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洪艷
(西安外國語大學基礎教學部,陜西西安 710128)
日本茶文化最早源于唐朝,彼時我國茶文化正處于興起之時,國力強大、經濟繁榮,社會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局面。于是,日本、朝鮮以及波斯等鄰國紛紛派遣使者前往唐朝學習,在此過程中茶文化也因之而得以東傳或西渡。因而,日本的茶文化在中華茶文化的影響下具有鮮明的東方文化韻味,然后,日本茶文化在長期的發展中不斷吸收本土文化特色,并漸而形成了獨具日本民族特色的茶文化內容。16世紀的千利休根據日本的發展概況以及文化現象對茶文化進行了革新,其以中華茶文化為核心對日本的茶文化內容進行了具體化構建,從而促進了日本茶道的正式形成,也進一步推動了日本茶文化向長遠化發展。從日本茶文化的發展中,我們也不難發現日語表達與日本茶文化之間存在密切的關系。
茶道是日本茶文化最引以為傲的文化,其在世界茶文化領域占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地位。而所謂日本茶道是指日本人所推崇的一種茶湯文化禮儀,從選茶到煮茶再到飲茶一系列程序化的禮儀規范。日本的茶文化最早可以溯及到奈良時期,鑒真和尚從唐歸來后帶回了茶葉與茶文化,茶文化迅速在上層社會盛行起來,而日本人也開始種植茶葉,隨著茶葉的普及以及茶葉經濟的繁榮,飲茶這一習俗席卷整個日本,平民百姓也愛上了清香可口的茶葉,日本的茶文化也在無形中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日本根據其本土的文化特色對茶文化進行了民族化創新,建立了系統化的茶道,并形成了“和敬清寂”的茶道特點。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和敬清寂”是日本茶文化的思想內核。“和”是從中國茶文化中的“尚和”思想演變而來的,強調的是上下和睦,通過和來實現事情的通達。而在茶道中則具體是指客人與主人之間的和諧,主人與客人之間不存在隔閡但也不能過分親密,否則二者間的和諧狀態被打破,其關系也會隨之而破裂。“敬”是指尊敬之意,人際交往之中應該互相尊敬,保持一種節度性地敬重,即使在互相熟識之后仍然以敬重之心善待他人,以外在的恭敬之心來處理好繁雜的人際關系?!扒濉笔乔屐o潔白的意思,其與佛教的禪宗思想具有相同的意趣,是指通過克制內心的欲望來構建一個干凈純粹的世界,任何人一旦進入茶室必須摒棄一切塵世煩擾,以一種清靜之心坦然地煮茶、飲茶與論茶,不能以污穢之態進行茶事活動?!凹拧痹从诜鹫Z中的“空寂”,是日本茶道的最高境界,概括來說是指飲茶人可以通過茶步入忘我升華的境地,以享受內心深處的寧靜為樂,進而在安穩的心境中獲得生活的慰藉。
日本茶文化以“禮”作為為人處世的準則,正所謂“發于禮也止于禮”。因而,日本茶文化中關于禮節的內容也是相當繁多的,任何茶事活動都必須遵循與之相應的茶禮。一般而言,茶禮分為前禮、后禮與總禮。一旦被邀請參加茶會,那么其必須向主人表示感謝這為前禮,而當茶會結束后的第二天,客人也應該對主人的招待表示感謝此為后禮,總禮則是貫穿于整個茶事活動過程中所應遵守的禮儀規定。具體而言,總禮囊括了烹茶之禮、飲茶之禮以及論茶之禮,主人對待客人要以禮相待,客人也應該以同等的禮儀對待主人。例如,主人在將煮好的茶遞于客人時,客人應該雙手接茶并點頭致謝。同時,品茶之時客人也應以小口品飲的方式,仔細品嘗茶水的甘味,以回敬主人的煮茶之辛苦。另外,當客人的茶飲盡之時,主人應當及時為其續茶,待客人散去后,主人方可收拾茶具??偠灾?,日本慣于以茶待客,茶禮體系較為完善,其茶文化內容也因之而愈發璀璨。
日本文化藝術追求的是殘缺美,尤其是茶文化審美對于“殘缺美”的推崇幾乎到了一種執拗的地步。日本茶文化倡導禪茶一體,空寂的草庵茶散發出寂寥蕭瑟的氣息,因而與之相應的茶具也就呈現出一種別樣的審美之趣。例如,為了適應空寂寂凄清清的茶文化氛圍,其也大多選擇破損或者殘缺的茶具,或者刻意制造不完整的茶杯與茶壺。此外,日本茶文化也同中國茶文化一樣信奉自然主義,其審美意趣還體現在極簡之美。日本茶文化以簡單樸素為立足點,悉心營造一種淡雅質樸之感。例如,日本的茶室構造大多十分簡單,其空間布局都是以對稱的形式構建而成。同時,日本人也會選擇粗糙枯淡的茶臺與茶杯作為其主要的飲茶工具,以不漂亮的東西來襯托出茶文化審美的風雅之情??傮w來說,日本的茶文化審美是在中華文化審美與日本民族文化審美的相互作用中萌發而生的,其幾乎涉及了日本茶文化的方方面面,卻又在無形中推動了日本美學藝術的發展。
語言的表達方式與其背后的民族文化是休戚相關的,并從某種程度上間接反映了該民族的文化實質。日本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國,從地理環境上來說,日本是一個封閉的國家,其文化特性也呈現出一定的單一性,語言表達方式受此影響略顯貧乏。日語的表達方式一般分為言內與言外兩種,都是從語用、語法以及語義三個方面進行的。日語的表達方式強調的是非邏輯性與非線性,也就是說日語注重的是語言內容的闡述,而對于其文字語句上的邏輯則是不甚在乎的。日語的言內表達方式通常是指以直接明了的方式將自己的思想表達出來,而不加以掩飾或者潛藏。但是,一般情況下,日本人甚少使用這種言內的日語表達方式,其更習慣以不言自明的言外方式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所以,日本人的語言表達通常以隱晦的方式呈現出來,其喜歡以言外之意的方式闡釋自己的想法。
語境是一個寬泛的概念,不僅指語言的表達環境而且也包括了某些特定的文化科學知識,甚至還囊括了交際雙方的精神與社交以及物質世界。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日語是日本文化的傳播媒介。不同的民族文化會滋生出不同的語言環境也會產生迥異的語境特點,而日語的語用特點與其文化特性也是相契合的。日本人受中華文化的熏陶擅長整體性與演繹性的思維模式,其對于語言文化的認知是極為敏感與細致的。因而,日語的語用特點也因此與西方的分析性與歸納性的思維模式不同,日本受其地理環境的影響對于語言的感知處于相對封閉的狀態,卻能從簡短的語句中分析出對方的潛臺詞,并且了解其真實意圖。另外,日語表達與西方直言不諱式的表達特點不同,其慣于以暗指的方式來闡釋自己的思想。
文化與語言是共生的,語言是文化的具體表現形式,而文化則對語言具有一定的推動性作用。任何文化的發展都離不開完善的語言體系,文化與語言在交融中實現共同發展。日本的茶文化是日本文化最為奪目耀眼的一支,其是日本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日語作為日本文化的傳播載體,其是日本茶文化的主要表達方式,畢竟文化只有通過語言的形式才能為人所知曉。而日本自千利休革新了茶道文化之后,“和敬清寂”的茶道精神也為世人所矚目,其提倡的“一期一會”理念也為后人所尊崇。最為顯著的是日本茶文化因為其獨特的茶道精神而備受世界矚目,并且一躍成為了世界茶文化之林的翹楚。同時,隨著日本茶文化的不斷發展,其日語的表達習慣也隨之而出現了變化。層出不窮的茶文化新詞也在無意識中填補了日語茶葉用語的空白,例如,出自于日本茶文化“世當一面,難得珍惜”以簡短的語句將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闡釋得淋漓盡致,也構成了日語的新興詞匯體系。
日語作為日本文化傳承的主要介質,其也是日本人進行人際交往的主要方式,不同的日語表達對于文化傳播所發揮的作用也是不同的。茶文化是日本民族文化不可割舍的一部分,其在千年的文化積淀中愈發深厚,并且一直以文化主流的姿態占據著日本傳統文化的主導地位,成為了日本人心中不可動搖的精神支柱。究其原因,日語表達的積極作用在日本茶文化的傳播中發揮得酣暢淋漓。日本茶文化自誕生以來就被深深地植入了日本人的心底,一方面,日語會根據其茶文化的具體內容而對其表達方式進行適度化調整。例如,日本的語言學家在對茶文化進行研究時,會從日語的表達上著手改變其語言表達方式來迎合茶文化的發展需要。另一方面,不斷更新的日語詞匯以及日語表達方式也在潛移默化中促進了日本茶文化內容向豐富化邁進。任何新興詞匯的產生,日本人都會在潛意識中將其植入茶文化語用的表達,以使其茶文化內容能為新時期的年輕人所接受認可,進而在無形中推動了日本茶文化向更遠更深更廣化發展。
日本茶文化是在我們中華茶文化的漸染下形成的,其文化內涵與表現形式與我國茶文化具有一致性,卻又表現出鮮明的民族性特征。日本茶文化自誕生以后就被打上了濃郁的民族烙印,無論是鐮倉時代,還是室町時代抑或是江戶時代,其對于茶葉的推崇以及茶文化的推廣都是相當大的,正是在王室貴族的大力宣揚下,日本的茶文化才能在千年的傳承中一直處在主流文化地位。當然,完整的日語語言文化體系也是推動日本茶文化發展的關鍵因素,而日本茶文化也在推陳出新的日語表達中逐步邁向世界茶文化的前列。
[1]詹桂香.《日本概況》教學中多媒體課件運用的必要與實踐——以日本茶道為例[J].日語學習與研究,2012(1):88-94.
[2]何慧燕.應用型本科日語專業日語口語學習環境建設研究——以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為例[J].職業時空,2012(8):109-110.
[3]王阿玲.日本茶道在日本文化教學中的應用[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5(10):216-217.
[4]王曉敏.關于本科日語專業《日本茶道文化》課程設置的研究——以天津外國語大學為例[J].亞太教育,2016(26):252-253.
[5]趙宏濤.從日語中的借茶寓意的慣用表達看日本茶道的發展[J].福建茶葉,2017(3):324-325.