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民紅
(內蒙古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
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到來促進了我國的國際化發展,國家間的競爭日趨激烈,而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國際化人才的競爭,因此,英語作為國際性通用語言,是培養國際化人才必不可少的基礎和條件。為了能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能夠更好地交流,就要重視英語在跨文化交際中的作用,充分發揮英語的跨文化意識培養的核心作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為世界文化交流提供了技術保障,語言作為區域文化的一種載體,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同時,茶葉行業國外市場的不斷拓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在高校英語教學融入茶文化元素是英語的實際應用,跨文化教學能夠為學生提供方針語言環境,提高學生的英語實踐水平,為學生將來的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雖然我國高校英語教學體系日趨成熟,教學內容和教學資源逐漸完善,但其與實際應用需要之間仍存在較大差距,影響了高校英語教學活動的實效性。將茶文化與高校英語教學有機結合,實現英語實踐能力的提升,需要從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教材選擇等多個方面進行變革,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思維,這樣才能更好地做好茶文化教學與跨文化意識的培養。
語言是文化的外在展現,任何文化體系要想全面發展,都應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融合,結合時代的發展特點,展現理想的教學元素。我國是一個茶文化資源較為豐富的國家,要想深度挖掘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則可以從茶文化的內涵出發,從了解茶文化的具體內涵融入實施,展現我國傳統文化理念的發展。
茶文化的內涵即是通過茶來體現的精神理念,茶文化體系的基礎是物質元素,我們可以通過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元素,來感受其中所具備的價值理念,全面認識由此產生的語言體系。一般來講,我們認為的茶文化是與茶葉相關的具體知識,實際上這種理念較為片面,茶文化不僅融入了豐富的傳統文化知識,還全面展現了中國文化的價值,為人們的社會活動提供了相應基礎和幫助。
中國傳統茶文化與西方茶文化有諸多區別,我國傳統的茶文化機具生活哲學,是由中華民族千年的飲茶歷史積累的文化理念組成,經過數千年的傳承逐漸深入中國人的骨髓中,人們品茶的過程即是生活的經歷。因此,中國的傳統茶文化不僅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又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西方文化主要是指英國的茶文化,中國的茶葉深受英國人喜愛,英國是茶葉消耗較大的國家,英國人還將茶葉與當地的口味有機結合,進行了各式各樣的改良,如英式紅茶等,但是英國的茶文化是一種高雅的享受,這與中國憶苦思甜的茶文化截然不同。
英語是西方國家的語言,如果能夠將茶文化元素與高校英語教學有機結合,能夠幫助學生認識中西方不同特色的茶文化內容,正確認識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因此,高校在開展英語教學時,可以將以茶文化為代表的傳統文化資源應用教學中,實現高校英語跨文化教學的創新發展。
經濟全球化對國際化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不同文化背景之間的人交流越來越多,但由于所處的社會環境、歷史背景等方面存在諸多不同點,人們的思維、語言都不盡相同,這就容易導致交流過程中產生或多或少的隔閡,甚至引起不必要的沖突。
語言作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在培養跨文化意識、減少交流時引發沖突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與之相對應的是各種文化體系。我國傳統的茶文化蘊含了茶藝、茶理念等哲學思想,是我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將茶文化融入英語教學,能夠更好地弘揚我國傳統文化,讓更多的外國人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和中華民族的魅力。
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校已經充分認識到了英語跨文化教學融入茶文化的重要性,但在實際的英語教學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具體表現如下:
第一,教師自身的跨文化意識不強。高校英語跨文化教學效果的好壞,與教師自身的跨文化意識密切相關,學生是否能夠培養跨文化意識取決于老師的教學水平,但是我國多數高校缺少專業的師資力量,多由其他科目老師兼任。教師自身的跨文化意識不強,教學方式遵循傳統的語言教學方式,導致高校英語學習仍集中在詞匯和語法知識的記憶上面,課堂教學仍然圍繞英語課本開展,很少涉及英語國家文化,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中,學生很難培養跨文化意識。
第二,英語教學的跨文化意識停留在理論階段。雖然我國高校英語積極探索跨文化教學,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只是停留在理論研究階段,茶藝專業英語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可參考的教學案例極少,只能依賴于教師自身的不斷探索,跨文化意識的培養處于摸索階段,教學質量的高低受制于教師的個人素質,而且不同高校的英語教學存在很大的差異。
第三,英語跨文化教學實踐活動較少。任何一門語言的學習都離不開相應的語言環境,開展相應的教學實踐活動能夠為學生提供語言運用的機會,建立符合差異專業知識的語言環境,對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至關重要,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還能提升學生的綜合實力。但由于大多數高校的經費、場地有限,并不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英語教學實踐活動,教師在開展英語教學時主要依靠書面表達,學生的語言實際運用能力較差,跨文化教學并沒有將高校英語和茶文化有機結合。
在高校英語跨文化教學中融入茶文化元素,創新教學理念,改變教學方式,是解決當前茶藝專業英語教學存在問題的重要途徑和方法,以實現高校英語教學活動的實際價值。要想更好地融入茶文化元素,就應深度挖掘、有效分析茶文化具備的價值理念。
首先,要構建創新、開放的教學模式。高校在開展跨文化英語教學過程中,應有效分析茶文化體系,創新英語教學活動的具體理念,不斷設計新的教學思路,有效豐富茶藝專業英語的教學經驗。傳統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只是向學生一味地灌輸教學內容,學生的主動性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因此跨文化教學應注重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不再是傳統的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模式,通過創設豐富的教學活動形式,來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這也是高校英語跨文化教學融入茶文化元素的基礎和前提。通過構建開放的教學模式,教師和學生能夠實現雙向互動,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理解茶文化理念的重要內涵,這就能夠幫助學生認識到跨文化教學的重要性,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有效的推動力。
其次,英語教師應注重學生跨文化思維的培養。要想將高校英語跨文化教學融入茶文化元素,不僅要創設開放的學習環境,還應設置專門的英語課程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思維。教師應從自身做起,不斷轉變教學理念,一方面要突破傳統的記憶單詞、記憶語法的學習考核模式,不能局限在刻板的知識點的教授,而是增加專業的英語課堂活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仿真英語環境中學習英語,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思維方式。另一方面,茶藝專業英語教學尚處在摸索階段,其教學目標是為茶葉行業培養更多的國際性人才。因此,教師要將眼光放在茶葉行業的國際貿易上面,參考不同地區、不同國家茶葉行業的發展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并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認知水平,對其英語基礎有整體的評估和認識,以此為基礎調整教學進度和知識點難度,確保課堂教學內容與學生的接受能力相匹配。
第三,高校應制定相應人才培養目標。茶藝專業英語具有較強的實用性,高校應制定相應的人才培養目標,將英語教學與茶葉行業緊密地捆綁在一起。筆者認為,人才培養可分為對專業教師的培養和對學生的培養兩方面,一方面,高校應加強茶藝專業英語的師資隊伍建設,定期邀請相應的專家到校講座,為教師提供深造的機會,鼓勵其不斷提升專業能力,以便更靈活地開展英語教學,不僅僅將教學局限在課本。另一方面,高校在為學生制定相應的人才培養目標時,為避免學生被動參與英語教學,應改變現有學科的考核評價體系,建立多元化的評價機制,既包括英語交流書面表達能力的考核,又包括口頭表達能力的考核,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潛能。在高校英語跨文化教學中融入茶文化元素,是學生語言學習的過程,也是學生了解文化知識的過程,教師可以創造性地利用多媒體技術平臺,引入與茶文化相關的影視作品、音樂賞析等內容,為學生了解茶文化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
[1]周茜.高校茶藝英語教學中的茶文化教學與跨文化意識的培養[J].福建茶葉,2017(4):355-356.
[2]朱悅.高校茶藝英語教學中茶文化教學與跨文化意識培養[J].福建茶葉,2017(4):278-279.
[3]牛曉靜,李環環.面向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英語課程體系改革實踐研究——以中西茶文化跨文化差異教學為例[J].福建茶葉,2017(8):367-368.
[4]李晶晶.跨文化背景下茶文化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福建茶葉,2017(9):372-373.
[5]劉穎,張熙倩.英語跨文化教學中的中西茶文化比較[J].福建茶葉,2017(5):161-162.
[6]李娟.以茶文化為基礎的英語跨文化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J].福建茶葉,2017(9):370-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