轉換策略。因而,生態翻譯學理論視角下國內茶企網站的英譯策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語言維轉換表示“翻譯過程中對語言形式的適應性選擇轉換”。在瀏覽茶企網站時,我們會看到諸多語言形式共存的現象,同時也可以看到修辭方式共存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譯者應該對網站信息的語言特點加以分析,自覺規避語法漏洞、中式英語、拼寫錯誤、詞匯不統一等問題。譯者在保留原網站信息的同時,還應該站在英語母語人士的角度進行思考。同時,譯者在選擇語言形式的過程中還應該遵循從簡原則,因為網站文本信息通常較為簡潔,重點突出。
文化維轉換表示“翻譯中對雙語文化內涵傳遞與闡釋的關注”。中西方文化存在很多差異,這些不僅體現在傳統民俗、社會環境上,而是還體現在宗教信仰和思維習慣等方面。譯者應該充分考慮文化背景的差異,站在西方受眾的角度進行思考,避免文化誤譯等問題的出現。比如,上文的“龍井茶”可以采用音譯法,譯為“Longjing tea”;“大紅袍”則不妨譯為“Dahongpao tea”。這樣的譯出語更加符合西方人的文化背景和思維習慣,使茶葉產品比原來更具有賣點和市場競爭力。
所謂交際維轉換表示“翻譯中對雙語交際意圖的關注”。茶企網站文本信息是對企業及其產品的介紹和說明,這關乎企業形象的樹立和企業合作的開展。從這點出發,譯者在翻譯時應該站在茶企消費者、采購商的角度進行英譯,使譯文達到交際目的。譯者不用一字一句完全按照漢語的形式進行翻譯,而應該綜合考慮文本的信息性、宣傳性等因素,使譯文對受眾群體具備十足的吸引力。
[1]胡庚申.生態翻譯學[M].商務印書館,2013.
[2]張睿思.生態翻譯學視角下的高校網頁英譯策略研究——以湖南省的高校為例[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6(5):96-98.
[3]季晴.試論生態翻譯學視域下的英漢互譯技巧——以高校國際交流合作為例[J].人才資源開發,2016(12):232-233.
[4]郭旭明.從生態翻譯學視角看全球化語境下漢語文化負載詞的英譯[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5(3):73-75.
[5]胡庚申.若干生態翻譯學視角的應用翻譯研究[J].上海翻譯,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