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榮
(江西服裝學院,江西南昌 330201)
從近幾年我國經濟的發展來看,我國的茶葉市場正在逐漸擴大,茶葉經濟狀態正日趨成熟。因此,我國的茶產業對于茶學專業的人才需求也日益增大。而對于“茶學”這門專業而言,高校對其投放的教學資源非常有限。由于茶學專業在我國屬于比較專業的專業學科,因此與其他傳統的專業相比,茶學專業缺乏切實的實踐教學體驗,尤其是對于茶學專業學生的思政教育教學。高校在向社會輸送專業人才的同時,也應該關注專業人才的道德培養。茶學專業以“茶”為教學的主體,以茶文化為教學的的思想依托,特別是對于其專業的學生有著比其他傳統學科更高的道德要求。因此,茶學教育工作者應該秉承茶文化的優秀思想,以一顆真誠的心去展開思政教育工作。從與時俱進的角度來看,茶學專業的思政教育模式有必要與新媒體領域相結合起來,這樣更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以及教學成果。
新媒體是有別于傳統媒體、多媒體的一種說法。我們過去獲取信息或者知識,一般通過書本、CD、廣播、報紙、電視等渠道。而這些就是一般意義上的傳統媒體。可以把它認為是“單媒體”,也就是傳播方式單一的媒介渠道。比如,CD只能是音樂的媒介,報紙只能是新聞的傳播渠道等等。后來,隨著科技的進步,又有多媒體被引入到人們的生活中。比如說,MP4晚于MP3問世,在用途上它較MP3而言增加了視頻播放的功能。也是是說MP4不僅可以像MP3那樣聽歌,還可以看視頻。因此,MP4被劃歸為多媒體的范圍。然而,新媒體跟以上這些都有所區別。新媒體從本質上而言其實是一種相對的狀態?!靶隆笔窍鄬τ凇芭f”而言的。MP4剛問世的時候,它相對于MP3而言也是一種新媒體。在如今的社會生活中,新媒體必須至少具備兩種特征:一,它對于人們的生活而言是更便利的;二,它是否可以實現角色的兼顧和轉化。舉個例子,過去文章的發表都是通過報紙或者書籍的形式。這個過程當中,作家扮演的是生產者的角色,而讀者屬于消費者。而現在文章發表可以借助網絡,通過大量的網絡信息共享平臺來實現,比如像微信公共號的信息推送等。讀者在這些平臺上可以針對于文章給出自己的評價,或者點贊等等,這個時候讀者不再只是消費者,同時也是傳播者。甚至于,某些公關媒體為了某明星或者某產品的宣傳,特意招募一批“評價好手”在文章底下對特約明星或者產品進行評價。這些“評價好手”也就是在網絡上被稱之為“水軍”的隊伍,而他們充當的角色不是單純的傳播者,網友受評價內容而產生的價值導向最終將轉化為他們的勞動報酬。而這些得以實現均是依賴于數字信息時代下的信息公開化。而這就是當前時代下的新媒體,也可以稱之為新媒體視閾。
新媒體的出現對于茶學專業思政教學的影響是很廣泛的,其中最主要的方面還是體現在學生對于教學的參與程度上。在以往傳統教學中,學生是知識的接收者,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書本、媒體播放器等工具是知識的傳播媒介。但是在新媒體作用下,學生既是知識的接收者,也是知識的傳播者,同時也可以充當知識的傳播媒介。舉個例子,在新媒體的介入下,茶學專業思政教育課堂由過去的實體教室轉為網絡教室與實體教室兼顧的模式。學生與教師的互動將由面對面轉為網絡視頻或者語音。學生和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任一場所進行課堂學習和網絡互動。教師通過互聯網平臺展開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有機會對于教師的授課情況進行網絡點評或者分享自己的聽課心得。因為學生的這些點評容易成為其他讀者的參考,因此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成為了教學的傳播媒介。另外,學生還可以在互動平臺上分享自己的聽課筆記,在這一方面,他們又充當了知識的傳播者。通過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新媒體給高校茶學專業思政教育工作帶來的是一場全民互動的體驗,它讓信息共享變得更加公開化與透明化,在提高了教學效率的過程中也讓教學變得更加豐富有趣。
經調查發現,除了專門的思政專業的思政教學教材里面每年均會有一定篇幅的教材修訂外,其余專業的思政教材所謂每年的教材修訂其實絕大多數只是存在教學章節互換位置的差異而已。但是我們需要知道,因為時代的快速進步,人們的思維和生活方式都在發生變化,因此思政教育教學內容應該緊貼日常生活,跟隨社會發展方向。尤其是對于茶學專業的思政教育,因我國茶文化的性質,其內容的時效性更顯得尤為重要。就目前茶學專業思政教材來看,其內容仍然停留在九零年代遺留下來的政治思想中,并沒有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這樣俗套的教學內容不僅嚴重影響教學目的的實現,更是教學資源的一次巨大浪費,同時也耽誤了教師和學生的時間。因此,茶學專業的思政教育教學內容的重改是思政教育的關鍵。
因為茶學是一門同農業聯系緊密且非常注重實踐的專業,因此它對于學生的實踐能力非??粗?。在對于茶學專業學生課程的安排上而言,我們可以發現,思政教育課程每周大概是一大節,最多是兩大節。從實際上課中我們觀察到,絕大多數茶學專業的學生都是自己在底下做自己的小事情,甚至有的學生上課都沒有帶課本。而思政教師似乎對于這樣的行為司空見慣,選擇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態度。偶爾,教師看到上課的人少得不像話才突然心血來潮地開始點名。學生對于思政課程的不重視除了自身原因外,教師的“寬容”也是很大的原因所在,因為所有學生都知道,在考前最后一節思政課上,教師會“劃重點”,這些重點就是考試的答案。以上這些均表明茶學專業的師生對于思政教育的嚴重敷衍的狀況。所謂做事之前先做人,是在說一個人在成為某領域的專業人士之前他得先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這也是思政教育的目的所在。因此,茶學專業的學生在學好本專業知識,成為社會的儲備棟梁之前,應該先有一種對社會、集體的一種正確認識。沒有思政教育做支撐的人才,在社會中極有可能因為沒有一顆強大的內心而無法正確處理工作中的各種狀況,最終必然導致失敗。
受新媒體的啟發,茶學專業的思政教學課堂可以從教室搬到網絡上。前文中有提到過,茶學專業非常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對于學生的思想教育方面并不夠重視。并且,即使相關教育工作者明白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在課程任務的編排中茶學專業有更多專業知識課程需要被排入,因此思政教育仍然無法引起茶學專業師生的足夠重視。但是,新媒體環境給我們教學帶來了另一種思考,那就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學都需要發生在教室里。讓學生集中在一個教室學習,學生需要人親自到場,在趕去上課的路途中已經浪費了太多時間。實際上,理論教學課程并不需要如此。在新媒體的影響下,茶學專業的思政教師可以提前制作網絡教學視頻,把需要掌握的知識提前錄好后發在共享的群或者學生的郵件里。這樣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來合理安排思政教育課程的學習。這樣創新的教學模式也并不擔心學生是否有認真聽課,因為針對于每個章節講解后教師都會布置相應的作業,學生需要在教師規定的時間之前將作業反饋上去,學生的答題情況說明了一切。
在教學的過程中,師生都有這樣一個體會:當你作為一名學生的時候,你只是知識的接收者,你對于知識的吸收程度決定了你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而這些都只是你自己的事情;但是當你作為一名教師的時候,你首先需要經過一道接收知識的過程,然后需要經過對知識的加工處理的過程,最后是傳道受業解惑的過程。這些過程在逼迫你必須對知識進行一定程度的理解和運用,否則教學無法正常進行。由此我們可以推斷出,知識的傳播者一定是比知識的接收者在知識的理解上更加透徹的。對于學生而言,成為知識的傳播者會讓學習更加具有主動權。在傳統教學中,學生絕大多數都是充當著知識接收者的角色。然而,在新媒體環境下,茶學專業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充當知識傳播者的角色。網絡公共平臺為廣大師生提供了更廣泛的互動機會。比如,很多網絡公共平臺的右下角會有一個在線客服的欄位,點進去之后就會彈出一個對話框,學生可以在對話框中輸入遇到的思政課程難題,那么另一頭就會有在線客服的解答。而這些在線客服是由在思政學習功課很優秀的學生組成。這些學生一方面幫助其他學生解決了思政問題,另一方面通過網絡平臺的打賞也可以賺取到一定的傭金。在這個過程中,網絡平臺是傳播媒介,而由優秀學生充當的“在線客服”其性質就是知識的傳播者。茶學專業學生在這個環節中,不僅對思政知識有了更透徹的理解和掌握,還收獲了金錢的回報,實現了勞動的價值,是一舉多得的行為。
[1]NMC地平線項目,龔志武,吳迪,等.新媒體聯盟2015地平線報告高等教育版[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5(2):1-21.
[2]沈曉敏.關于新媒體時代教科書的性質與功能之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1(3):23-27.
[3]教育部.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教思政[2012]1號)[J].教育部網站,2012.
[4]盧誠.高校思政新課程實踐性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毛澤東思想研究,2007(5):150-152.
[5]劉曉娜,郭桂義,胡孔峰,等.茶學專業教學改革的研究[J].信陽農林學院學報,2004(2):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